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林非:写作要善于审视和思考

2017-06-19孙永庆

初中生 2017年17期
关键词:永庆游记散文

文/孙永庆

对话林非:写作要善于审视和思考

文/孙永庆

编者按:林非,江苏海门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主任,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等。出版《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鲁迅小说论稿》《现代六十九家散文札记》《中国现代散文史稿》等学术论著,《访美归来》《林非散文选》《林非游记选》《令人神往》《云游随笔》《世事微言》《读书心态录》《半个世纪的思索》等散文专著和回忆录,共30余部。主编《中国散文大词典》《中国当代散文大系》等。其学术论著与散文创作均追求独创个性和文化内涵,受到海内外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教师、作家孙永庆与林非先生的对话。

责任编辑:吴新宇

孙永庆:我知道,您的《武夷山九曲溪小记》《九寨沟记游》《萨特: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等文章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话说知音》则被全国高考语文卷用作阅读题。请问学生该如何解答这类阅读题?

林非:我的散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让许多学生从中得到应有的收获,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话说知音》创作于1997年。我想对历史进行思考,与历史进行对话,于是创作了一系列历史散文,包括《话说知音》等十几篇作品。散文家和历史学家写历史的角度不一样,我侧重的是内心的感受,通过优美的文字达成与历史和古人的心灵契合。《话说知音》就是我与伯牙的一次心灵对话。关于试题的解答,我认为作家写作是从自己的角度和想象力出发的。阅读文学作品,读者可以了解原意,也可以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升华,这都是艺术欣赏允许并应予以提倡的。

孙永庆:有的学生反感经典课文,这不是课文本身的问题,问题出在语文教学上。是不是有些语文老师把经典课文给教死了,教给学生内涵的东西少,外延的东西太多?

林非:经典作品无不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如果将它们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我相信大多数孩子都会兴致盎然。

孙永庆:您出版过多本散文理论研究专著,也出版过多本散文集,是不可多得的兼顾理论与实践的散文家。您对学生的写作有何建议?

林非:这真是一言难尽。简单说来,是要率真地写,要写得有情有理,文字也要优美动人。多多观察生活,这样容易开阔视野,升华思想。同时,还要尽量多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中学生来说,特别是要多阅读散文,因为散文的营养更容易被吸收,化为自己具有独创性的挥洒能力。

孙永庆:在您的散文作品中,游记散文占了很大的比重。请您谈谈游记散文的写作。

林非:游记是一种充满独创个性和心灵自由的文体。优秀的游记散文除了要描绘种种迷人的客观景物,更须涌动着作者与其接触和交流时,不断闪烁出来的内心的欢乐或悲伤,从而写出主观的体验、领悟、咏叹或呼号,思考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思考人类历史的命运与前途,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操与人格魅力,这样才会引起广大读者浓厚的兴趣,并且让读者在阅读过程里获得很大的启迪。

我游历了国内的许多名山大川,写了长长短短几百篇游记。我试图运用具有现代意识的眼光,去审视和思考自己所见到的自然与人文景点。比如:在《普陀山游记》中,我对所目睹的迷信、愚昧、欺诈与权术,发出了强烈的嘲讽;而在《从乾陵到茂陵》中,则对压制与蹂躏民众的专制制度的幽灵,表达了深深的蔑视和憎恶。

孙永庆:您是如何与散文结下不解之缘的?

林非:从少年时代开始,我就迷恋阅读散文,最先是零零星星地念《论语》《庄子》《左传》和《战国策》。从这个古老的源头出发,我涉猎了直至“五四”前后的历代散文佳篇。大约与此同时,我又对外国的随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培根到兰姆,从帕斯卡尔到波德莱尔,只要是能够找到的篇章,我几乎都读了个遍。这偶然萌发的喜好,今天看来无疑已经影响了我一生的道路。

孙永庆:您曾写过《中小学生作文奖刍议》,针对时下的中小学生作文奖谈了自己的看法。您认为,中小学生应通过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要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不能揠苗助长。您能不能再谈谈这件事?

林非: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参加这样的活动,有些组织者夸大其词地宣扬,这是造就作家的摇篮!有些人甚至扬言中小学生都是写作的天才,多么具有诱惑的力量啊。正是这些口号或吹捧,迷惑了不少中小学生,使他们一心一意地沉迷于文学创作,常常是夜以继日地撰写着自己苦心构思的文章。但我认为,中小学毕竟是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时期,青少年如果将自己的精力过多地投入到文学写作中,会不利于常规学习,不利于全面发展,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以从事文学创作而言,如果想要写出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必须对于人类丰富复杂的生活以及厚重绵长的历史,有广博与深透的了解。不通过长期艰苦的学习,是无法达到这一点的。应该说,这是一桩不断积累和来日方长的事情,学好中小学时代的全部功课,正是实现这一点的非常重要的前提和保证。在珍惜健康和学好所有功课的前提下,有兴趣的孩子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撰写一些文学作品,这是值得赞扬和鼓励的。

孙永庆:电视、网络占去了青少年的大部分课余时间,他们很少坐下来静静地读书,这对青少年的教育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林非:电视和网络里也有健康、实用甚至优美的成分,适当地花些时间在这上面,还是可以的。不过,人类所积累起来的知识、哲思、道德和审美的丰富内涵,无疑都沉积在许多优秀的书籍里面。如果不去认真学习和研究这样的书籍,就无法真正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

孙永庆:您在读书治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能否告诉师生们怎样用严谨的态度治学?

乡村听雨

湖南中方县 段海波

那种淅淅沥沥的声音或近或远

音乐一般美妙

那是只有在乡村才能听到的雨声

朋友,或许你听过城市的雨

那不是真正的雨

那是一种单调的声音

如同闹钟嘀嗒般的声音

因为城市的喧嚣、浮华和冷漠

雨对它不屑一顾

乡村的雨,缓缓落在

这里的每一个地方,声音

是那么和谐

因为乡村的宁静,雨喜欢上了这里她给这里带来天籁之音

(本稿选自酷咖网,请作者告知具体地址,以便寄上样刊和稿酬。)

责任编辑:吴新宇

猜你喜欢

永庆游记散文
永庆(neco)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超市游记
一生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