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凡母亲的不平凡母爱

2017-06-22文丨

遵义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山深处农活残疾

文丨 一 凌

平凡母亲的不平凡母爱

文丨 一 凌

她是大山深处一个偏僻遥远山村里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一位平平凡凡的母亲。然而她对一个残疾孩子的爱大如山,高如天。四十多年来即便在惨遭一系列的不幸之后,依旧用瘦弱的双肩,坚强地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官坝村地处凤冈县土溪镇东部,距县城45公里,距镇政府7公里,全村1646户6746人。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然而,在这个叫朱家坝组的古老村庄,有一户人家却与众不同。这些年来,当别的人家在愉快地享受天伦之乐和幸福生活的时候,她家却接连遭遇不幸。

女主人名叫冷国英,有3个子女,两个大的健健康康,小儿子朱小朋四岁就患小儿麻痹症,到今年已经整整38年。朱小朋从生病那一刻起,吃喝拉撒全由父母照顾,他下肢严重变形,犹如虬枝,行走如龟速,两支变形的脚瘦如干柴。他是一个腿不能站立、手拿不住东西、话说不明的残疾人。

每每提起朱小朋,母亲冷国英都是如鲠在喉,孩子是她心中永远的痛。以前,他父亲在时,家庭生活就非常困难,父亲经常外出打工挣钱,母亲留在家里除了做农活、家务事,照顾小儿子的重担就落在她一个人的身上。有时母亲外出做农活,只能留朱小朋看屋,她就教他,如果有人到家里来找大人,就让他把家里事先准备好的一颗鞭炮点燃,听到响声母亲立马就回来。现在,母亲给买了一个老年手机,有事他用脚趾按一下,我们就知道信息了。就这样

古话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原本冷国英结婚后,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虽说一个孩子残疾,家庭也贫穷。可无论如何,家里大小事务,春耕秋收、照顾小孩、孝敬公婆、人情来往,都有两个人扛着,彼此分担。然而18年前,家里像大山一样厚实的顶梁柱,不知道什么原因,突患疾病不幸去世了。这对于贫穷而不幸的家庭,可谓雪上加霜、火上浇油。那一刻,冷国英感到天塌地陷。在亲戚朋友和乡亲们的帮忙下,冷国英忍着巨痛,料理完丈夫的后事。那一夜躺下后,一直坚强而从不轻易流泪的冷国英,再也控制不住,伤心的泪,如泉水般涌出。她想不通,也弄不明白,命运为何对自己如此不公。

父亲去世后,朱小朋和母亲相依为命。朱家坝组的人们看到丈夫去世时悲痛欲绝的冷国英,以为她从此会一蹶不振,然而人们却惊奇地发现,冷国英比原来更坚强了。面对骤然而至的不幸,冷国英却没有放弃,也没有抛弃,而是苦苦地坚守,每天早上、中午、下午把孩子的饭喂了后,不是去干农活,就把孩子推出去晒太阳,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做就是18年。当别人一次次地劝她丢下这个残疾孩子,改嫁算了的时候,她坚决地回答:“不。”

她硬是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在大山深处扛起这个破碎的家,继续悉心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朱小朋。人们很难想象,如今已68岁的她,羸弱的身体怎么能抱得动42岁的儿子进进出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冷国英把母爱的伟大,在这偏远落后的山村里写得淋漓尽致。

俗话说:“不怕生错命,只怕得坏病。”尽管如此,冷国英从来没有嫌弃过这个残疾的儿子。最让他担心的是:“有我在一天,就好好照顾他一天,如果有一天我都不在了,我的孩子怎么办?看着他这样真的很心疼。”

都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感情,这位大山深处的最美妈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切。

猜你喜欢

大山深处农活残疾
大棚开直播 密云“新农活”
大山深处的甜蜜事业
张怀军:大山深处“掘金人”
直播卖苹果 变成“新农活”
农活托管 让农民当上“田掌柜”
种秧
大山深处是琉璃
大山深处的小姐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