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灰色关联方法的收入、年龄结构差异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性分析

2017-06-21晁江锋

当代经济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灰色关联年龄结构居民消费

晁江锋

摘 要 立足于居民收入差异与人口年龄结构两个视角,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不同层次收入群体及年龄结构差异与我国居民消费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从年龄结构来看,老年期消费整体偏低,中年期消费倾向于居住支出方面,青少年期消费与教育支出存在较大关联;从区域来看,高收入地区老年期人口消费不足,中、低收入地区的经济环境制约中年期人口的消费水平;从居民收入差异来看,整体上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支出倾向于基础生活保障方面,中、高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支出更多体现在家庭设备、医疗保健及教育娱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消费产品上。总体上,缩减居民收入差距及提高老年期人口消费比重是改善我国居民消费的关键。

关键词 灰色关联;收入差异;年龄结构;居民消费

[中图分类号]C924.2;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7)06-0070-06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得到较大提高,然而,居民消费自2000年以来持续萎靡不振,“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型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全球189个国家按购买力平价以及可比价(2005年价格)进行估算的人均GDP排序中,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 129美元,列第98位;而居民消费率仅为35.26%,仅列第179位。这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不是由消费拉动的。因此,改变居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的现状,建立消費增长的长效机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国际不稳定的经济环境,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大消费选择的自主权,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成功转型。随着我国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过去三十多年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如何在不具备人口优势的情况下提升居民的消费动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是近年来政策制定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概括来讲,居民收入差异性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特征包含以下几点:一是中高收入群体在基础生活保障方面的消费收入占比显著降低,其消费观念倾向于对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支出,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支出仍集中于食品、衣着等生活必需品上,因此,按居民收入分类能够为政府制定更有效地刺激社会总消费的政策措提供参考;二是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也显著影响居民消费总量,这体现在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消费观念及消费导向,理清不同地区间居民消费与当地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能够为地方政府的刺激消费举措提供帮助。理论上看,关于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总量的影响也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如胡日东等(2014)基于扩展的LA/AIDS模型研究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钞小静和沈坤荣(2014)从城乡收入差距的角度分析影响家庭消费乃至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等等。

关于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老年抚养比增加)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如王金营和付秀彬(2006)、毛中根等(2013)通过将少年人口比重和老年人口比重引入消费函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将会降低未来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比率;李春琦和张杰平(2009)、王霞(2011)等研究认为人口结构因素对居民消费率也具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讲,少儿抚养比与消费率呈正向关系,而老年抚养比与消费率呈负向关关系。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对居民消费—储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如Horioka和Wan(2006)对中国1995~2004年城乡居民储蓄率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少儿抚养比与储蓄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老年抚养比与储蓄率之间则仅呈现微弱的正相关关系;李文星等(2008)认为少儿抚养系数对居民消费具有非常微弱的负影响,而老年抚养系数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则不显著。第三种观点认为我国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消费,如王宇鹏(2011)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口抚养比越高,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越高,而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不显著;谭江蓉和杨云彦(2012)采用中国 1%人口抽样调查和人口普查的省域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也有学者认为,应分别从城镇和农村两个视角进行研究,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老年抚养比与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存在显著差异,如刘铠豪(2016)等。

为了避免由于样本与计量方法选择所带来的误差,以及区别于已有研究,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别从居民收入差异与人口年龄结构的角度分别探讨不同层次收入群体、区域间人口年龄结构与我国居民消费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余下部分做如下安排:第二部分为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第三部分为区域间年龄结构差异与居民消费的灰色关联分析;第四部分为收入结构差异与居民消费的灰色关联分析;第五部分给出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国内关于居民消费与收入、年龄结构的相关研究多采用定性分析和统计计量方法,然而,定性分析不能够精确测度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统计计量方法由于数据样本选取和计量方法的不同而得出相异的结论,使得上述方法在研究经济问题时缺乏较高的可信度。基于此,参考孙晓东等(2005)、齐志强等(2011),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经济问题研究,试图规避其他方法所引起的种种争论,达到正确解析经济现实的目的。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种多因素分析法,基本思想是指根据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的相似度判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说明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越大,反之则越小。灰色关联分析法弥补了采用数量统计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时所产生的种种缺憾,它对于样本量的大小和样本有无规律均同样适用。灰色关联分析的计算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三、区域间年龄结构差异与居民消费的灰色关联分析

(一)东部地区

从表1可以看出,东部地区(高收入地区)0~14岁年龄段与食品、医疗保健和教育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存在较强的关联度,与家庭设备、交通通信的关联度相对较弱;15~64岁年龄段与食品、衣着、交通通信和居住存在较强的关联度;64岁及以上年龄段与医疗保健和居住存在较强的关联度,与交通通信的关联度非常弱。从整体均值来看,15~64岁年龄段与居民消费的关联度最强,0~14岁年龄段次之,64岁及以上年龄段最小。

从上述特征可得以下结论:①青少年时期(0~14岁年龄段)居民消费更多地倾向于教育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体现出东部地区能够给未成年人提供优越的教育条件和医疗服务;②中年期(15~64岁年龄段)的居民消费在衣着和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居多,体现出较为优越的经济环境使得交通通信的消费占比上升,且更注重衣着方面的消费,居住支出的较强关联度显示出房价的持续上升给予中年人较大的购房压力;③老年期(64岁及以上年龄段)在医疗保健和居住方面的支出较多,显示出高收入地区老年人能够将更多消费应用于医疗保健,且居住支出更多地体现在子女的购房需求方面。

(二)中部和东北部地区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中等收入地区)0~14岁年龄段与食品和教育的关联度较强,与家庭设备、交通通信和居住的关联度相对较弱;15~64岁年龄段与食品、衣着和医疗保健存在较强的关联度;64岁及以上年龄段与食品、医疗保健和居住存在较强的关联度。从整体均值来看,15~64岁年龄段与居民消费的关联度最强,0~14岁年龄段次之,64岁及以上年龄段最小,该特征与东部地区一致,但关联度的绝对值出现明显下降。

从上述特征可得以下结论:①中等收入地区在青少年时期仍投入较高比例的教育支出,但医疗保健的关联度出现显著下降,显示出该地区能够保障未成年人的教育投入,而对医疗保健的投入要明显弱于东部地区;②中年期食品、衣着和居住较东部地区仍保持较高的关联度,而交通通信的关联度出现下降,体现出中等收入地区仍面临较强的购房压力,而交通通信支出的下降显示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弱于东部地区;③老年期消费的关联特征与东部地区相近,但关联度高于东部地区,而青少年时期和中年期的关联度低于东部地区,反映出高收入地区存在一定的超前消费倾向,而中等收入地区仍保持较高的预防性储蓄用于老年期的消费。

(三)西部地区

从表4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低收入地区)0~14岁年龄段与食品、医疗保健和教育的关联度较强,但教育支出的关联度明显弱于中部、东北部和东部地区;15~64岁年龄段与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交通通信存在较强的关联度;64岁及以上年龄段与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居住存在较强的关联度,且与食品的关联度要强于中部、东北部和东部地区。从整体均值来看,仍具有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似的关联特征,但0~14岁年龄段的关联度均值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而64岁及以上年龄段的关联度均值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从上述特征可得以下结论:①青少年时期西部地区的教育支出关联度出现显著下降,说明低收入地区为了保持食品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的固有份额,并不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足够的教育投入;②中年期西部地区的关联度与中部、东北部和东部地区相当,医疗保健支出与居住支出的关联度有小幅上升,显示出西部较为恶劣的地理环境和较低的收入水平使得医疗费用增加,同时,西部地区经济开放度较低,传统观念主导的居民消费仍将居住支出作为其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老年期消费的关联特征与中部、东北部和东部地区相近,但关联度高于前三者,说明西部地区的预防性储蓄水平更高,使得老年消费占比增加,同时,食品支出的关联度明显高于中、东部地区,也反映出基本生活支出是西部地区老龄人口消费的重要部分。

四、收入结构差异与居民消费的灰色关联分析

表5给出了较长时间跨度水平(1994~2012年)上不同收入水平与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可以发现,低收入阶层(最低收入户、困难户)在食品、居住等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消費关联度明显高于中等收入阶层(中等偏下户、中等收入户和中等偏上户)与高收入阶层(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在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和教育娱乐方面的关联度低于两者,特别是教育娱乐方面低收入阶层与高收入阶层差距非常明显。在衣着和家庭设备方面,中等收入阶层的关联度要高于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

从上述特征可得以下结论:①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支出更多地倾向于基础生活保障方面(如食品、居住等),体现出低收入群体在实现基本生活温饱的前提下,不能够将过多的收入投入到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层面;②中等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支出主要体现在衣着和家庭设备方面,显示出该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较低收入群体有较为明显的转变,能够在满足基本生活保障的情况下,在家庭装饰、穿着等方面进行较多的支出;③高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与医疗保健和教育娱乐的关联度较强,显示出高收入群体有能力将较多的积蓄用于基本生活支出以外的方面,特别是精神层面的消费支出。

表6、表7和表8分别给出了不同时间区间内收入水平差异与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可以发现:①各收入阶层对食品、衣着以及居住方面的消费关联趋势较为相似,均在1994~1999年间处于较低阶段,在2000~2005年间达到顶峰;②各收入阶层对其他方面的消费关联存在显著差异,如低收入阶层对家庭设备方面的消费关联总体呈逐渐下降态势,对医疗保健、交通通信以及教育娱乐的消费关联保持先下降后上升的走势;中、高收入阶层在医疗保健、教育娱乐方面的消费关联在2000~2005年间达到顶峰,在交通通信方面的消费关联呈不断下降态势,对家庭设备的消费关联不存在显著的规律性。

从上述特征可得以下结论:①随着时间推移,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逐渐向衣着、医疗保健以及交通通信方面转移,这反映出经济持续高增长带动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使其对穿着及医疗保健的支出快速增加,同时,随着我国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通信费用的逐渐下降以及移动设备的普及,交通通信支出也成为低收入阶层的主要消费支出之一;②中、高收入阶层对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消费支出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动趋势与低收入阶层保持一定的相似性,这说明高收入群体在对高附加值方面消费增长的情况下对基本的生活支出呈现平稳特征;另外,中高收入群体对医疗保健、教育娱乐方面的消费支出未表现出高增长提升,而是保持先升后降态势,这反映出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的高增长,带动了低收入群体生活质量的显著改善,从而降低了高收入群体在高附加值产业的支出比例,同时这也为经济增长有效降低居民收入差距提供了间接证据。

五、结论与政策建議

通过对年龄结构、收入差异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从年龄结构来看,老年期消费整体偏低,中年期消费受到房价上涨的巨大制约,青少年期消费与教育支出存在较大关联;第二,从区域差异来看,高收入地区老年期人口消费不足,中、低收入地区的经济环境制约其中年期人口的消费水平;第三,从居民收入差异来看,整体上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支出倾向于基础生活保障方面,中、高收入阶层的居民消费支出更多体现在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及教育娱乐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消费产品上。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拟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1)分年龄段来看,加大青少年教育辅助设施投入,提高青少年生活质量,引导中年期人口的消费观念,改善其工作、经济环境,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医疗设施建设等。显然,青少年时期基本生活支出和教育支出占据主导,提升教育机构生活质量和加大教育辅助设施建设有助于改善其消费水平;中年期更注重穿着、交通通信和住房,故引导其消费观念、改善相应的工作、经济环境以及减轻居民购房压力均会有效刺激中年期人口的消费水平;老年期人口的居住支出主要体现在为下一代的买房需求,调控房价上涨压力有助于刺激老龄人口的购房需求,医疗保健支出是老龄人口消费的主要方面,加大医疗设施建设、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有助于增加老龄人口的消费支出。

(2)分地区来看,完善东部地区老龄人口消费服务设施,加大西部地区青少年教育扶持力度,以及提升中部、东北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从表1可以看出,东部地区老年期消费的关联度要弱于中部、东北部和西部地区,反映出高收入地区的老龄人口消费不足,加大该地区医疗保健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从表2~4可以看出,中部、东北部和西部地区的交通通信支出和家庭设备支出的关联度明显弱于东部地区,显示出相对较差的经济环境降低了中、低收入地区在交通通信和家庭设备方面的支出规模,加大这些地区的投资力度,改善其经济环境,将会是刺激该地区的居民消费的有效手段。

(3)从收入结构差异来看,提升低收入群体薪酬水平,是刺激医疗保健、教育娱乐支出的重要途径;有效缩减居民收入差距,能够显著改善社会的总消费水平,并使得居民对消费支出方向更趋于均衡化,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交通通信等包含技术附加值产品的逐渐普及,能够有效提振社会消费总量,刺激各收入阶层的消费支出。

(4)从整体上看,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老年期消费比重,缩减居民收入差距。由于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大幅增加,迫切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来促使其降低预防性储蓄规模。同时,从表1~4可以看出,老年期消费的关联度显著弱于青少年时期和中年期,说明我国老龄人口消费严重不足,拉低了社会总需求,从而提升老年期消费比重是解决我国居民消费长期萎靡不振的有效途径。同时,表5~8反映出不同层次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使得其消费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有效缩减居民收入差距,能够保持居民消费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并通过提升低收入群体的薪酬水平,改变居民的消费倾向,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顺利转型。

[参考文献]

[1] 胡日东,钱明辉,郑永冰.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LA/AID'S拓展模型的实证分析[J]. 财经研究,2014,40(5).

[2] 钞小静,沈坤荣. 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2014(6):30-43.

[3] 王金营,付秀彬. 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中国消费函数计量分析[J]. 人口研究,2006,30(1): 29-36.

[4] 毛中根,孙武福,洪涛.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关系的比较分析[J]. 人口研究,2013(3):82-92.

[5] 李春琦,张杰平. 中国人口结构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2009(4): 14-22.

[6] 王霞. 人口年龄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居民消费[J].浙江社会科学,2011(10):20-24.

[7] Horioka C Y,Wan J. The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saving in China: a dynamic panel analysis of provincial data[J]. 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07,39(8): 2077-2096.

[8] 李文星,徐长生,艾春荣.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1989-2004[J].经济研究,2008(7):118-129.

[9] 王宇鹏.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1):64-73.

[10] 谭江蓉,杨云彦.人口流动、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J].人口学刊,2012(6):9-15.

[11] 刘铠豪.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率的效应差异研究——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J]. 人口研究,2016(2):98-112.

[12] 孙晓东,焦珗,胡劲松. 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决策方法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5,13(4):63-68.

[13] 齐志强,张干,齐建国. 进入WTO前后中国制造业部门结构演变研究——基于制造业部门与工业整体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2):52-63.

猜你喜欢

灰色关联年龄结构居民消费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具有Markov调制的随机年龄结构种群系统半驯服Euler法的指数稳定性
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
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