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原生民歌在电视舞台表演中的新形式和新思路

2017-06-19吴俣

报刊荟萃(上) 2017年6期

摘 要:原生民歌,是人类生活和劳动所创造的结晶。一般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形式存在,并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加工而不断完善。中国原生名歌以最原始、最淳朴的生存环境为温床,传承了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传递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感情、意志和愿望,是全人类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原生民歌;电视舞台表演;电视艺术

随着当今时代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全国各地各民族的原生民歌手陆续从山乡田野中走向电视舞台,使原生民歌受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原生民歌经过电视媒体的再包装、再加工,使得古老的原生民歌在增加了人们视听选择的基础上,也在传播的广度上受到了电视媒体的推动与促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一、中国原生民歌在电视舞台表演中的萌芽

1953年,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在北京举行,数十个少数民族的300多位歌舞艺人表演了整整10台节目。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通过现代舞台展示民间歌曲和舞蹈艺术。

2006年,第12届中国电视青年歌手大奖赛在原有的三种唱法(民族、美声、通俗)的基础上增设了“原生态唱法”,标志着“三种唱法”时代的结束。蒙古族“长调”、“呼麦”,侗族“大歌”、彝族“海菜腔”——民间歌手的原生态演唱犹如山间田野的清泉,给青歌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二、中国原生民歌在电视舞台表演中的新形式和新思路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歌飞武当一一第六届中国原生民歌盛典”在节目策划、舞美设计、视觉设计、音乐创作、舞蹈创编上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为原生民歌在电视舞台表演中的提供了新形式和新思路。

在晚会结构上,“民歌盛典”由“武当魂”、“荆楚风”、“中华韵”三个篇章组成。

序曲《天地交响》以原生民歌为音乐主体,巧妙的加入了交响乐伴奏,使得原生民歌的淳朴粗犷和交响乐的丰富厚重完美结合,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兴山三音歌元素的高腔山歌,以现代的配器手法进行加工、改编,增加了音乐的色彩性与纵向饱和度。由原生民歌手王爱华、王爱民与陈家珍祖孙三代联袂演唱。

第一篇章“武当魂”以武当道学文化为背景,以“和谐”为核心理念,以道生万物为叙事线索,以六百年前后武当变迁盛世横切面,用令人叹为观止的全景视频秀的手法,从中华传统哲学的角度重新感知历史,体现跨越时空的千年对话。音舞诗画《行云流水》,乐师身着古装,在阴阳鱼上下鱼眼处演奏;舞台水域漂浮着莲叶,象征至清至洁的华人气度;空中飘舞着祥云,象征祈福纳祥的吉瑞太平。莲叶上的竖琴乐手,与祥云上的大提琴乐手,一上一下形成呼应,为传统民乐加入西洋元素。舞蹈演员身着自发光黑白服装,在水域和高台翩翩起舞,时而演化为太极阴阳鱼,时而演化为白山黑水,结合LED仙山环境,展示武当兴起的历史,打造桃源迎客的世外仙境。

第二篇章“荆楚风”以道法自然为切入点,以“生态”为核心理念,以与自然相附相依的人类社会发展变迁为叙事线索,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建设新观念。“盛典”将古老神秘的诗经民歌《山风》穿上了新时代的外衣,突破了传统民歌多以独唱为主的限制,以领唱、对唱、合唱等形式糅杂出现,把原始生活场景舞蹈化,用多种道具烘托舞台气氛,除可听性之外,更丰富了传统艺术的视觉效果。而京剧山歌《凤翔虎啸》则是一首以土家民歌“撒叶儿嗬”音调为主,与京剧特点相结合的改编作品。“撒叶儿嗬”主题音调在整首京歌中贯穿始终,两种音乐题材完美结合,两种不同行当的艺术同台演绎,实现了两种瑰宝间令人耳目一新的“混搭”。

第三篇章“中华韵”以多元的中华“文化”为核心理念,以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纵贯面与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的横贯面为线索,展现厚重的文韵中华。如歌舞串烧《各民族节日歌舞大会》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划分,以各民族节日歌会的形式,展现各民族极具特色的民族歌舞。舞蹈元素以原始舞蹈与其他现代舞蹈重新编排、整合,力求体现新意的表达。《龙船调》舞蹈以土家族传统的摆手舞为主体,融入了西方芭蕾舞的元素,两种舞蹈形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既有传统舞蹈语汇特色,又拥有现代的创作手法,在创作和表演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电视呈现上也变得多样性。

尾声《天地山水歌》与序幕遥相呼应。山水相连,山水相依,中国东西南北中五方各民族人民挥手告别,呈现天下大同的盛世风貌。

纵观整场晚会,原生民歌表演形式的电视化包装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视觉设计:两仪交错,天人合一,全景盛宴,虚实相生。动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真人表演结合LED、投影,打造全息式神奇视效,令人在景中行,人动景观动,寸步莲花生,点指满天星。诗情画意轻松实现,神话传奇转瞬成真。

(2)舞台美术:武当山被誉为 “天下第一仙山”,它宛如仙境、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致无疑是最好的舞台背景。故在此次的舞美设计中采用了回归山野,写意山水的方案,以“生态”为核心理念,也恰好暗合了“原生”二字,使歌手能回归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情境。

(3)节目策划:晚会以“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叙事主线,以“和谐、生态、文化”为晚会构架,融入华夏民族的历史足迹与九州四海之异彩文明,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唯美诗篇。

三、结语

中国原生民歌是人类祖先创造的劳动结晶,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而电视艺术融视觉和听觉、时间与空间于一体,传播范围广、受众群体大,与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对于古老的中华民族来说,电视艺术无疑是一门新的课题。让“原生民歌”与“电视艺术”擦出“新”的火花、让原生民歌这块瑰宝得到应有的关注是电视人的使命与职责。经过系统化、时代化的再加工,电视艺术为源远流长的原生民歌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从一个侧面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王伟任,王通顺著.《音乐欣赏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6月第一版.

[2]周巍峙,修海林等.《原生態民歌:盛典背后的冷思考》,中国艺术报,2011,4,30.

[3]乔建中.《“原生态”民歌的舞台化实践与“非遗”保护》,《人民音乐》,2011年08期.

作者简历:

吴俣(1986-)男,土家族,湖北恩施人,大学本科,工作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台,职位:导演,研究方向:文艺晚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