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远山区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现实困境与途径探讨

2017-06-17熊光华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专业化

熊光华

【摘 要】本文在分析边远山区高中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论述促进其成长的有效途径,认为必须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教师要解放思想,广泛汲取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提高提炼教材和分析教材能力,注重教学的自我反思和实践经验的间接获得,避免在专业化道路上走不必要的弯路。

【关键词】边远山区 化学教师 专业化 困境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08-02

教师专业成长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标改革对教师发展的要求。当前,边远山区化学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教学模式保守,教学理念落后,科研能力薄弱等。这些现实问题影响着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也阻碍到教师从职业化向专业化转变,关系到山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成败。

西林县是处于广西西部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县,有壮、汉、苗、瑶等 14 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 90%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边远山区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全县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专业成长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它是全国深入推进新课改在边远山区实施的重要因素,是每一位教师从职业向专业转变,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表现。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处边远山区等多种因素,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本文以高中化学教师专业成长所遇到的困境作为一个切入点,全面分析当前边远山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所面对的现实困境,并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抛砖引玉,希望以此得到更多同行的指点,让更多的人士关注边远山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边远山区高中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現实困境

在教师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边远山区高中化学教师专业成长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需求。然而,边远山区的种种因素影响着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些因素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我们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山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取得期望的效果。具体而言,边远山区教师专业成长主要存在以下现实困境。

(一)教学观念保守,教学观念更新滞后

高中化学标准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观念。但是在边远山区由于教学交流相对比较少,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转变也相对比较慢,很多教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形成了固定的、传统的应试教学思维,一时难以适应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不免会自觉地回到应试教学的模式中。这种传统化学教学观念主要表现为,在教学过程教师本位主义严重,以教师讲授为主,对学生的引导性差,课堂上仍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性差,探究性差,课堂缺乏活跃的气氛,学生学习紧张。这种保守的教学理念,仍深刻地影响着高中化学教学。因此,教师专业化成长,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

(二)课堂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课堂创新能力

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方法也直接反映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是教师成熟与否和专业能力强弱的一种表现。从了解到的高中化学教师情况来看,边远山区教师在教学视野上、教学思维上与城市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边远山区的很多教师还是按原有的教学模式来授课,采取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单纯地讲解教材内容及书写反应方程,不太注重学生对课堂的反应,没有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旧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机械式地硬性记忆,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高中化学知识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知识结构,如果教师不在教学方法上进一步地创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那么学生就很难将化学知识掌握于心,使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成为一句空话。由此看出,守旧的思维模式极大地制约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边远山区高中化学教师科研能力比较低,不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准,教师进行学科研究是对本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和深度研究的表现,也是教师自我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由此可以获得较快的、高层次的专业发展。根据笔者对边远山区高中化学教师的科研情况调查得知,边远山区教师的科研能力比较低,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科研方面数据如下:

(1)在题为“是否主动要求参加课题科研活动”的调查中,有 30.2% 的受访教师表示会主动要求参加课题研究活动,而有 69.8% 的教师表示“从来都是等着别人来找”才会参加;

(2)在题为“常参与的教研活动中”有 26% 的受访教师表示参加“学习新课标、教育文件、学科理论”,有54%的受访教师表示课程安排允许的情况下会参加“听课、评课及教研组讨论”。

从(1)(2)调查数据可知,边远山区教师对教育问题没有探索的热情和欲望,对教研活动态度消极,教师科研交流少。教学科研活动不积极,科研成果少,严重影响了教师向科研型专业化教师的转变,不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四)部分教师缺乏夯实的基础,功利性成长严重

教师拥有坚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也是教师从事教学的职业追求。当前有一部分年轻教师在专业化成长过程中,静不下心来学习理论和本学科知识,过多地依赖互网上的现成课件,对所教知识没有深入理解和广泛涉猎相关知识。更有的教师只是为了某种外在目的才参加教学活动,如岗位的提升、职称的评定、教学的评优等。这种功利性偏离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质精神,形成了外在成长性而不是专业化的成长。

二、边远山区高中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育理论素养

教师教育模式固化,教育理念更新滞后等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是边远山区的教师在职业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和有效的再学习和专业培训。没有前沿的教育理论来指导实际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有效地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有关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陈旧的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校或教育部门没有认真组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论进行学习,没有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理论的具体要求,教师没有在新教育理论中得到应有的理论指导。教師教学理念的创新是自身教育理论不断积累和解放教学思想的结果,这需要在有效的教师培训制度和机会条件下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要想让边远山区高中教师专业化发展,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在职教师的再学习和培训制度,定期轮流抽调部分教师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研修学习,在县级或校级组织教师或教研组开展课程实验设计、课程开发、课件、讲课比赛,鼓励教师跨科目,跨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用有效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教师专业发展有长效的保障制度。

(二)广泛汲取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提高提炼教材和分析教材能力

熟悉和把握不同教材,有效提炼和分析教材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表现。由于我国中学教材选择比较自由,各个省区所编写的教材侧重点不同。以现行新标准教材的几个版本来讲,新版本教材内容更加新颖、图文并茂,也更加生动形象,趣味性也更强。青年化学教师要想在专业上快速成长起来,就要静心钻研各版本教材,取各版本教材的优点。只有吃透各版本教材,灵活掌握教学内容,才能在设计教学情景时,准确表现教材的课程意图,有效提高自己提炼和分析教材的能力。以《硅》的知识为例,人教版教材着重研究二氧化硅性质,而鲁科版教材侧注重硅材料在生活中的作用,注重化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

(三)注重教学的自我反思和实践经验的间接获得,避免在专业化道路上走不必要的弯路

自我反思是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的优秀品质,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的教学反思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成长的表现。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不断理清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在反思中审视自己的方法正确与否,以反思教学作为自己下一次教学的调整根据。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课堂中学生的反应如何,课件设计是否合理等问题,都是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必要的自我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总结出授课过程的得与失,提醒自己在下一次授课时注意改进。教师只有以不断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加快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同时,化学教师在专业化成长过程中要积极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间接汲取实践经验;重视自身的教学实践,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形成自我反思教学,珍惜职业过程的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完成自我成长。

总之,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就需要教师自身不断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在专业成长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当前在我国深化中学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培养一批知识面广、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服务边远山区非常重要而紧迫,这对提高边远山区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 莉.教育行动研究在青年生物教师专业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论文,2007(4)

[2]方 方.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J].学位论文,2006(4)

[3]张秀娟.中职化学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2009(32)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专业化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基于学科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心得体会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关于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建设研究
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及策略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