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创作的灵魂是什么

2017-06-22

遵义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敬业精神鲜肉演技

影视创作的灵魂是什么

最近,一部没有任何“小鲜肉”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大火,演员们演技在线,也给“数字先生”“抠图小姐”们上了一课,之于影视创作,究竟是实力创作还是要流量担当?

“流量担当”看上去很美,盲目追求却有“毒”

文丨■ 叶建明

笔者以前曾在装修行业干过一段时间,对木工的发展变化了解不少。现在的木工,由于采用了夹心板,三合板等方便板材,以及使用了木工机床,气钉枪,电动刨等现代工具,使得即便是不会锯不会刨不会打眼的学徒,也能马马虎虎做出一件家具来。

影视制作的发展与变化,和木工的发展变化有些类似:配音与绿幕技术,电脑特技与电脑合成的使用,也使得现在一个演员,即便是不会背台词,演戏基本功不扎实,也能凑合演完一部戏的主角。而正是由于有了影视科技影视工具的保证,一些导演才敢“要流量不要实力”,花大价钱聘请一些不是影视科班出身甚至连台词都不会背的“小鲜肉”来演主角。

但是,“流量担当”就等同“收视担当”吗?显然不能划上等号。比如,郑爽和马天宇携手的《美人私房菜》,从收视率到点击量、好评度等方面的数据都很尴尬。比如,鲜肉花旦云集的《诛仙青云志》,开播后反响却一路走低。不可否认,“流量担当”开头确实能带来一定的“流量”和收视,但如果戏演得马马虎虎,拍得马马虎虎,声画不同轨,粗滥抠图屡屡出现,粉丝失望,观众一片倒差评,以至于后面收视率越来越低,同样难以取得成功。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粉丝心理现象是,很多粉丝都是“完美主义者”:即对偶像要求尽可能的完美,容不下偶像人品道德上的黑点。找替身用倒膜,背台词数数,滥用抠图等,如此种种不敬业,没有职业道德的行为,只会伤了粉丝们的心,引发他们的质疑声讨。这样对于一部大打“流量”牌的烂剧而言,反而可能加速其“臭名远扬”。

事实上,“流量担当”看上去很美,但盲目追求却有“毒”。一则,因为有了所谓的“流量担当”,有些导演剧组容易放松要求,放弃了对影视制作的精益求精,到头来花大价聘请“小鲜肉”的钱打了水漂,丢了口碑,害了自己。二则“流量担当”不仅不等于“收视担当”“口碑担当”,相反,因为曝光率太高,一旦影视粗制滥造,或收视率和预期相差太大,更容易被架上舆论的火山口上烤。三则网络流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乃至欺骗性。网络上部分年轻粉丝,难以代表全国观众。而不少刷流量刷粉丝量的造假数据,更是会让一些导演剧组当了“冤大头”。

其实,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之于影视创作,演员的实力都是最重要的。在演员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实力与形象是否合适。演员的实力,精良的制作,观众的口碑,才是最好最靠得住的“收视担当”。“人民的名义”没有“小鲜肉”, 开播前也没有大张旗鼓宣传,之所以还能大火,收视率节节攀升,靠的就是戏骨的实力,观众的口碑,好评的口耳相传。若为了“流量”牺牲实力,“牛头不对马嘴”硬套主角,滥用抠图,这不只是会恶心到观众,更会损害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要不得。

别把实力和流量对立起来

文丨■ 关育兵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大火,不仅红了“达康书记”,引发了对祁同伟为代表的寒门子弟命运的探讨,也引发了对“小鲜肉”和“老戏骨”的争论。

小鲜肉,近段时间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围绕其发生的是非争论不少。何谓小鲜肉?笔者百度了一下:小,对应的就是年轻有活力;鲜,对应的就是情感方面经历少,没有太负面的花边新闻;肉:对应的就是健硕的肌肉,给人很健康的感觉。由这个定义来看,小鲜肉是新生事物,是阳光、青春和健康的代名词。小鲜肉是何时被污名化的,不得而知。但可知道的是,人们现在一谈起小鲜肉,似乎就是耍大牌、靠粉丝玩流量、靠长相俊俏、要高出场费的代名词。

更有人把小鲜肉和实力对立起来,认为小鲜肉就是花瓶,这实是错误的。不能否认,小鲜肉中,也有鱼目混杂者,但就此认为小鲜肉们是轻飘、浮夸者,并不恰当。试想,能够符合小鲜肉定义的人并不少,但真正能走红的却为何不多,因为他们最终还要靠实力、靠作品说话。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好作品的人,会拥有众多的粉丝,这是不切实际的。

其实,许多小鲜肉,是有实力的。比如公认的小鲜肉的代表柯震东,就曾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小时代》等影视剧中有精彩表演,深得人心,并曾获得第48届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所以,说小鲜肉们没演技,并不符合实际。

事实上,每个时代都有小鲜肉,只是叫法不同而已。比如我们曾经说的“奶油小生”,就相当于曾经时代的小鲜肉。但无论是唐国强,还是林志颖,这些曾经的“奶油小生”,今天谁又能否认他们的成绩呢?演员本就是“靓丽”的事业,拥有先天的优势,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无论对于自己的事业发展,还是对于观众来说,都是如此。人们毕竟还是喜欢美的事物,这美本就包括物质的成分,年轻、活力、健康。小鲜肉身上有问题,但这问题其他演员未必就不存在,指出问题,帮助他们改正,才是正途。成功的小鲜肉,最终会成为老戏骨;而今天的老戏骨,或许就是曾经的小鲜肉。所以,把老戏骨和小鲜肉完全对立起来的看法,并不恰当。

小鲜肉能够带来流量,对于影视事业的发展,何尝不是好事?老戏骨有实力,这种实力如何体现,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赢得观众,也就是流量。所不同的是,小鲜肉们现在在流量的赢得上,要更轻易一些,这是年轻的资本,无可非议。这就要求老戏骨们,以更精湛的演技,更有影响力的作品,去打造自己的粉丝,去带来更多的流量。这才是正道。《人民的名义》大火,并不是因为没有小鲜肉,而是因为好的作品,精湛的演技。这是我们应该得到的正确启示。

把实力和流量对立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虽然实力和流量并不一定成正比。但可以肯定的是,真正有实力的作品,必然是有流量的;而真正有流量的作品,也一定会具有一定的实力。更何况,文艺本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再好的作品,人民不喜欢,那就容易变成孤芳自赏了。这反倒是值得警惕的!

吐槽“小鲜肉”是风暴式提示

文丨■ 王甄言

“小鲜肉”从大受欢迎到“集体吐槽”,画风突变,也许令人感到有些奇怪和不适应,尤其是那些曾经尝到了甜头的“小鲜肉”们。

那么“小鲜肉”错在哪儿?“小鲜肉”并无原罪,年轻、鲜嫩不是错,错就错在“小鲜肉”不仅要价高,片酬占80%的成本,还缺乏敬业精神,不钻研,不练功,能力和演技一般,连台词都不背,成了“数字先生”“抠图小姐”,全靠脸蛋和身材吃饭,却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还骄傲自满,所以遭业内专业人士批斗,遭舆论吐槽。

“小鲜肉”自恃有脸蛋和身材,有名气和粉丝,受欢迎、有市场,漠视演技,甚至连台词都懒得背,甘当“数字先生”“抠图小姐”,以至于配音演员对口型也成了一件困难的事,甚至拒绝配音,真是一种奇耻大辱,也是对观众和粉丝的羞辱,更是对自己的不爱惜和尊重,“小鲜肉”们应该感到脸红。

“小鲜肉”如此“任性”,而要价又特别高,自然不可能在圈里走得太远。同时,一旦“小鲜肉”的画皮被人揭穿了,让人看到了庐山真面目,网友不可避免要吐槽。“小鲜肉”由大受欢迎到“集体吐槽”,是一种忍无可忍,也是一种提醒和警示,值得“小鲜肉”警醒。

脸蛋和身材谁都有过,但终究会伴随岁月逝去,青春不再,靠脸蛋和身材吃饭的日子就过去了,所以,要想在圈里持续发展下去,且受人尊重,始终获观众好评,就得练就一身真功夫,从演技到敬业精神,一个都不能少,这才叫德艺双馨。

事实上,“小鲜肉”被捧红,在演艺事业的长河中还只是成功的第一步,要想永立潮头,一直红下去,就要借脸蛋和身材打头阵,然后还要靠技艺,尤其要尊重事业,敬畏观众,尽心竭力,演好每一部戏,不让人失望,而是受人点赞,才会有持久的支持率,否则,就会被抛弃,这是非常失败的。

毋庸置疑,从央视质疑片酬到业内人士“集体吐槽”,这意味着有的“小鲜肉”并没有好好把握自己,而是在演艺事业途中忘乎所以,坏了自己的名头,十分遗憾,也非常可惜,不过,现在还不算太晚,只是不知道“小鲜肉”们是否意识到了,是否能够接受批评。

吐槽“小鲜肉”,有两种意思,一方面“小鲜肉”还是有市场,但希望“小鲜肉”自珍自爱,把握好自己,做一个一直受欢迎的好演员,另一方面提醒“小鲜肉”,如果自恃年轻和名头,不学无术,被市场抛弃是迟早的事,“小鲜肉”要好自为之。

人贵有自知之明,面对前辈批评、舆论吐槽,“小鲜肉”要自警自省,把敬业精神和演技摆在第一位,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进步,与老戏骨拼一拼实力,才能真正打天下,也才能守住天下,一旦名声尽毁,后悔就迟了。

影视剧表演脱离实力何谈人民的名义

文丨■ 苗凤军

最近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火了,该剧之所以火,除了该剧内容紧扣时代反腐主题外,还有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所有的参演演员,在拍摄该剧过程中,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其敬业精神也赢得了广大百姓的关注,广大百姓同样以热烈的掌声献给这些艺术家们。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无论从电视剧内容上,还是从演职员的敬业精神上,都向广大百姓交上一份合格的考卷,其事件出现,也让广大百姓很自然地联想到在当今时代娱乐圈所存在的一些怪象,那就是某些年轻的偶像派青年演员,他们拍摄电视剧的时候,更讲究的是自己出场费的价钱,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做,就在于,他们青春,他们亮丽,他们有更多的年青人痴迷,年青人是他们的粉丝,他们的所演的电视剧,或者是参加电视台的选秀活动,更多是年青影迷们的支持。正是无数年青人对于他们相当痴迷,让他们所拍得影视剧收视率一直有可骄傲自豪的地方,养成了他们在演艺圈所存在的臭毛病,那就是奉献精神少了,索取的时候多了。

他们索取多了,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那就是他们在拍影视剧时,更注重个人出场费,或者是在拍摄的时候,总是拿大牌,晚来早走,或者在相关镜头需要他们上镜时,却不讲道理地离开,没办法,相关的拍摄部门只能采取科技手段用“抠图”的方式来弥补其在剧中所存在的不足。正是这样,一部电视剧出现无数抠图,让一部挺好的影视剧作品变得粗制滥造,缺少内涵。同时这样的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更让广大百姓质疑,这小鲜肉难道真没有敬业精神吗?没有敬业精神的小鲜肉,真得还能够在影视圈走得很远吗?

小鲜肉还年轻,还有帅气和漂亮的外表做赌注,可是人不可能永远年轻,当他们老的时候,他们还能够永远凭借着自己的脸蛋和身材在影视圈立足吗?再者就是他们没有奉献精神,他们所拍的影视剧作品一定会远离人民,时间久了广大百姓还会支持他们吗?他们自己的任性耍大牌行为最终的结果会毁了自己。

在娱乐圈中有很多老艺术家的奉献精神值得点赞,如赵丽蓉老师,秦怡老师,张少华老师,李雪健老师等等,他们热爱艺术,献身艺术,他们都是当代小鲜肉学习的榜样,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植根于人民,他们的作品更有深刻的艺术内涵,更让广大百姓永远不会忘记,因此广大百姓更希望小鲜肉们能够脱离俗气,在影视剧拍摄工作中能够放下架子,踏踏实实地拍剧,真正在工作中体现出自身的责任来,让自己的行为更符合人民,让自己所拍摄得作品更对得起人民,这样的才能够在未来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样的小鲜肉才更有时代范儿。

好影视需有“三魂七魄”

文丨■ 黄磊

正如一个健康的人需有三魂七魄一般,一部叫好又卖座的影视也需要具备“三魂七魄”,离开这些要素,或沦为五毛钱特效,或虚同泡沫,或味同嚼蜡,也可能成为沧海遗珠。

毫无疑问,一部好的影视首先要有精神内核。它要能够透析、展现人性中的美好元素,能够透射、直面时代深层次问题,能够引起人们共鸣、引发人们思考、指引人们树立正确导向。一部没有灵魂的影视作品,场面再绚丽、再有流量担当,终究只是过眼云烟、镜花水月。因为影视作品的精神内核,其价值位阶置于其他之上。

这个内核正如道家“胎光、爽灵、幽精”的三魂一样,胎光代表的是主神、元神,应对的正是影视的价值导向,也就是有没有人文价值蕴含其中,如果电视剧看完都不知作者倡导什么、传递什么,那就是没有主神;爽灵代表的是智力、判断力、逻辑能力,我们常说一些影视无脑、神剧、无聊之极、拉低智商,就是讲影视没有爽灵;幽精代表的是繁衍,应对的是影视在人际间的再次传播能力,其低下的表现就是一看电视想换台,影评则是一片吐槽声。

三魂虽然重要,但仅有三魂并不足以支撑一部好的影视,尤其是在国外大片连连轰袭、国产影视不断频出的背景之下。换而言之,即便是《人民的名义》,如果没有最高检影视中心的剪辑、包装、制作,没有诸多老戏骨的加盟和演绎,没有像检察系统、广电总局等各单位的配合和推动,这部影视要像现在这般大热,恐怕很难。毕竟泥沙俱下之下,又有多少人愿意去吹尽黄沙始到金呢?

可见,“七魄”的形式元素虽然价值位阶在“三魂”之下,但是也是热播、热议、热传的必要载体,这就像我们不能成为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一般,但也不能成为一个没有肉身,整天晃荡的灵魂。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有魂有魄是上品,有魂无魄是中品,有魄无魂是下品,无魂无魄垃圾品。

以实力为基,方有演艺常青树

文丨■ 李兆清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走红,演员的表演功不可没。

侯勇把“两面派”的贪官赵德汉演绎得入木三分,张志坚把一个隐藏很深的贪官高育良演得非常出彩,吴刚把霸道却很爱民的李达康演绎得非常出色。这部电视剧告一段落了,但剧中演员的精彩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这部电视剧中近40位老戏骨,片酬总共加起来4800万。少数小鲜肉片酬上亿,但表演功力却让人不敢恭维。演了这部电视剧,这些老戏骨再次走红,这说支撑起好的演艺作品的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演员的演技。有了这些老戏骨的精彩演绎,《人民的名义》成为十几年来收视率最高的一部电视剧,并不是偶然的。

少数电视剧追捧小鲜肉,使得小鲜肉的价位水涨船高,甚至超出了正常的市场价位。当然,有需求就有市场。一些人喜欢看小鲜肉,但要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今天的小鲜肉过段时间就会被后来者替代。青春是短暂的,如果仅仅靠脸吃饭,再帅的帅哥也会老去,再漂亮的姑娘也会人老珠黄。但是,演技就不同了。有了好的演技,即便年龄大了,出演电视剧足够敬业,就能持续走红,这样的演员才能成为演艺常青树。

演员是个好的行业,能够赚到很多钱,社会曝光率也高。但是,几十年后、上百年后,人们记得的演员还有多少?到那个时候,人们记得的是演技出色的演员,并非某个时间段内的小鲜肉演员。当然,不是说小鲜肉演员一定不好。大部分小鲜肉演员还是能够认认真真演戏的。但也有一些小鲜肉演员不认真演戏,有的甚至耍大牌,还有的自己不到场、让替身代替演出。这样不敬业的小鲜肉演员也值得那么高的价码吗?一部影视剧的投入总共就这么多,给小鲜肉那么多,其他人分得的部分就少了。但其实,其他人投入的精力、敬业程度并不一定比小鲜肉差。

作为演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演技上。提升演技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有的演员可能只可以演一种角色,而有的演员应对不同的角色都能游刃有余,这是因为他们的演技比较高超。要有高超的演技,就要有丰富的生活积淀,这样才能演什么像什么。有的影视剧在开拍前会花一段时间让演员去体验生活,就是为了让演员感知一下自己扮演的角色该是什么样,然后将这种体验与演员自身对演技的理解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演员对角色的演绎就比较到位了。体验生活,要真正深入进去,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身入并且心入,体验生活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演员的主要精力不应该放在应酬上,应该放在体验生活上。有了丰厚的生活积淀,扮演角色时才能栩栩如生。

以实力为基,方有演艺常青树,这是《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给演艺工作者的启示。

漫画(小栗子/图)

猜你喜欢

敬业精神鲜肉演技
敬业精神
动物搞笑瞬间,绝对演技担当
请开始你的表演,我假装视而不见
意识
人生如戏, 全靠演技
谈对电视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
进击鲜肉
鲜肉长得对还不如穿得对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我爱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