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香

2017-06-20施玮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书堆闲书书香

施玮(美国)

我的书香梦缘起于姑苏老家,奶奶红木大床的后面。

认真算起来,我也算是出身书香门第,但到我这一辈,家里早就没了满壁的书架,也没有书房。钮家巷三进院的老屋住进了各色人等,有门通向另一条巷子的第三进与前面二进院隔开封死了,我对它完全没有印象。但就前面这两进院究竟住了多少人、多少家,我也始终算不清楚,虽然肯定没有七十二家房客,但其纷杂与热闹也是差不多的。

二进院的正屋,在小小的我的印象中,是很大的,可用“空旷”二字。前半间算是客厅,摆了八仙桌和两张不配套的椅子,过年大家一起回来吃饭时,就要动用各种骨排凳,甚至长条凳。来自上海大资本家家庭,同样是“黑五类”的母亲对此很是不屑,因为上海家里仍是整套的红木家具,虽然需要从三层小楼挤入一层中。

后面小半的空间里正中放了一张巨大的红木床,那时我感觉上面大得可以睡一家人。床上架了不透明的帐子,长年地挂着,直披到床脚。床并没有靠紧后墙,形成一个幽黑的长条空间。幽黑只是一种印象,事实上在墙的上方,有一个扇面形的玻璃窗,一半是原先的彩色镶嵌玻璃,一半是补上去的普通玻璃。我一直感到奇怪的是,玻璃破了為什么不整个换掉?

大约在我刚会爬的时候,我就发现了我的私人藏书馆,就是在大床后的长条空间里,估计是在床上打滚掉了下去。而在我以后的梦里,就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掉在一个山坡上,有时山坡是书堆成山,有时山坡就是山坡,但上面的花瓣和草叶上都画着细小的图案,并写满了字。我可以随意翻滚,随意摘一朵或拣一册来阅读。

那个长条空间里,一端放着个红木描金马桶,另一端就堆着没被抄走的书,许多从靠墙的书堆上滑下来,丘陵般绵延着漫到床底下。成套的精装的早就没了,都是杂书,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我孩童时最初的记忆当然就是那些小人书,但不是画的,也不是黑白的,而是一种或幽蓝或暗绿的戏剧、电影的照片,下面有文字。

每次我掉到书堆里不见了,都不会有人来找我,也许是我太顽皮,能够安静一段时间,对于靠绣花养活全家的奶奶实在是求之不得。我就在书堆里随意翻阅,并不专心一意。因为看不懂字,就按照剧照随意自己编故事,有时奶奶也会教我认字,并讲书中的故事,我却还是喜欢自己编的故事。实在无聊了,就从床底下爬两步,看坐在门边,就着阳光绣花的奶奶,把她也编进故事里。

现在想想,那里就是我的“后宫”了,三千宠爱从来就不在一册,这也许就决定了我一生对书的态度。

我对书是热爱的,却全无敬虔,也不专心咀嚼,喜欢在随意翻开的一刹那,遭遇一种在烟纸店遇上美女的心动。认真想来,这种态度是肤浅的,却也是日常的。因为这份日常,也为着对艳遇本能的追逐,书,终究是一日日将那闻不见的香气,渗入了我的血液、气息和梦。

到三四岁时,我开始能读懂一些文字了,奶奶开始对我的读书有了要求,除了要背唐诗、宋词、三字经、百家姓等等孩童都要背的东西,我还需要背一些完全不懂的文言文的美文。这种任务式的读书让我很快就厌弃了家中的书们,我开始有了“外宫”。

前院大门边的一间小屋里,住着一个摆书摊的老头,他的屋子非常小,只够放一张单人木板床,然后就是一个煤球炉,他没有桌子,那只煤炉就是他吃饭的桌子。门边放着摆书摊的竹架和两只小竹凳,下雨的日子,我就坐了一只,边看小人书,边等炉盖上烘着的花生熟了好吃。花生是我从家里偷出来给爷爷换小人书看的,不过,最后大多进了我的肚子。

不下雨的日子,我在巷子里坐在竹凳上,书摊有小客人时,就让一下位置,客人一走,又坐上去。竹凳旧了,总是在屁股下咯吱咯吱地响,我挺喜欢让这个声音来给阅读伴奏。老爷爷却很介意,总是心痛地悄悄看着我屁股下的小竹凳,但他不愿教训我,总要忍上几天,才说一声:“看书弗好有声音。”

这样的日子过了很久,也不记得究竟自己都看了些什么书,总之是囫囵吞枣、贪多不贪精。一分钱一本小人书,我一分钱却常常是看了大半天。但毕竟这也是一分钱啊!并且是长年累月的一项耗费,是我省下买糖稀、青团的钱来付给书们的,也算是我从小为文学做的贡献。以至于我后来凡是在不用花钱就可以读书的地方,例如书店、图书馆等,都能读得飞快、高效。

六岁时,父母将我带回了南京,上了一年幼儿园后就开始读小学了,书香梦却彻底烟消云散了。父母都是工程师,家里只有一本没头没尾的《林海雪原》。后来,我写小说时说起过这事,母亲更正说,家里不止一本书,还有各种《毛主席语录》和一本她藏起来的《茶花女》。

小学里读的书全都不算书,我和它们擦不出一点火花,它们和我在苏州的“后宫”美女比起来,就像是涂了红脸蛋的可笑的木偶。因为厌烦它们,我总能在课间休息时就做完作业,在一节语文课要结束时就背诵课文。不是为了逞能、炫耀记忆力,其实我的背功很差,当堂背下课文就是为了马上忘掉它。

我这生唯一有过的比较靠谱的职业梦想,就是图书馆管理员了。最早有这个梦想是在中学,当时的南化二中中学图书馆只是一个有铁栏杆的窗子。屋里有一排排的书架,但除了管理员,别人都不让进,我就只能在铁窗外,按照探监时间来探望美人们。

当时,好学生是不看闲书的,而我的成绩正好勉强被划入好学生类,却是一个只爱看闲书的人。好在我是语文课代表,就给自己找了个正当的理由,名正言顺地去借世界名著来看。因为借的小说太多了,就被对我有所期待的教务主任告到了父母那里。父母原来是不管我学习的,被这么一挑唆,完全是为了他们的面子,开始禁止我读小说的时间。禁读的结果就是我在课堂上和被窝里偷偷读。这份偷偷摸摸的见面,终于让那个阶段的书最后有了点另类的刻骨铭心,也成就了今天我对写小说的兴趣。

被课堂上抓了几次后,状告得多了,父母的面子彻底没了,他们倒也就想开了。那时我已经高三,他们没有让我进文科班,父亲认为写白纸黑字是件危险的事,还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教务主任竭力劝说,说我是难得读文科的好材料,考理工科却一定会输在化学。我是不在乎的,反正文科理科所有要求我学的、有用的书,我都一概爱不起来。

有一次,我听到母亲安慰父亲说:坏就坏在玮玮小时候书读杂了,有用的书就读不进去了。不过,女孩子考不上大学,嫁人的选择范围倒是大一点,大学生毕竟少的。

之后,父母表面上仍是一直管着我,不准读闲书,其实也不是太认真。他俩对孩子一直都不是太认真的,好像只在赶紧把女儿嫁出去,对方不要退货这点上认真过。在我母亲心里,我这个读闲书、穿裤装的女孩,在做女人这事上是不灵光的。她却不知道闲书最是养人,那里面最多的就是风情,做女人的风情,过日子的风情,看世事的风情。有了风情,一切就都不一样了,无论是做女人,还是过日子。

闲书就像一道烟霞的纱幔,将世事隔在稍稍远一点的地方,变幻着梦幻的色彩,却不能真的戳出柄刺刀来伤着看的人。我因为被闲书护着,记忆中竟然屏蔽了许多的“真实”,即便是无法屏蔽掉的,我坐在书香梦里看世事,世事就成了一个梦,一切都成了可以原谅、可以忘记、可以随它放映着当个声音背景,自己转头干自己的事。

高中时,我也有个私人图书馆,就是我家二楼的唐阿姨家。唐阿姨藏书很多,还有黑胶歌剧唱片,但她从来不允许她女儿,我的同学看这些闲书,却愿意向我开放。我一直相信唐阿姨是很喜欢我的,每次我去,她都会放着唱片,打开她极大的藏书柜让我来挑。那时,我就像老鼠栽进米缸里,巨大的幸福感至今想起还是会冲击到我的小心脏。

那年高考我落榜了,唐阿姨的女儿考上了南大物理系。文弱有礼的母亲曾悄悄嘀咕:她总让你看那些书,怎么不让她女儿看?我知道她心里的隐隐的阴谋论,只是她无法直接说,我也就不接话,仍是一心热爱唐阿姨。后来,唐阿姨的女儿成了物理学博士,我从化工转到文学,又从文学转到宗教,再到旧约文学,若看我的求学经历,整个就是个读闲书的过程。母亲对唐阿姨的不满也就一直挂在心上,直到三十年后,我在美国拿到神学博士学位,回去探亲时,母亲才像是不经意地提醒说:你要不要去看看唐阿姨?她这句话像是为我一生读闲书正了名。

中国人读书都要正襟危坐,甚至是悬梁刺股,这份严重和严肃顿时就让妖娆的书们都失了颜色,成了画在黄绢上的正宫娘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里的“读书”都是指正经的八股之书,是马上可以像一块块砖般砌起来,级级高升的书。这句话其实说的不是读书,而是做官。

到了近代,读书升学就是为了高考,城市户口、工作单位,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生老病死,都系于高考,于是中国人对读书就更吝啬起来,但凡一个有志向的正常人,就断不肯浪费眼力在无用的书上。

到了90年代中期,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全民经商,终于给书们松了绑,统统归为无用。我就在那时,带着我的闲书们漂洋过海,书们并不值钱,但我用运费为我的三千佳丽增值。我那位理工男的老公实在是爱屋及乌,第一代移民,在不停的搬迁中并不曾動丢弃书们的心。

有了些书,我就有了安全感,好像自己仍是那个红木床后,趴在书堆里的小国王,仍是唐阿姨藏书柜里的小老鼠……书们让我在异国他乡有了一份饱足与踏实。

我还是很少把一本书一次从头看到尾;还是喜欢在阳光下,用咖啡的香气做书签;还是同时抽出许多书来,东翻一页,西读一章;我还是怕人考问我书名、作者、中心思想……我读了大半辈子的书,终究是没能因为读书而成个博学之士,因为我记不准那些文字提供的信息。

但我绝不是没有得着,我和大多数的正经读书人不同,我和书们恋爱,有时偶遇,有时也会缠绵一段时间,不需要户口调查式的盘问,甚至名字也可以不必记清楚。不过,我与每本书都真正地、倾心倾情地肌肤相亲过,她们的体香留在了我的生命里,渗入肉体和精神的每个缝隙。只是,她们的香气是混在一起的,并不能分辨开来。每多读一句一册,这混合的书香就因着新的气味而有变化。

丈夫有一天看着满屋的书终于问我,现在都有IPad看书了,我看你也下载了许多书,你还要这些吗?

事实上,因为常常坐国际航班,加上在美国看病、洗车、吃饭,样样都要坐等,而等的地方大多舒适,我常是带着IPad读那些必须读的书和资料。但我心里并不认为那种算是读书,在我心里只有读毫无用处的闲书才算是读书,就像是只有毫无目的的恋爱才算是爱情一样。

我对IT男的丈夫说,这些书必须存在,因为它们没有用。他无语地等我说下去。我只好又解释说,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有个老屋,老屋要有个阁楼或是地下室,堆放着陈年旧物,堆放着没什么用的记忆,那才是家。

他还是无语。我便气馁了……只好说,反正我们家的房子越来越大,空着也是空着,为什么不放些没有用的东西呢?

他笑了,点头说,好的。然后又问我,是不是想换个有阁楼或地下室的房子?这回轮到我无语。我从他的眼睛里看不到理解,但看到了浓浓的爱。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我们总是以为最好全部由有用的东西构成,而我却觉得,正是一些没有用的事物形成了一个人、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的香气。而我希望有些不变的东西,往大了说有灵魂、真理,往小了说,至少也是这一缕梦中的书香。

责任编辑:青芒果

猜你喜欢

书堆闲书书香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
撷英录
浣溪沙
——仿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最是书香能致远
无事读闲书
书香何来
静静地坐在墙根,捧一本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