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琴制作工艺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7-06-19丰子一

演艺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制作工艺定量分析文献计量

【摘 要】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汇总分析的角度,为古琴制作工艺研究提供不同时期的大量信息和信息来源渠道,并进行了 汇总分析。

【关键词】 古琴;制作工艺;文献计量;定量分析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7.05.005

【Abstract】By means of 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summary analysis, this paper provided a large number of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sources for different periods about making techniques of Guqin, and the analysis was done.

【Key Words】Guqin; production process; bibliometrics; quantitative analysis

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现今已出土的最早的琴文物是湖北棗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的一足半箱琴,距今已有2 700多年的历史。据可考的文献资料显示,琴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世本》曰:“琴,神农所造。”《广雅》曰:“伏羲造琴,长七尺二寸而有五弦。”虽然具体年代很难考证,但不难看出琴有着悠久的发展史,琴之文化千百年来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与传承,自古就有“士无故不撤琴瑟”的说法。因其古老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属性,人们也称其为古琴、瑶琴、玉琴、七弦琴、丝桐等。

琴之形制与古人的阴阳观、五行、律吕、礼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就目前可考的文物实物可以看出,琴之形制也是逐渐演变的过程,从一开始的琴制并不固定的一足半箱琴,到后期基本稳定在三尺六寸五分琴长的全箱琴,选材与制作工艺也发生了悄然改变。

那么,不同历史年代的古琴斫制工艺有什么特点,哪些朝代发生了何种工艺演变,古人对古琴制作工艺的改良能给后人何种启示,现代中外古琴研究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是什么。基于这些问题,笔者希望从文献计量分析的角度探究古琴制作工艺的发展史,并对古琴制作工艺的研究现状做一个较为清晰的整理,希望对今后的古琴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1 统计方法说明

本文所参考的文献数据来自中国基本古籍库、读秀学术搜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检索、web of science等数据平台。以“斫琴、中国古琴、古琴制作、斫琴工艺”等词作为主题词进行全文、主题、篇名、关键词、年代方面及逻辑检索。中国基本古籍库显示全部朝代的古籍搜索结果为189 764条,大成故纸堆47条。现代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古琴”为搜索词进行全文检索,共有文献44 156篇,年代区间为1926年~2016年;以“古琴制作”为搜索词进行全文检索,共有文献13 463篇,年代区间为1956年~2016年。在读秀学术搜索以“古琴”为搜索词进行全文检索,结果为图书2 741本,期刊6 756篇,学位论文305篇,会议论文81篇。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结果较少。外文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以“Guqi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为11篇。(以上文献检索时间截止到2016年10月14日,全部检索结果见表1。)

笔者对古籍文献进行了整理,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与古琴制作工艺研究相关的文献数量、研究方法、研究重点、作者单位等四个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对中国古琴制作工艺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

2 统计结果分析

2.1 古籍

以“琴”为搜索词在中国基本古籍库进行检索,全部朝代的检索结果为189 764条。通过对检索条目的筛查,笔者发现,中国古代古籍中与古琴制作工艺相关的文献记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周朝至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图1)。

通过对周至南北朝时期的古文献的整理,笔者发现这一时期关于古琴制作工艺的文献主要体现了形制逐渐趋向稳定的过程,早期古琴的琴长数据、弦制有不同的记载,琴尺寸的不同可能与度量衡尚未得到完全统一有关。关于琴的选材已有较为清晰的记录,偏向选择梧桐木、梓木,木材使用有明确的阴阳之分及面板、底板的多种组合方式。优质木材的产地也有详细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一带。

唐、宋两代是古琴发展的两个鼎盛时期,唐与宋的琴形制各有风格与特点。文献记载唐代出现了著名的雷氏斫琴家族、李勉、张越等人,不断提高斫琴技艺,还出现职业琴家。由于大唐盛世、佛教兴盛等因素的影响,古琴需求量的增加,出现了程式化的制作模式。唐琴形制较多,琴通体圆润,面板弧度较大,音色较洪亮。宋代是古琴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大量关于制琴工艺的文献,为明清后世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太古遗音》《碧落子斫琴法》《琴史》等文献详细记录制琴工艺,宋代统治者对琴乐重视出现“官琴”,弦制根据演奏需要也有创新。宋琴形制相较唐琴面板弧度小。

明清时期特点是继承唐宋并进行发扬,其中关于琴古籍文献众多,主要是对前人文献的再整合及解读,同时琴曲琴谱的大量涌现,不同的地域逐渐形成不同的流派。

中国基本古籍库中的民国时期文献主要为历朝代编年史中出现过的内容,在大成故纸堆中搜索到的47篇有关琴的文章,主要为琴的简介、民国时期的琴社活动以及有关琴的报刊广告。

2.2 现代中文文献

以“古琴改良”为搜索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共有1955年~2016年间的期刊文献2 913篇,1955年~2002年文献数量呈逐年缓步增长的态势,共有相关文献300篇左右;2003年开始至2016年,文献数量呈快速发展状态,这一时期共有相关文献2 500篇左右(图2)。由此可见,自2003年11月7日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古琴受到大量关注,从而研究数量与成果不断增加。以“古琴制作”为检索词在知网进行检索,其中不同年份的检索结果仍然符合上述规律,建国至文革时期与古琴制作相关的文章比较少,只有少数该领域专家进行研究,例如吴景略、王世襄、查阜西、龚一等。1959年在北京召开民族乐器改革座谈会,当时吴景略展示了他改为钢弦的古琴,使之音量变大。1980年以后,古琴文章数量较之前明显增多,人们对传统文化重新重视起来,同时开始思考中国民族音乐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的办法。1990年开始陆续有“民族乐器制作师年会”、“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等活动的举办,人们开始研究传世古琴文物的形制特点、制作工艺、修复技术,也探究古琴徽位、律学、阴阳观、美学等方面。

对古琴制作工艺更全面的研究从2003年后展开,主要的研究主题有:对某历史朝代古琴制作工艺进行考证与研究,某一特定地域的古琴制作工艺研究,对于某位当代知名斫琴家的斫琴工艺进行调查研究,对某一地区的民间斫琴作坊进行探访研究,斫琴家对古琴制作的心得与介绍,将古琴形制与古琴制作工艺结合研究,对古代某一部斫琴工艺古籍进行分析研究,对传世名琴及当代著名斫琴师制作的古琴进行技术分析、探究其制作特点与规律,对古琴制作过程中的某一工序的研究,对古琴音色的声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古琴琴弦的创新及物理性能分析。

主要科技研究方法有CT扫描、光谱分析、使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面板振动进行研究、基于51单片机和Authorware制作的古琴模拟系统、复合材料古琴的动态弹性性能研究、共鸣体声学振动特性的研究和分析、古琴声音数字化研究、古琴琴弦物理性能测量、古琴固有振动特性的数值和实验分析、古琴共鸣体的声固耦合模态分析、基于Leap Motion的中国古琴声画结合交互设计研究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报告以“古琴”为搜索词进行检索,在四种类型选择中,发明公布28条,发明授权7条,实用新型78条,外观设计183条。其中与古琴制作工艺相关的专利主要集中在琴弦的创新制作方面,金属制作的古琴及其制造方法,双徽位古琴。

2.3 现代外文文献

与古琴相关的现代外文文献主要是英文文献与日文文献,笔者通过检索一些国外的期刊数据库,发现在web of science里以“Guqin”为搜索词进行检索,共有期刊论文11篇。

其中有两篇用到实验,文章内容包括对古琴的声学研究,介绍了声音测量的五个样本,分析了琴的基本声音辐射机制;另一篇是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对古琴内部结构的非破坏性研究,以及一些涉及音乐治疗法的研究。

3 总结

通过对古籍与当代文献的检索,笔者发现可根据不同时期文献记载古琴发展的特点将之分为周至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这三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50年~1980年、1980年~2003年、2003年至今,开始阶段关注于古琴的改良研究,1980年之后开始反思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03年随着古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口头遗產”,对古琴制作工艺的研究文献逐年快速增加。

目前古琴研究的热度仍在持续,高等院校、音乐研究院所、文物保护部门是古琴制作技艺研究工作的主力,其研究特点为多学科交叉、多视角探索、关注工艺细节、注重模拟实验。早先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斫制工艺的某一道工序、或分析古琴材质对声学振动的影响,但是较为缺乏综合性的研究与论述,其研究内容还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景略. 古琴的改良[J]. 音乐研究,1959(4).

[2] 陆云飞. 古琴的制作与传承[D]. 上海:东华大学,2008.

[3] 郑乐丹. 近五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贵州民族研究,2009(4).

[4] 孙正夷. 唐代琴文化初探[D] . 上海:复旦大学,2010.

[5] 赵春婷. 明代琴谱集考——兼明代琴学史[D].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0.

[6] 胡敏. 隋唐时期琵琶语古琴的乐器工艺[J]. 黄河之声,2013(2).

[7] 颉玉娟. 宋代文人笔记中的古琴科技史料[J]. 史实考辨,2013(4).

[8] 杨帆. 对不同形制古琴琴体声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 音乐传播,2014(9).

[9] 杨帆. 古琴的琴弦物理性能测量[J]. 演艺科技,2014(9).

[10] 许震宇,于洋. 复合材料古琴的动态弹性性能研究[J]. 复合材料,2015(8).

[11] 魏圩. 中国古琴艺术发展史阶段性划分研究[J]. 艺术百家,2016(1).

[12] 于洋,许震宇. 古琴共鸣体的声固耦合模态分析[J]. 振动与冲击,2016(8).

作者简介:

丰子一,山西大学音乐表演专业本科,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考古,项目经历主要有古琴制作工艺研究等。

猜你喜欢

制作工艺定量分析文献计量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
FTA在工业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商务英语词汇量与商务英语阅读能力相关性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国外艺术体操科研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