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2017-06-17

中国德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尚主人文明

“感恩”两字都带有“心”字,从汉字的象形、会意、形声、假借、转注、指示六书造字方法来看,很明显它是指一种心理现象。“感”即感觉、感知,并在其基础上产生情感;“恩”则指的是他人的关心、帮助乃至教育等“惠泽于己”的一切善举。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细加剖析,“感恩”包括识恩、知恩、记恩、报恩等几个基本要素。

感恩,非人类独有。“乌鸦反哺,小羊跪乳”,这说明低等动物也会感恩。现代人家中养的宠物狗,主人谁对它好谁对它坏它会记得一清二楚,在友善的主人面前它总是摇头摆尾以示感恩之心,在凶恶的主人面前它总是夹着尾巴避而远之。人是高级动物,但也具有动物的一般本能与本性。所以说,感恩算不上多么“高级”的道德品质。由此看来,“感恩”确实不能与人类高尚的利他主义精神、自我奉献与牺牲精神等道德品行相提并论。不过,它又确是产生高尚的人类道德情感的逻辑前提,这就正像《孝经》开宗明义所讲的那样:“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其实就是感恩父母的最直接表达与体现)因此,一个缺乏感恩心理的人必定是一个道德严重缺失的人。

在这个东西文化激荡、传统与现代碰撞、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感恩意识与行为的缺失现象在社会上蔓延。儿女弑辱父母,学生打骂老师,本是“上帝”的顾客不断地被“毒奶粉”“瘦肉精”“苏丹红”“地沟油”所毒害……简直就是以怨报德。人们扼腕叹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难道我们这个社会经济的进步、物质财富的丰盈真得要以道德的牺牲为代价吗?非也。出路何在?那就需要依靠道德教育进行道德的救赎。于是,“感恩教育”呼之欲出。

感恩教育的第一课堂应修于家庭。家庭教育通過父慈子孝、夫妻恩爱、兄友弟恭等家庭伦理规范,让孩子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感恩情怀。感恩教育的主阵地应当是在学校。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业教育机构,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集知识与道德于一身的典范。教师必须要有仁爱之心,更要有仁爱之举。爱,既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还是师德的集中体现。如此行为人师,学生自然不乏感恩之情。

猜你喜欢

高尚主人文明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跟踪导练(一)(1)
主人有的我也有
对不文明说“不”
弓的主人
当没有人看到
高尚的人
文明歌
我当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