APP下载

美国全面“围剿”校园霸凌

2017-06-22忠东

检察风云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围剿霸凌校园

忠东

1999年4月20日,科罗拉多州科伦拜校园发生震惊全世界的校园枪击案,高中学生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克莱伯德持枪以及爆炸物冲入科伦拜高中,连续枪杀12名学生和一名老师,伤及20余人,最后自杀。事后的调查表明,科伦拜高中的霸凌现象非常普遍,两名杀人者都是霸凌的长期受害者。

霸凌,众多校园枪击案的导火索

美国特勤局和教育部的共同调查表明,科伦拜校园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在此之前的37起校园枪击案中,有三分之二的攻击者之前都曾遭遇霸凌、羞辱乃至受伤。“霸凌是科伦拜校园等枪击案最后的导火索,美国校园霸凌的严重性无法再被回避。从一定程度上说,美国的校园文化甚至放纵一定程度的霸凌。有人甚至认为这是成长的代价,学生表现自己的方式,只是有点不择手段罢了。”心理学家贾娜·朱沃宁称,“在校园里发生的霸凌事件中,老师会出面干涉的仅10%。”

在科伦拜校园事件中,走上杀人之路的是忍无可忍被霸凌的学生。事实上,霸凌别人的学生犯罪率更高。他们携带枪支到校,参与吸毒、抢劫、斗殴和偷窃等活动。据调查,到24岁时,霸凌的男学生中有60%被定过罪,而没有霸凌也没有被霸凌的男学生比例是23%。总之不管是霸凌者还是被霸凌者,都会背上沉重的包袱。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校竞争愈加激烈,一切以成绩为先,校方更加不在意对学生的管理。另外,在美国校园里,教室之外有大量教师无暇顾及的公共场所,致使霸凌现象愈发突显,并且极有可能重复出现。美国宪法规定民众有持枪的权利,出现学生持枪进校园的现象,以致校园霸凌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电脑的应用和普及也使学校霸凌事件越来越严重,孩子们喜欢玩暴力电脑游戏,缺少社交及社交技能训练。2016年11月2日,由于在学校受到欺侮,而且在社交网络上遭到匿名者的辱骂,美国德克萨斯州15岁女中学生娜塔莉·纳蒂维达德服药自杀。娜塔莉多次向学校说明自己被欺侮的情況,母亲为了保护女儿甚至曾经不让她去上学。娜塔莉还在一个名为“放学后”的社交网络上遭到辱骂,匿名者指责其长得太丑,希望她去死。该社交网络的初衷本来是为年轻人提供一个交流自己经历的安全平台。由于是匿名,目前无法查清辱骂者的真实身份。

随着对霸凌问题的研究逐渐深入,它的另一面被更深刻地揭示出来,校园霸凌现象远比普通人想象得要复杂。以前很多人觉得,那些霸凌别人的学生多是失败者,他们无法在学业上胜出,而选择通过霸凌来肯定自己,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相关研究发现,霸凌者很多并非学业上受挫,恰恰相反很多是学校里的明星学生。他们并不焦虑沮丧,也很享受自己的明星地位。这些学生拥有一些反社会的性格,本人缺少同情心,爱冲动,态度叛逆。这些性格让同学和他们会保持一定距离,使其享受到某种征服感,加强了很酷的自我认知。

至于那些被霸凌者,他们往往更敏感,不合群,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因为缺少信得过的同伴,不太善于和成年人交流,得不到同学和老师的支持,让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所以极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据调查,霸凌常常和一些弱势群体联系在一起。胖学生是最常见的霸凌对象,85%的超重学生在学校曾被霸凌。不过,因为他们通常块头较大,对他们的霸凌通常限于语言暴力。身体攻击,则更多发生在瘦小的学生身上。除此之外,像少数族裔、同性恋和残疾人等也很容易遭到霸凌。就算是在这样的群体内部,也会有人因为表现得不像这个群体的人而遭到霸凌。

立法行之有效

美国解决校园霸凌,从加强立法入手。1999年佐治亚州第一个通过反霸凌法,到2006年16个州颁布了反霸凌法,2012年这个数字升至49个。在2016年4月蒙大拿州制定反霸凌法后,全国所有州都有了反霸凌法。像马萨诸塞州的相关法律,强制所有学生每年学习反霸凌的课程,与此同时要求校方职工积极主动汇报霸凌现象,以期能及早发现。新泽西州的反霸凌法鼓励学生匿名举报霸凌事件,加强教师的介入度,并且每年向中小学提供100万美元经费反霸凌,2013年底该州相关的霸凌事件相比前一年减少了36%。在现实中,绝大多数州也不断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学校暴力行为的预防和惩罚,使校园安全成为法律规定的政府目标,明确学校在校园欺凌中的安全教育、管理和防范责任。

综观各州反霸凌法律,首先都降低了霸凌行为认定标准。校园霸凌不但包括动手打人、吐口水、故意推搡、拍裸照等行为,而且也指言语辱骂、口头威胁和在公众场合故意嘲笑他人残障、种族、性别、性取向、宗教信仰等行为。另外,在社交媒体和网络上辱骂、攻击或披露同学隐私,也构成霸凌行为,通常称为网络霸凌。

其次,学校对校园霸凌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根据联邦政府的规定,学校必须提供举报霸凌事件的渠道;教职员工发现这类行为必须举报;学校对被举报的霸凌事件必须进行调查;学校须对欺负他人者采取积极干预措施,视情况处置,轻者口头警告,重者开除学籍。

第三,强化父母管教子女的责任。一旦发现学生的霸凌行为,学校马上要求该生家长开家长会;当未成年学生因霸凌行为而被送到青少年法院时,父母也要一起进入司法程序;法官在认定孩子霸凌行为与父母吸毒或酗酒等不法行为有关后,可以把孩子的监护权转移到寄养家庭;如果父母管教不当,法官会要求父母上训导课程,学习如何合法管教子女;倘若子女的霸凌行为造成他人受伤,父母必须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

第四,加强对霸凌行为的刑事惩罚。法院对未满18周岁的校园暴力涉案者常以辅导或者警告等方式处置,但是如果施暴者造成严重后果,而且还有前科,即使是未成年人涉案,也可以当做成人刑事案件审理,按成人标准定罪量刑。

第五,严惩霸凌同伙。为了有力遏制暴力犯罪,联邦法律运用犯罪心理学“同伙壮胆”理论,设定“共谋杀人罪”。同伙即使没有直接参与杀人,也要与杀人者共同承担谋杀罪。这种“共犯连带”原则也适用于霸凌案件,帮凶也与直接欺凌他人者同罪。

为了防患于未然,美国学校把打击校园霸凌活动纳入日常活动之中。一方面,认真评估本校的“校园霸凌”情况,进行定期全面调查,认真收集和分析这类事件的发生频次、地点、时间和学生等,检查家长和学校的处理方式是否有效。另一方面,充分接触家长和学生,让整个社区一起参与,传达出“反校园霸凌”的强烈信号。学校成立“学校安全委员会”,负责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使学校反霸凌工作到位。

根据本州法律和学校自身情况,学校也会出台一整套反对校园霸凌方案,其中包括目标陈述、行为法则、具体规则和报告体系等,形成“校园霸凌,零容忍”的强烈正向氛围,并积极培育“接受、包容和尊敬”的学校文化,张贴海报随时提醒反校园霸凌,通过教职员工会议、全校集会、班级和家长联席会议、学校官方致家长信件、学校官网、学生手册等各种形式来创造安全环境。

此外,在日常的教学和活动中,学校专设体现反校园霸凌的题材和课程,有针对性地培训老师和职员学习和熟悉相关的规则和政策,以便在事情发生时有能力合理正确地介入和处理校园霸凌事件。

当然,非常重要的是,学校会教育学生在遇到校园霸凌时该如何正确应对——1.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2.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3.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4.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5.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私隐的地方;6.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7.寻找新的朋友。

除了实施反霸凌法律之外,美国官方有专门的反校园霸凌网站,成立各类研究和预防欺凌的机构,很多公益性组织和专家也参与其中,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防控体系。美国近年来也向部分州的学校派驻警察,除了维护学校秩序外,还负责督学工作。根据美国教育部门去年5月公布的最新报告,有了完善的法律制度,发生在12-18岁孩子身上的校园欺凌事件在减少,2014 年大约有22%的学生被欺凌,是2005年开始收集这类数据以来首次显著下降。

猜你喜欢

围剿霸凌校园
逆转人生
面对校园霸凌,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怎样的孩子容易被霸凌?怎样的会霸凌人?
国际舆论“围剿”勒庞
“围剿”中的突围?
“围剿”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