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是这样的“完美主义者”吗?

2017-06-15刘洋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竞品完美主义主义者

文/刘洋

你是这样的“完美主义者”吗?

文/刘洋

某天编辑朋友和我聊起,说有个追求完美主义的同事,让工作中的伙伴苦不堪言。

这位同事,做事细致,每次的稿件都追求完美,一句话可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就这样改了一次又一次,但是限于出版时间,留给后面制作人员的时间就相当紧张了,弄得后面的流程,用朋友的话说就是“扑爬连天”的。时间仓促下出来的东西可想而知。

其实有这个问题的人,多数自己是知道的。但很多时候似乎人们更愿意把这个当作优点来讲,我记得几年前看到过一个面试经验帖,有过这样的案例。如果面试官问你有什么缺点,回答“自己有时候太追求完美了”,显得自己非常认真负责,注意细节。

但对于大多数职场人来说,“完美主义”实际只是一个借口。

以前接触过一位员工,已经不算职场新人了,但后来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交给他做。原因一部分是沟通,另一部分就是所谓的“完美主义”。

安排事情的时候交代好了截止时间,留的时间比实际需要的更加充裕,但常常是我要的时候,对方说,还没有做完。

有一次老板安排的任务是做竞品分析,整理材料,特意提到只看概况,所以整理每家竞品的第一页就可以,而且时间比较紧,最好一周内交。到了时间老板问起来,回答说还有一些在弄。老板也不好说什么,因为看他一直在加班,所以只是催了催。

又过了一周对方终于交过来了,每家竞品额外多整理了许多,老板有点儿哭笑不得。后来几次任务都是这样,渐渐很多事情在交代给他的时候,都需要考虑一下。

有人会问,明明完成的质量比要求的要高,老板为什么不满意呢?

因为这个任务在交代的时候,就已经说明时间的重要性要优于质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到80分,要比超出时间做到100分更重要。就像考试一样,都是限定了时间的,不然为什么不把卷子给你拿回去慢慢计算,慢慢写呢?

商业世界都是争分夺秒,收集信息是为了最终决策使用,不可能不受时间限制而穷尽所有信息,即使这样会有一定局限性。

做决策的时候,也是在现有的方案和局限性之间衡量。很多产品在推出的时候也并不完美,而是通过后期不断升级打磨完善。

我清晰地记得这位老板事后的感受:“这件事我只需要80分,一周的时间80分差不多,但要把剩下的那20分做到完美,需要多花一周的时间,这样算起来时间成本不值。”

这是发生在普通员工身上的情况,发生在管理者身上的“完美主义”影响面更广。

比如在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反反复复改个八百回,却对那些影响更大更深刻的问题视而不见。下属被这些事情占据大量时间忙得焦头烂额,没空去处理那些对长远来说更重要的问题,这样会导致紧急情况频出。长久下来,处理的都是手头上紧急的事情了。

总结一下这种所谓的“完美主义”,真实的原因是:

1. 没有全局观,分不清轻重缓急,在小事上耗费太多精力,没办法很好地平衡资源和任务。

2. 不能接受解决真正问题所可能导致的失败,没办法勇敢地面对,所以通过“完美主义”回避真正的问题。

想想谁没经历过这个阶段呢?刚步入职场的时候,老板交代的任务少,时间也充裕,所以每件事都想着要做到100分。

但实际上,职场要学会将次要的事情做到80分,不重要的事情做到60分甚至不做(前提是你有选择的情况下),才能够解放精力将重要的事情做到100分,甚至120分!

不然等渐渐成长起来独当一面的时候,发现还有更多、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要处理,这个时候手上的每一件事都要做到100分的话,会导致整体下滑到60分,得不偿失。

别做这样的职场“完美主义者”。o

猜你喜欢

竞品完美主义主义者
你是完美主义的领导吗?
基于竞品分析的某型车辆性能开发目标
忌肉主义者
张小斐: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梦想
三大步骤拿下货比三家的客户
完美是个坑
关于“**品牌调味品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场如何发展”的思考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好人主义者做不了好人
完美主义是完美,还是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