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群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2017-06-19张惠华盛方清

职业技术 2017年5期
关键词:校企学院育人

姜 锐,张惠华,姜 华,盛方清

(1.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0;2.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6;3.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群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姜 锐1,张惠华2,姜 华3,盛方清1

(1.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0;2.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6;3.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高职教育在校企共同育人方面尚未构建起完整独立的体系。学校热情高,但机制不活、投入不够、后劲不强;企业期望高,但投入不稳、合作不深、耐心不足。因此,如何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以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群为例,分析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背景、依据与现状,提出实施“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推动专业群的特色发展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发展目标,阐述育人模式构建的重点内容,旨在探索高职院校专业群与行业企业共同走出一条“校企深度融合、共同育人”之路。

旅游专业群;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构建

0 引言

当前,我国高职旅游专业群的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与时俱进;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融合度低;缺乏“双师型”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不少仍是本科的“压缩饼干”,偏重理论,虚设实践学时;缺少行业、企业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不高;学院与企业间缺少实质性合作等。为此,高职院校构建旅游专业群与合作企业共同进行岗位分析、能力分析,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进行专业能力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模式十分必要。

1 高职旅游专业群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依据

1.1 国务院及部委相关文件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明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健全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其中面向服务业、海洋产业等重点领域都提出了人才培养要求。如表 经济和社会重点领域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建设规划中指出,“探索举办特色学院。鼓励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举办或参与举办以服务产业链为目标,主要依托企业开展教学实训,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融为一体,产教、科教融合发展,专业特色明显的特色学院,新增一批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工学结合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动手和实践课程,并根据培养目标同步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逐步实现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加强科学素养、技术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和研究性学习环节。加强工程实践中心、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保障学习者有质量的实习实训需求。”

1.2 地方有关落实文件的规定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苏教高〔2013〕1号)中明确指出:“健全协同培养机制,按照“政府推动、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的原则,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推动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多方联手,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江苏海事学院提出的办学思路与发展规划中要求关注行业、服务企业,实施政校企合作战略,开展校企合作年、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建设项目,成立政行企校四方合作理事会及各委员会,积极开展“虚拟学院”(企业特色学院)组建等。

2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群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现状

江苏省对江苏职教集团内30家企业和9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集团内校企合作的利益互动机制和评价监督机制尚不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多元化合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80%以上的企业认为:目前国家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虽给予了高度重视,但由于没有建立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制度和有效机制,缺乏配套的税收、信贷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岗前培训、劳动力准入制度方面没有制定相应政策规范等,导致校企合作双方的责任权利不明确,缺乏对企业参与合作的约束力和驱动力。

在理论研究方面,从全国期刊的论文分析,有很多探讨校企合作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对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实习管理方面的研究上,但还缺少应用于旅游专业群的系统性研究。目前比较多的是对美国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等国外知名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介绍,以及对国内一些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工学交替、实践教学体系、师资培养、人才定制化方面的研究。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相比,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校企共同育人的体制与机制。在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学校热情高,企业参与度低,校企深度融合不深,直接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等问题。

3 旅游专业群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模式构建的目标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也需要企业参与,作为培养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承载着重要职责。要使培养的学生毕业就可实现与企业的对接,唯有通过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开展实践教学以及在人才培养各环节中的深度合作。构建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约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校企全面合作、推进产学研融合的重要平台,更是创建旅游专业群的特色与优势的必由之路。

在借鉴先进高职院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江苏海事学院对校企合作模式展开研究与实践,以旅游专业群(涉外旅游、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为依托,实施“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是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推动旅游专业群特色发展及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提升。从而促进专业发展,彰显专业特色;丰富实践教学,切实满足旅游业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4 旅游专业群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内容

4.1 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模式机制创新

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学会,推动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机制创新。重点建设好政行校企理事会中专业群共建共管指导委员会,在实习就业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校企人员互兼互聘以及教材开发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多元化合作机制。如图1:

图1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示意图

4.2 旅游专业群各专业协同发展

未来,学院旅游专业群的布局按照“海洋旅游业”为主体,“大旅游产业”为延伸的产业要求,优化调整,相对稳定,建设以国际邮轮乘务为核心专业、以涉外旅游为基础、以会展策划与管理为支撑的专业群发展格局。旅游专业群各专业发展要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同时注重对教育部新一轮高职专业目录的学习,调研海洋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方向,适时开办新专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办学。

专业群人才培养借鉴“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理念,采用“产学研交叉”即以学院为主导、企业订单培养为基础,以学前见习、学中工学交替、学后顶岗实习为教育时间轴,实施学院、企业、学生三方主动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校内专业实训课,结合各专业特点实施“四个1”的专业建设项目,即“一师一企、一师一课、一师一班、一师一外”,建章立制,逐步推进。

图2 旅游专业群“产学研交叉”运行图

4.3 校企融合的混编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须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建设与引领作用,有效整合专、兼职师资资源,积极引进企业优质资源,发挥专家的传帮带作用,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积极选派专业负责人到旅游相关企业担任中高级管理者,确保专业负责人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并具有引领该专业的发展,带领本专业团队做好教研教改及专业建设。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要大力支持骨干教师与管理人员培养,加强培训学习,选派到旅游行业企业中基层管理岗位挂职锻炼,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并承担实验室建设任务,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教学骨干。

4.4 “虚拟学院”的组建与运行

探索与知名旅游企业或行业组织合作建设“虚拟学院”,专任教师在校外实习基地为在职员工培训,强化教育功能;校外实习基地成为学生的第二、第三课堂,在企业指导下,学生与挂职教师共同完成岗位工作、实训任务和研发项目。研究校企双方管理的分工与职责,促使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过程的管理和质量考核。考虑以虚拟学院为载体,探索“特色学院”,形成以课题研发、职业培训、技术服务为主的社会服务功能。同时以课题研发、职业培训等为突破,研究如何提升师资队伍的职业能力和管理经验,进而达到“校企互哺”的目的

本着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教学的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研究实训基地的建设,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模拟实训室、仿真实验室、全真实验室等。设计“职业情景”模拟生产与经营实际,建设成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实际运作于一体的特色实验室。

5 结语

高职旅游专业群依据不同专业特点,设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以“全程产学交叉”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国家级或省级旅游专业为核心专业,建设形成特色鲜明、接轨行业的旅游专业群。以 “校企融合、专兼结合”建设好教研教改团队,推动校企人员互聘双向兼职,提高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与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创新建立“虚拟学院”的机制体制,实施校企互哺共同育人。更为重要是实现旅游专业群协同发展,校企深度合作共同育人模式构建的有效途径。更为重要是国家要尽快出台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性法规,从政策上推动与保证校企合作的机制化。

[1]孙峰.专业群与产业集群协同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设置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7期:46-50.

[2]丁宗胜.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的逻辑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群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2期:9-12.

[3]孔德兰.构建以专业群为单元的校企合作有机体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1年,10期:73-75.

(编辑 文新梅)

Constructing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Tourism Profession Grou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JIANG Rui1, ZHANG Huihua2, JIANG Hua3, SHENG Fangqing1

(1.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 Nanjing 211170, China; 2.Jiangsu Open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6, China; 3.Nanjing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Nanjing 211100, Chin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o not construct complete independent system i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lleges have high enthusiasm, but the mechanism is not living, and investment, and power is not strong enough. Companies have high expect, but the investment is not stable; cooperation is not deep; it is lack of patience. Therefore, how to perfect the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is the key problem faced b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tourism profession grou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analyze the background, basi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promote the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 group and the development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Explain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 It aims to construct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by profession grou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ourism profession group;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model

2017-04-24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2016年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群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编号:GZYZD2016004)、江苏省高校2016年哲学社会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前店后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编号:2016SJB880066)、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千帆团队”旅游专业群教研教改团队的研究成果。

姜锐(1978—),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邮轮经济。

G712.3

B

1672-0601(2017)05-0001-05

猜你喜欢

校企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西行学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