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偷拿了钱物该怎样处置

2017-06-21徐民彦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7年5期
关键词:钱物货架玩具

徐民彦

跟很多父母交流,得知孩子有意无意地偷拿钱物是一件很普遍的事,好像所有的孩子都這样干过,只是大小数额不等而已。忘了自己小时候偷没偷过大人的钱,可能那时候家里钱少,父母看得紧,放的地方比较严实,不容易被孩子发现。所以,只记得偷吃过父亲买的海米,没记得偷拿过钱的事。

现在不一样了,大钱虽然没多少,小钱也不是多在乎,随便找个地方就能看到块儿八毛,这都不算钱了。孩子顺手牵点,如果不是很大的数额,大人也未必察觉得到。像我偷吃的海米,现在求着孩子吃也不一定感兴趣。但是,这样的事还是经常发生,水涨船高,开始偷拿两分钱买支冰棍、到后来偷拿两毛钱看一场电影,以此类推,发展到偷拿百元去打游戏。也就是说,这样的事还在不断困扰着很多父母,不知如何处置为好。轻描淡写,怕放纵了孩子;出手太重,又怕伤了孩子。

根据惯例,对于孩子偷拿钱物,家长对付的办法大概就两手,一是把钱退回来,既往不咎;二是不分青红皂白,狠揍一顿。我们都是过来人,现在想,孩子偷拿大人的钱物,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很多都是好奇心驱使他下手,并没有更多更深层次的因素。反倒是大人对此想得十分深刻,认为积小可以成大,从小养成的坏习惯会影响到人的一生。防微杜渐当然是好,问题是在防范过程中,大人们的做法是否恰当才是更加值得去探讨的问题。

最近网传国外一位年轻父亲在自己孩子偷拿了超市的玩具被发现后教孩子如何去做的视频。事情大概是这样,父亲带着五六岁的儿子到超市买东西,在父亲挑选商品的时候,儿子一个人也在装满了儿童玩具的货架前玩耍。想想可知,那些五花八门的玩具对于一个只有五六岁的孩子来说,诱惑是多大。那些货架都是开放式的,孩子自个儿就可以拿着心爱的玩具把玩,越玩越喜欢,到后来就爱不释手了。在父亲挑完东西付款后,孩子也顺手把货架上的玩具带在身上,跟着父亲走出了超市。

说到这里我有个疑问,超市没有监控器吗?一般来说超市里的东西是带不出门的,除非把商品条形码破坏掉,或者故意躲过监视系统,显然,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还不会去做这样的手脚。当然,这不是故事的主要内容,故事的后续才是这件事的核心。上车后,父亲发现了儿子手里的玩具,问他哪里来的,孩子如实说是从超市的玩具架拿的。

接下来,这位年轻的父亲是这样做的,他并未即刻暴跳如雷,也没表现出要对孩子怎么样。他先是把儿子抱下车,又带着他回了刚才的超市,然后让儿子带着玩具来到刚才的货架旁。这时候,儿子已经明白了父亲的用意,立马把玩具放到原来的地方。就在儿子转身要离开的时候,父亲把他拉住了,并要儿子在货架前站好,之后他去把超市的服务人员找来。父亲并未对服务人员说什么,而是让儿子自己述说刚才的过程。这下儿子尴尬了,他认为将玩具物归原处,这事就算完了。给父亲道歉、承认错误,这些都没问题,但要面对一个陌生人,面对超市的服务人员,孩子有些接受不了。他想躲过这个让他无法下台的环节,就向父亲请求,父亲一口回绝,“必须由你自己当着服务人员的面把这件事讲清楚,必须”。万般无奈,孩子只得羞愧难当地把事情的原委对服务人员说了一遍,请求原谅。在儿子叙述完毕并向超市服务人员道歉之后,孩子的父亲又郑重地向超市的服务人员致歉。

完全可以想象,孩子在向超市服务人员道歉时的那种心情,懊悔羞愧,不能平静,应该是孩子刻骨铭心的一次教训。我们的常规和理解的做法,一般就是让孩子把玩具送回去,再借势教育一下孩子,这么做不对“以后不能再这样了”。

这位年轻父亲为什么非要儿子当面向超市服务人员述说过程并道歉,后边交代的不是很清楚,不少人猜测了一些观点。我想是不是有这么几层意思:一是让孩子知道做了不该做的事,仅仅把玩具给人家送回去是不行的,这不是一般的错误;其二如果只是把玩具送回超市,会给孩子产生错觉,认为天知地知,父亲知儿子知,别人不知道怎么回事过去了就算了,实际培养了孩子的侥幸心理;再一个就是自己做错事自己承担,不仅是在父亲面前做错了,更重要的是把错误犯在了超市和服务人员这里,你就应该当面向他们致歉,父亲不能替你承担这份责任。还有一点,也是我们做父母的欠缺之处,就是不在孩子面前掩饰他的错误,不能因为怕孩子接受不了而护短,更是这位年轻父亲的可赞之处。

完全放纵孩子的家长不是没有,毕竟少数,见孩子偷拿了超市的玩具,相信我们的父母都能做到把玩具送回去。如何送回去,送回去之后怎么办,却是大不相同。同样,当孩子从你的口袋或抽屉里偷着把钱拿出去花了的时候,在发现之后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方式方法各有不同,效果也不相同。

为此专门问了几个人,回答得那么一致令人惊叹:不行,必须严肃处置!接着再问:你小的时候犯过这样的事吗?你的父母是怎样处置的?答案也是惊人的一致:犯过,挨了一顿揍,以后就不敢了。这种家丑不外扬,自己的孩子自己管的处理方式,同样能够给孩子一个教训,长了记性。

与之相比,那位国外年轻父亲的处理方式,其实是多了一份社会与公众的责任感,更加具有开放的意识。

去年的时候,几个中国孩子在美国实施一起校园暴力,将也是来自国内的一个同学殴打致死。警察到案之后,嫌犯立即想到的是给自己父母打电话,哭哭咧咧央求赶快想办法,把他们救出去。有个“聪明”的孩子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乘飞机回国,往家跑,他认为家是避风港、避难所。其中一个父亲到了美国又公然向警察行贿,以行贿罪被拘。试想,若是这父子俩在超市发生儿子偷拿玩具的事,父亲或者视而不见,或者催促儿子赶快放回去,可能还要嘱咐一句:别让人家看见。

让孩子面对现实而不是回避,如果做什么都要考虑孩子的所谓承受力,其结果就是孩子毫无承受力,连他自己做错了的事都无法面对。

如上所言,在某个年龄段孩子出现一些怪异行为,属于正常的心理与生理反应,如何应对、引导是家长的必修课。小孩子偶发偷拿大人钱物的念头,不是只有坏孩子才有的毛病,也不是坏孩子的标志,但是不能及时纠正和正确引领的话,就有落下病根子的危险。

曾经有两件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两位都是即将进入中年的女性,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孩子健康丈夫有爱,工作体面收入不少。在如此相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之下,她俩又犯了同一个时过几年都无法释怀的错误,在办公室顺手牵着同事的钱物据为己有。一个是提走了同事的包,窃取两千多块钱的购物卡,另一个是把同事的就餐卡拿到食堂疯狂消费。实际没多少钱,她们的日子过得宽裕轻松,并不缺这几个小钱。但是,她们没能管住自己的手,犯下不可弥补不可原谅的大错,最后被双双劝退。

作为同事我们经常说起此事,分析其成因何在,不外乎从小就有这样的行为,可惜未能得到家长的及时纠正,或者说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以致长大之后依然不收手;其二,富养闺女,她们从小过着丰裕的物质生活,别人有她们有,别人没有她们也有,养成不能没有的心理习惯;其三,妒忌和霸物心理,她有可以,别人不能有,她们不是缺这个东西,而是从心底无法容忍别人有这个东西。这件事发生之后,她们已经年迈的父母还在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的女儿辩解,我们的孩子从小什么也不缺,从未拿过别人的东西。但是,在公安机关铁的证据面前,老人们的辩解显得很苍白,只能接受他们培育的苦果。

说到这,我们大概就能对那位国外年轻父亲的做法,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孩子虽说是家庭一成员,但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不能过于家庭化、私有化。尤其针对孩子的某些过失和错误,万不可遮掩包庇,袒护和怂恿。让孩子从小有社会意识、他人观念,才能更多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而不至与社会产生隔阂,甚至仇恨社会、怒视社会。每一个父母的心里都充满了对孩子的爱,对孩子未来的期待,能否给孩子一个健康宽阔的跑道,与社会接轨是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钱物货架玩具
莫伸手,伸手必定倒霉
邵国胜: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跨越
投资无人货架适合吗?
调动干部积极性不能靠滥发钱物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地税局的官职生意
电化学阻抗法预测油脂货架期
特定货物运输货架设计
育红学校感谢青年们的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