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物斯感,感物言志
——托物言志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2017-06-19李仰臣

初中生 2017年17期
关键词:托物言志牵牛花

文/李仰臣

应物斯感,感物言志
——托物言志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文/李仰臣

冷傲的梅,淡雅的兰,挺拔的竹,凌霜的菊,古往今来一直为世人所钟爱,被称为“四君子”,经常被作为托物言志的题材。清代郑板桥的《竹石》写的就是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子坚韧、执著的品格,其实是表现诗人自己正直倔强、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得好,“应物斯感,感物言志”,即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托物言志。它又叫咏物言志,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绘、赞美,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情操、爱好、愿望等。这种写作手法,可以使表达的内容更充实,更生动,也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责任编辑:徐雪梅

一般情况下,托物言志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文章自始至终着力描写客观事物的物象,作者将主观情意寄托在物象之中;二是作者把所写之物和所抒之情通过形象化的艺术手段建立起联系,让读者通过阅读感知形象,体察蕴藏在形象之中的主观情感,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文章,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选准所托之物,使物和志相契合

刘勰说:“比类虽繁,以至切为贵。”这里的“至切”是指择物与立意要相合,不能随便选取一种事物勉强比拟。换言之,就是所选之“物”必须能承载你的那个“志”,两者应当有令读者信服的内在联系。例如纪伯伦的《浪之歌》,放飞想象力,艺术地描绘了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者”形象,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意义深远。

二、状物要抓住特征,为言志架桥铺路

托物言志,重头戏在描写。描写时要抓住“物”的特征,只有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作者的情感和理念有所依托。否则,“志”就成了水中浮萍,随波漂荡,没有了根基。

“写物”是手段,“言志”是目的。为了使文章所抒之“志”有所依托,为了真切地抒发内心的情感,我们要学会抓住“物”的鲜明特征,恰当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内在精神,并融入自己的感情,所谓描其“形”,传其“神”。例如周敦颐将“莲”拟人化,运用传神之笔,从生长环境、外形、香气、风度等方面对莲花进行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可爱的莲花写生图,从而赞颂像莲花那样的君子的高尚志节。

三、运用先抑后扬,给人深刻印象

很多人写作时会巧妙地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从贬抑处落笔,而后对该人或物,加以褒扬,通过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小思的《蝉》,先是写蝉的聒噪,突出作者的厌恶之情。后来借朋友之口描述了蝉的生命特点,进而由物及人,由眼前的蝉过渡到对生命的思考,让人难忘。

四、恰当使用修辞,表达更为鲜活

写作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写景状物,更能展现事物的特征,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鲜活、化枯燥为灵动的作用,从而能更准确地展现文章的立意,使人的情感、思索具有更有力的依托。

【习作展示】

无 双

李 静

有人喜欢雍容华贵的牡丹,有人喜欢芬芳娇艳的茉莉,有人喜欢艳如红霞的芍药。我,却喜欢那一株创造奇迹的“无双”。一看到它灿然绽放的模样,我心里就美滋滋的。

然而当初,我认为无双是开不了两朵花的。你听它的名字,“无双,无双”,不正是开不了两朵花的意思吗?我甚至埋怨爸爸弄了这样一株名字古怪、艳得有点俗的花放在家里。虽然它在阳光的照耀下,花瓣的纤细脉络清新可见,细密的茸毛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粉,在青翠的绿叶之中,倒也显出一番特有的美感,但是我依然嘀咕:“可惜只能开一朵,有什么好的?”一位好友听到了,笑着说:“说不定哪天就可以开两朵,甚至开三朵四朵呢!”

听了她的话,我心里又充满了希望,于是每次浇水时,总会给那盆“无双”多浇点,希望足够多的水可以让它多开花。但令人遗憾的是,那株“无双”一直没有开出第二朵花来。希望成了肥皂泡,我逐渐沮丧起来。后来,随着期中考试的逼近,学习压力更大了,我便无暇去顾及那株无双了。

直到有一天,那位好友激动地大喊起来。我好奇地迎上前去,她惊喜地说:“你的无双,又开了一朵花啦!”我赶紧跑到无双跟前,呆呆地看着那个羞涩的新花苞。它尚未完全舒展,仅露出一点儿花瓣的洋红,包裹花瓣的萼片上带了点清晨的露珠。而原先那朵盛开的花,依然在风中摇曳着身姿。

谁说无双只能开一朵?谁说奇迹不可能发生?我轻轻地抚摸着花蕊中纤细的茸毛,指尖满是细腻的触感。

看着这盆无双,我那多日来的焦虑也一扫而空,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心里美滋滋的。我悄悄地对自己说:“我也可以创造奇迹!”

【点评】文章开头用别人喜欢的牡丹、茉莉、芍药等花,反衬“我”对无双的情有独钟,引领下文。然后主体部分,采用双线交织的方法,明写无双由开出一朵到开出两朵,暗写“我”临近考试产生焦虑到最终战胜焦虑,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自己希望创造奇迹的心情。结尾巧妙点题,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让整篇文章显得完整。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作文显得模式化,同学们在充分了解了它的手法之后,就应该尽可能地突破这种模式,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美文链接】

牵牛花

马育麟

头一次注意到它,是在一个夏末的早晨,我已独自在一个小镇的郊外徘徊了几个小时。

那天是我40岁的生日。但没有人为我庆祝;唯一想着我的是“公司裁员名单”,我首当其冲、名列榜首。我喜欢舞文弄墨,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给了公司的文秘工作。

梦醒时分,生命之树也要凋零吗?我的眼里浮着泪水,茫然注视着前方。前方路边断墙处有一小片色彩浓郁的牵牛花映入我的视野。秋已将至,它们还在不倦地开放:它们的花,无论是淡紫、深红,还是浅粉、乳白,都色彩浓郁地突显着花最本质的东西——美丽!牵牛花是一种自生自灭的花,虽然没有人栽培,依然开得那么精彩。

百花园中千娇百媚、风情万种,独牵牛花不见经传。然而它是那样的热情奔放,一步一花,步步为营,攀缘不止。

那就做一朵无名小花开放至极吧!在那一刹那,我决定从事风雨飘零的自由撰稿人职业。只希望心境是宁静致远的,笔下流淌的是清纯如水的……

一次雷雨过后,我深吸着带有泥土芬芳的空气,踏着被雨水冲刷得清洁的柏油马路,去探望小镇郊外断墙处的牵牛花。它的绿叶被雨水洗得如同丝绸般光滑,花的脸上挂着亦喜亦悲的泪珠。狂风的肆虐没能摧毁它,因为它步步为营,牢牢地抓住墙壁。弱小自有弱小的坚韧。它旁边的几棵大树倒伏在地,满身是绝望的泪水。也许是“树大招风”,强大亦有强大的脆弱。

有时牵牛花也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但它即便掉到地上,也依然会高昂着头,直到寻见新的支点攀缘……

不卑不亢,勤劳本分;愈挫愈勇,不甘失败,每个平凡小人物,也能一步一花,开放至极!

(选自《散文百家》)

【赏析】这篇抒情散文,有许多值得品味与借鉴的地方。自然给了我们智慧,给了我们生存的勇气,哪怕是路边断墙处的那一小片牵牛花,也给了“我”无穷的力量……面对事业上的失意,“我”的“生命之树也要凋零”之时,牵牛花在“我”的眼前定格:秋已将至,它还在不倦地开放;风雨之后,它仍步步为营,牢牢抓住墙壁。看到这里,“我”感悟到生命的坚强,获取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于结尾处表达人生的感悟:不卑不亢,勤劳本分;愈挫愈勇,不甘失败,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猜你喜欢

托物言志牵牛花
言志为本
托物言志借景寓廉 寓廉于景廉景交融——探索郑州市人民公园内的廉洁文化元素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追根溯源写生活 托物言志抒情怀——王桂臻老师小写意花鸟画欣赏
牵牛花
开在冬天里的牵牛花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托物言志的作文怎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