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的临床治疗方法

2017-06-15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11期
关键词:经口胃肠腹腔

分析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的临床治疗方法

郭广增

目的观察和分析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66例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35例与31例。A组给予手术治疗,B组给予保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4.29%,B组是77.4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4.29%,B组是35.4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经口进食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治疗能够缩短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情况。

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治疗效果

胃肠手术后不易并发肠瘘,但其一旦并发肠瘘,则会直接导致病情加重,且呈不可控性发展,进而大幅提高死亡率[1-3]。所以,有效治疗该种并发症极为必要。经数据表明,及时、科学的治疗该病,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使其生活质量有所提升。本文旨在分析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的临床治疗方法,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4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66例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35例与31例。A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0~67岁,平均(41.22±5.12)岁;术后肠瘘发生时间为4~7 d,平均(5.41±1.02)d;文化水平为高中以上者21例,高中及以下者14例。B组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32~64岁,平均(41.14±5.03)岁;术后肠瘘发生时间为2~9 d,平均(5.12±0.08)d;文化水平为高中以上者19例,高中及以下者12例。对比以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A组给予手术治疗:术前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即电解质纠正治疗、抗感染治疗、酸碱平衡纠正治疗等。病情早期给予肠切除肠吻合术,为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体位。选择右侧正中旁作为切口,长度是8~10 cm,部位是脐上1/3,脐下2/3。向外侧轻度拉伸腹直肌,深入腹部,以便详细探明病变组织情况,将腹腔内部的脓液吸出后,给予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以便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切口范围是病变组织的近端、远端3~5 cm处。在手术过程中,应使用5~10 L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内部,直至冲洗液极为清亮。待术毕后,应再次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并在结肠旁沟、盆腔和脾窝等低垂部位留置引流管,禁止给予瘘口缝合术。

B组给予保守治疗:(1)进行腹腔引流的持续性治疗;(2)叮嘱患者禁水禁食,并给予2周的胃肠减压治疗;(3)在瘘口周围留置引流管以便给予腹腔引流治疗,在瘘口处涂抹氧化锌软膏,以便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4)提供肠外营养支持,非蛋白类热量的每日摄入量应为103~124 kJ/(kg·d),而蛋白类热量的每日摄入量应为15 g/(kg·d)。详细补液方法是:500 ml/250 ml脂肪乳(10%/20%)+100 ml谷氨酰胺+500 ml复方氨基酸(11.4%)+1 500 ~ 2 000 ml葡萄糖(10%)+467 mg水溶性维生素+10 ml复合微量元素,其热量是6 012~6 849 kJ。治疗约16~45 d后,等到引流液达到100 ml以下,且腹壁窦道基本形成后,再循序渐进的改为肠内营养支持;(5)给予生长激素序贯疗法,生长抑素序贯疗法,每日皮下注射3次,每次剂量为100μg;(6)在病情早期,应积极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并给予动脉血气检查,以便及时了解其酸碱平衡情况。定期复查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和白蛋白水平,以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经口进食时间(治疗后经口进食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腹腔脓肿、肺部感染、腹膜炎、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感染、肠粘连)。

表1 对比治疗效果[n(%)]

表2 对比并发症情况[n(%)]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经影像学检查后,无积液或者是占位性病变,深部脓肿彻底消失,症状消失;有效:经影像学检查后,积液或者是占位性病变减少80%,深部脓肿消失80%,症状消失80%;无效:经影像学检查后,积液或者是占位性病变无变化或加重,深部脓肿无改善,症状无变化;死亡:患者治疗无效死亡[4]。总有效为治愈和有效之和。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 16.0软件加以处理,住院时间、经口进食时间用() 表示,经t检验,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效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4.29%,B组是77.4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9,P=0.026),结果见表1。

2.2 对比并发症情况

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4.29%,B组是35.4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0.045),结果见表2。

2.3 对比其他指标

A组的经口进食时间为(14.35±2.24)d,B组为(46.05±3.81)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66,P=0.000)。A组的住院时间为(26.34±2.13)d,B组为(94.21±2.61)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251,P=0.000)。

3 讨论

肠瘘是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是吻合口瘘。目前,手术水平得以进步,吻合器等设备普遍应用,所以术后肠瘘的发生率也随之降低。但是在胃肠手术中,肠瘘仍是威胁术后恢复的一大要素[5-6]。通常情况下,肠瘘发病后会伴有发热、渗出液变多、酸中毒、严重脱水、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和营养障碍等症状。若其深入到腹腔,则会出现弥漫性或是局部腹膜炎,严重者可能引发患者的多器官功能减退,甚至是死亡。其主要治疗方法是:(1)生长抑素治疗[7-10]。有研究指出,降低瘘口的消化酶实际浓度可以显著提高该病的治愈率。而生长抑素可以在用药24 h内将肠液量减少到200 ml,进而促进瘘口愈合。(2)营养支持治疗。肠瘘引发死亡的首要原因当属营养不良,所以需要为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为确保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临床中多采用完全肠外营养支持,以便满足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但是,治疗肠瘘时,应坚持肠外和肠内营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11-13]。早期治疗应以肠外营养为主,当肠道功能基本正常后,再进行肠内营养支持。(3)手术治疗。肠瘘患者的病情发展具有差异性,所以应采取不同术式。若患者情况稳定,可给予早期手术治疗;若全身情况较为严重,则需采用控制性手术[14-15];若炎症有所好转,则可采取确定性手术。结果显示,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4.29%,B组是77.42%,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4.29%,B组是35.48%,P<0.05 。A组的经口进食时间为(14.35±2.24)d,住院时间为(46.05±3.81)d;B组的经口进食时间为(26.34±2.13)d,住院时间为(94.21±2.61)d,P<0.05。所以,在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方法选择上,手术治疗的效果更明显,其可以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并能尽量规避并发症风险。

[1] 范云. 探讨26例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5):39-40.

[2] 蒙显科,覃同昌,韦海宜,等. 探讨对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5):71-72.

[3] 赵中伟. 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J]. 临床医药实践,2016,25(10):799-800.

[4] 任建强. 胃肠手术后并发肠瘘80例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73.

[5] 骆兴东. 胃肠手术后肠瘘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研究[J]. 医学信息,2014,27(36):375.

[6] 汤浩,孙健,吴登峰. 肠瘘的外科治疗(附42例报告)[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6):424-426.

[7] 罗春华. 重症胰腺炎术后并发结肠瘘14例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411-3412.

[8] 汤莉莉,顾尔伟,张雷,等.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脆弱脑功能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6,36(2):140-143.

[9] 宁月果. 1例残胃癌术后并发肠瘘、吻合口瘘的护理[J]. 中外健康文摘,2010,7(18):237.

[10] 刘铁军,杨占魁,谭志斌,等. 全麻期间接受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胃肠手术后认知功能观察[J]. 山东医药,2016,56(27):65-67.

[11] 李建华,赵广平,赵宏娟,等. 两种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在七氟烷吸入麻醉中对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师杂志,2016,18(12):1891-1894.

[12] 王培戈,李辉,王骥平. 结直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体会[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46(3):250-252.

[13] 张红,沈亦萱,万占海,等. 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5,38(z1):97-100.

[14] 马昊,欧阳文,莫逸,等. 术后谵妄老年病人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及右美托咪定对其影响[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12):1417-1420.

[15] 彭爱霞,刘兴凤,唐蓉晖,等. 右美托咪啶在老年胃肠手术围术期应用后对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护理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30(2):53-55.

Clinical Treatment for Intestinal Fistula Complica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GUO Guangzeng Department of Surgery, Shen County Ophthalmic Hospital in Shandong Province, Liaocheng Shandong 252431,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clinical treatment for intestinal fistula complica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Methods6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fi stula complica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4 to Febr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35 cases and 31 cases respectively. Group A was provided with surgery treatment, while group B was provided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treatment effects.ResultsTotal treatment effects of group A was 94.29%, while that of group B was 77.42%, and there was obvious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having statistical signif i cance (P< 0.05). Complication incidence of group A was 14.29%, while that of group B was 35.48%, and there was obvious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hav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Oral diet time and hospital stay of group A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group B, and there was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having statistical signif i cance (P< 0.05). ConclusionCompared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surgery treatment can shorten hospital stay of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fistula complica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improve treatment effects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intestinal fistula complica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urgery treatment; conservative treatment; treatment effects

R 656

A

1674-9316(2017)11-0072-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1.041

山东省莘县眼科医院外科,山东 聊城 252431

猜你喜欢

经口胃肠腹腔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