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妈妈也是人,做不到专家说的对孩子“有求必应”

2017-06-21momself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7年5期
关键词:责备二宝大宝

momself

Y小姐的大宝是个女儿,下周就满3岁了,二宝是儿子,刚3个月。我以前见过大宝女儿,一个特别软萌可爱的小姑娘,但她最近却让Y非常烦恼。

从怀二宝开始,Y就比较少抱女儿,也很少和她一起睡,因为担心她会踢到自己肚子。Y会跟女儿解释:妈妈现在肚子里有宝宝,不能抱你。

慢慢地,Y发现女儿开始喜欢无理取闹,甚至会故意用手拍Y的肚子。那时候,Y总以为女儿是因为到了专家说的“第一叛逆期”,过了就好了。

后来二宝出生了,女儿越来越闹,经常无缘无故地尖叫,哭到失控,还会要求大人帮她穿衣服、裤子、抱她上厕所、喂她吃饭喝水,做一些她本来已经会做的事情。

最让Y抓狂的,是有一天女儿趁Y去洗澡、用夹子夹了躺在床上的二宝的手。看孩子的姨妈赶紧抱起大哭的二宝,女儿却拿起衣架,追打姨妈和二宝……还有几次,Y发现女儿偷偷咬二宝的手和脚。

“可能,我确实没顾上管她吧,”Y一脸崩溃,“从怀孕到现在,我每天都又累又忙,还有点抑郁和急躁。现在她闹的时候,家里人有时会用责备的语气说她,她就开始撒泼,说XX打她、XX骂她……”

Y看到育儿书上讲,不管孩子的性格如何,在弟弟妹妹刚出现的时候,都会感到爸爸妈妈的一部分关注被 “夺走”了,这时候生物本能就会被激发出来,孩子也会出现一些“退行”——原先会做的事不会做了,像婴儿一样长时间哭闹——这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书上还说,如果大孩子表现出嫉妒,父母千万不要责备,要尽量多给他关爱和陪伴,告诉他父母对他的爱不会改变。还可以让大孩子参与照顾弟弟妹妹,这会帮助他更快进入新的家庭角色,培养他和弟弟妹妹的感情。

于是Y按照书上的建议,不管多忙多累,尽量多花时间陪女儿,在她哭闹的时候抱着她耐心安慰,一遍一遍地解释说,妈妈和以前一样爱她。Y还叮嘱家人,不要责备女儿,给她多一些时间适应。

“可是,我发现自己最近越来越没有耐心了,每天都很焦虑,经常会自责,觉得对两个孩子都有亏欠。为什么我明明找到了问题和解决办法,却还是这么焦虑呢?”

“因为你找到了安抚女儿的办法,却没找到安抚自己的办法。”

“我?我的心情就是因她而起的啊,她如果没事了,我不就没事了吗?”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耳熟,因为父母常会对孩子说:你好我就好啊。这话细想起来,其实是有些心酸的。

这真是家庭里最常见的情况,包括妈妈在内的所有人都围着孩子,而妈妈自己的心情却没有人管。可是在一个家庭里,最重要的是妈妈自己的心情啊!

Y是独生女,从小到大都是家里那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从吃喝拉撒睡,到关爱互动陪伴,她的需求总是随时有人响应。

当她自己做了妈妈,从召唤别人的人,变成了那个随时等待被召唤的人。每当她因为工作而不得不离开孩子,或者拒绝孩子的要求,就会焦虑和愧疚。因为她觉得,被响应、被召唤就是一个母亲的天职——既然孩子百分之百地信任她、依赖她,她怎么可以不百分之百地响应她、满足她?

拒绝孩子的需求真的很难,尤其是当育儿专家总在说:3岁以前要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才会让他更有安全感。

二宝的出现,让Y的精力几乎耗尽,她必然会在很多个时刻,不得不拒绝大女儿的需求。女兒因为这个拒绝,而出现了情绪和行为上的“异常”,这时候Y的焦虑和愧疚就会更加放大——毕竟,这些异常是因为她生了二胎,才会发生的。

但是每当Y因为对大女儿的愧疚,质疑自己生二胎的决定、或者因为照顾大女儿而对二宝有所忽视,又会对二宝产生新一轮的愧疚。

“是啊,我再怎么努力,也根本没办法顾全两个孩子,没办法像专家说的那样“一碗水端平”,Y苦笑,“因为我连端半碗水都觉得要洒了。”

看起来Y似乎是因为 “大宝嫉妒二宝”而焦虑,但Y内心深处真正焦虑的,并不是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而是她因为一个孩子的需求,不得不拒绝另一个孩子的需求。

可是假如Y没有生二胎,这种拒绝就不存在了吗?

她一样会因为工作,或者其他的事情,不得不拒绝孩子啊。

Y的焦虑,核心不是二胎,甚至都不是孩子,而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担心自己没有给孩子“最好的爱”。

可是,这种担心总是会存在的。

生二胎,除了担心精力不济,无法给孩子百分百的照顾,可能还会担心更高的经济成本导致无法充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担心自己和配偶的职业规划被打乱,担心难以应对更复杂的家庭关系。

不生二胎,我们会担心孩子孤独,担心他从小缺少伙伴,不懂得如何与同龄人平等交流、和谐共处,担心他长大后难以适应这个并不围着他转的世界,甚至担心他未来要独自承担给父母养老的压力。

我们以为给孩子百分之百的响应是当妈妈的“标配”,但其实那是“顶配”。当我们随时拿顶配来自我要求,怎么可能不焦虑、不内疚呢?

其实,就算一个孩子从小被百分百地照顾和响应,享受了“顶配”,他长大后依然可能会担心无法给自己的孩子同样的“顶配”,或者因为无法回报给父母给自己的“顶配”而愧疚。

所以如果想生二胎,除了学习二胎养育指南,更重要的或许是放下对“顶配”的执着追求,接受我们无法百分之百地响应孩子,接受我们有时也需要拒绝吧。

再换个角度想想,我们身边的独生子女朋友、和非独生子女朋友,他们过得好不好、是否幸福,又在多大程度上是和他们是否独生相关的呢?

作为父母,无论我们怎么选择,会有欢乐就会有泪水,会有满足就会有遗憾。

而对孩子来说:

“妈妈有时候也会拒绝我。”

“我不能享受妈妈百分之百的关注。”

“这个世界好像并不是围着我转的。”

接受这些事情,虽然痛苦,但长期看来也是有好处的,可以算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一份代价吧。

猜你喜欢

责备二宝大宝
鸟责备空气
责备
大宝二宝相差几岁最好?
家有二宝 亲子共读更重要
成功的途径
迎接“二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