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芦猫塘村:过上好日子

2017-06-15

当代贵州 2017年24期
关键词:白米饭刺梨塘村

文/图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王 颖

芦猫塘村:过上好日子

文/图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王 颖

“1991年,我带着家人入村,这里到处是荒地,真是一贫如洗,哪像现在这么红火。”64岁的老党员石朝方笔直地坐在木凳上,手里拄着拐杖,望着家门口的柏油路,开始叙说往事。

“刚入村时,只能依靠‘救济粮’。为解决我们的温饱问题,政府粮食一发就是好几年。”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石朝方对记者说,1990年是难以忘怀的一年。

就在那一年,清镇县新店镇化龙乡河头村、学田村河边寨组、教场村落圈岩组、鸭池乡朱家岩村搬迁至现在的贵安新区湖潮乡芦猫塘村。这一场迁移让芦猫塘焕发了生机。

说到动情处,石朝方的眼泪淌了下来。“当时,政府部门不仅给了种子和肥料,还鼓励我们自己动手种地,开创新生活。”

只要有信心,土里刨出金。村民韦仙剥着手中的豆角说,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青年打工、老人种地,全村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房屋改造、路面硬化、寨门建立……2015年,全村四个村民组均实现了水、电、路、电视、电话全覆盖。

回忆起当年热火朝天的景象,老人自豪地说:“我当时就告诉大家,搬出来,准没错!”

白米饭、青椒炒鸡蛋、豆米汤、蒸香肠、萝卜炖排骨,再添上一杯刺梨酒,石朝方的晚餐开始了。看着老伴和儿媳哄孙子吃饭,石朝方喝下一口酒,心头也跟着热乎起来。

“以前野菜就苞谷饭,能有豆腐吃就很不错了。”忆苦思甜的石朝方眼里满是笑意。

这样的好日子源于2000年村里养猪协会的成立。“那时候乡里给每户分了两头小猪,当年母猪下崽后,我们家光靠卖猪崽就赚了2000多块钱,那年的年夜饭格外香。”石朝方说。

有了底气,对了路子,脱贫就能加快步子。2002年,芦猫塘村以蕃茄、辣椒为主的种植产业和以肉鸡、优质母猪为主的养殖产业规划初步形成。201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为3850元。到2016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00元。

“撸起袖子加油干!”田地间传来呐喊,这是合作社社员们的口号。

曾经的荒地变为如今的绿田,石朝方欣慰地说:“以前是种啥吃啥,哪还有卖出去的余粮。现在政策好了,路子也越来越广了。”

自全省打响脱贫攻坚战后,湖潮乡结合芦猫塘村贫困村区域性特色和优势产业情况,采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带领贫困户实施经果林套种马铃薯和辣椒种植项目,产业覆盖贫困户48户137人。

“去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年轻人就是要干起来才行。”村民王亮明说。2016年1月,芦猫塘村以土地流转为基础成立沐嫄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土地”的形式,种植脆红李、莲藕、番茄、辣椒、大蒜等作物。

“前不久村子里还请专家来教授种植技巧,村民致富的热情越来越高。”王亮明笑着说,“人心暖了,动脑筋想着怎么致富的多了,大家都有决心把日子过好。”

(责任编辑/林茂申)

白米饭、青椒炒鸡蛋、豆米汤、蒸香肠、萝卜炖排骨,再添上一杯刺梨酒,石朝方一家的晚餐开始了。

猜你喜欢

白米饭刺梨塘村
新兴悦塘村智慧光伏项目开工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白米饭应该怎么吃
四年,一个山村的转变
第六道宫廷古法白米饭
宫廷古法白米饭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深入界塘村三冲屯开展扶贫调研活动
黑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