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自行车:一个新王国的崛起

2017-06-15徐以立

质量与标准化 2017年3期
关键词:王国单车

文/特约记者 徐以立

共享自行车:一个新王国的崛起

文/特约记者 徐以立

说起这两年最火的车子,当属共享自行车(又称共享单车),刚过去不久的2016年就被称为共享自行车元年。在最近召开的各地“两会”中,共享自行车也成为与会代表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国内的共享自行车概念与荷兰等发达国家有所不同,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以共享服务的形式,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等公共场所为用户提供自行车;用户则通过智能手机GPS定位查询,然后获得骑行使用,最后以智能手机支付等方式进行付费结算。

回归:“自行车王国”重回视线

在上世纪的80年代,中国以“自行车王国”的称号闻名世界,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快捷的汽车变得更受追捧。于是,城市交通日益拥堵,车辆污染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成为了回避不了的问题,绿色出行迫在眉睫。

2013年,国务院曾先后发布《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从2016年开始,以“小黄车”ofo和“小橘车”摩拜为代表的民营共享自行车项目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近期,知名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数据中心公布的《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以共享自行车市场占有率前两位的ofo和摩拜为例,前者进驻中国33座城市,后者则进驻10座,而截至2016年底,两者的自行车投放量合计130万辆,共享自行车总用户规模接近2 000万人。

《报告》指出,中国共享自行车市场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7年—2010年为第一阶段,由国外兴起的公共自行车模式开始引进国内,由政府主导分城市管理,多为有桩自行车;2010年—2014年为第二阶段,专门经营自行车市场的企业开始出现,但公共自行车仍以有桩自行车为主;2014年至今为第三阶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以ofo为首的共享自行车应运而生,更加便捷的无桩自行车开始取代有桩自行车。

2017年年初,ofo悄然出现在美国硅谷的街头。中国共享自行车的成功也引发了世界的关注,外媒纷纷点赞,英国《金融时报》甚至称其不仅是全球创新的典范,更是中国最新向外输出的成功案例。

惊喜:慢行系统的模式创新

2017年2月2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运输部长李小鹏说:共享自行车是城市慢行系统的一种模式创新。所谓“慢行系统”就是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共享自行车的出现为民众出行提供了高效方案,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

用定位系统找到附近的共享自行车,扫码解锁……在早晨8点的地铁13号线清峪路站的路口,毛毛(化名)正熟练地使用着某品牌的共享自行车,准备上班。毛毛是共享自行车的忠实用户,在她看来,共享自行车很好弥补了短程出行的空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毛毛平时从出地铁站走到单位,大概要花费25分钟左右的时间,有时候需要坐摩的,若遇到刮风下雨,不仅不安全,路上还会耽误更多时间。现在骑共享自行车,每天只要花1元,并且只需约十分钟就能到单位,快捷便利,经济实惠。

毛毛的故事只是一个微小的缩影。根据2017年1月公布的共享自行车用户使用分布数据,共享自行车的占比,以上班族通勤交通补充为最大,达65.9%;市内短途出行为57.1%;高校内出行38.7%。此前,国家发改委也曾在《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所作的阶段性总结中,点名表扬了共享自行车企业,称其“为城市交通中短距离出行、解决‘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这种自行车与地铁衔接的“B+R出行模式”,不仅有效实现了交通结构上的突破,补充和完善了城市公交系统,对相关部门治理城市黑摩的、黑车等也是一种利好。

运输部长李小鹏认为,共享自行车实际上也是“互联网+交通运输”的实现方式。“互联网+交通运输”是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新技术,将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交通运输业完美融合,形成“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高效优质运行”的新格局,不仅满足更便捷出行、更人性服务和更科学决策的需求,还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当下的年轻人是伴随着互联网崛起而成长的,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更高。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对自行车的需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单一的出行功能已不能满足他们,他们还要能够做到随时随地、简单自由地使用自行车。于是,共享自行车在这样一种消费需求下应运而生——不用办卡、自动计费、无桩共享、随停随取。它既完成了对传统自行车理念的诸多“颠覆”,还带给了人们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消费方式。

作为新手,记者亲自体验了一下某品牌共享自行车的使用感受,从下载APP(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注册并充值、GPS定位选择自行车、预约用车、找到自行车进行扫码解锁,期间过程不过短短十几分钟,感觉十分便利。

借鉴:国外共享自行车带来的新思考

据“单车共享世界地图”网站统计,截至2016年10月,全世界有1 129个城市在使用共享自行车和共享电动车,共有144.365万辆。随着人们绿色出行意识的不断提高,骑行共享自行车再次成为世界的风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可以为我国共享自行车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荷兰:“共享自行车”起源地,有自行车专用道

中国虽然曾荣膺“自行车王国”的称号,但没有诞生“共享自行车”概念。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旗下的专题网站City Lab介绍,共享自行车的“开拓者”是“欧洲自行车之都”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65年,阿姆斯特丹的一些活动家们将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领域,供人们免费使用,称之为“白色单车计划”。这就是共享自行车的雏形,但最后以失败告终。

目前,荷兰拥有完善的自行车指路系统,以提供地点、距离、方向等信息,为骑自行车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德国:多人骑行,享受共享乐趣

拥有“汽车王国”美名的德国,共享自行车的使用人数同样惊人。如果觉得一个人骑太闷,德国也为大家提供了新的选择。一些共享自行车的车站会提供“会议单车”。这个桔红色的巨型共享自行车可容7位成年人同时乘坐,鞍座就像围绕着一张会议桌那样分布,一名车手坐在中间,掌握车把。除此之外,德国还有双人共享自行车、折叠共享自行车可供选择。

韩国:多国语言可注册,交通卡充值

韩国的共享自行车“首尔叮铃铃”拥有十分人性化的设计。考虑到在韩外国人众多,其官方网站提供了韩语、英语、中文、日语四种语言。不管是韩国人还是外国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轻松注册。除在语言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外,和很多国家共享自行车必须使用信用卡或者现金支付不同,“首尔叮铃铃”的会员还可使用在官网完成登录的T-Money或者M-Pass交通卡。其中,T-Money卡在带有T-Money标识的便利店就能轻松购买和充值。

结 语

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自行车是人们渴望拥有的“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及收音机)”之一,这不仅是一种梦想的代表,更是一种时代文化的象征。时至今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又让自行车重新回到大众的视线,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美国彭博社的英文专栏评论说,共享自行车的兴起,使得中国站在了这种曾几乎被遗弃的交通方式巅峰之上。正如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回顾过去就是步入未来的另一种方式。或许,在“自行车王国”之后,一个升级的“共享自行车王国”也正在悄悄崛起。

猜你喜欢

王国单车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一滴水中的王国
地下王国
她的2000亿打工王国
飞吧,单车
逃离鼠王国
建立新王国
共享单车,汝欲何往?
共享单车来了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