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残 助残 爱残
—— 贵州精准推进残疾人事业

2017-06-15任廷会

当代贵州 2017年24期
关键词:凯里市残联特教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任廷会

扶残 助残 爱残
—— 贵州精准推进残疾人事业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任廷会

目前贵州有254万残疾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数的7.32%。全省各级残联组织在帮助引导残疾人学习教育、创业就业、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上动真情出实招,推动残疾人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江口县深入落实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开展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攻坚行动。图为官和乡家禽养殖大户缪爱国的养殖场。(江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圆梦助学实现“残健共融”

5月31日清晨,贵州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下文简称特教职校)教室里书声琅琅,操场上闪现着同学们跑步、打球、跳远的身影。

“老师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我们运动项目,视障同学跳健身操、听障同学打球、肢残同学可以选择跑步、下棋等活动。”正在跑步的学生涂艺说。

因为一场意外,涂艺在3岁时就失去了右臂,为了像健全的孩子一样平等地接受教育,他怀着进取之心,刻苦训练。成为一名健身教练,是涂艺的梦想。2014年,在省残联的帮助下,涂艺参加了贵州省残疾人运动会,获得了跳远、100米短跑项目第一名。

2016年8月,涂艺高考落榜后参加并通过了特教职校的招聘考试。“是特教职校在关键时刻拯救了我,让我有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涂艺说。

特教职校于2016年5月成立,直属省残联管理,同年9月正式开班办学。设有电子商务(肢残)、艺术设计(听障)、中医推拿(视障)三个专业三个班级,在校学生77人。

“为了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同时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新增了民间传统工艺、园林技术和现代农艺技术三个专业。”特教职校校长王路斌说,今年秋季的招生计划中明确了招录部分健全学生的指标,以此实现“残健共融”的办学目标。

作为贵州省第一所公办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校,特教职校秉持“人道、博爱、开放、和谐”的办学理念,育残成才。对残疾学生,学校全面实行“三免三补三提供”政策,在国家普惠政策的基础上,免收学费、住宿费、课本费,提供助学金、奖学金、残疾人辅助器具,同时还补助学生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和交通费用。

为了让残疾学生平等接受教育,贵州实施了“送教上门”“医教结合”等助学行动。2016年全省共资助了500名残疾大学生、232名残疾高中生、584名贫困家庭学龄前残疾儿童。

在强化特殊教育的同时,贵州还承担了国家通用手语的试点任务,开办了国家通用手语培训班。同时大力推进残疾青壮年扫盲工作,2016年,全省对528名文盲残疾人开展了集中培训。

“我们严格实施国家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积极推进融合教育。”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杨云说,学校承担着教育残疾人的重要职责,而关心残疾人、尊重残疾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残疾人的社会氛围需要大家共同营造。

扶残就业精准助残脱贫

在江口县官和乡新田村,村民房前屋后到处是散养的土鸡和野鸭。

“山上养土鸡,溪边养鸭鹅,环保又健康。”新田村家禽养殖大户缪爱国笑着说。

缪爱国一家曾是一户多残家庭,父亲双目失明,母亲残疾。一家人的生活靠缪爱国卖兽药和务农维持。2008年,缪爱国干活时不慎摔断了左下肢,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也成为残疾人,整个家庭瞬间陷入了困境。“是县残联在我家最黑暗的时刻送来了光明,给了我好好活下去的信心。”缪爱国说。

“考虑到缪爱国以前当过兽医,加之新田村植被好,水质优良,县扶贫办、残联等部门就帮助他开办了家禽养殖场。”江口县残联理事长唐成华说,江口县深入落实残疾人创业就业扶贫“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开展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攻坚行动。

兴旺家禽养殖场第一年就取得了5万元收益。为了带动整村残疾人脱贫,县残联出资请缪爱国育苗,免费发给周边有意愿养殖的残疾人家庭。目前,新田村56户残疾人家庭都放养了土鸡。

缪爱国的家禽农场以“农户+农场+基地”的模式不断扩大规模,目前已经有6幢厂房,7名工人(其中5名为残疾人),带动全乡280户发展。

“帮助残疾人脱贫是各级残联当前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杨云说,省残联把助残脱贫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精准识别建档立卡为关键,以结户帮扶、因人施策为核心,全面推进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贵州不断加大资金、项目投入,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参与增收项目、经济合作组织。对有创业致富愿望、能够辐射带动更多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农村残疾人种养业大户,省残联给予每户5万元左右的扶持补助。

2016年4月,为进一步加强全省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的规范创建、监督管理,省残联制定了《贵州省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了科学、量化、客观的示范点创建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残疾人创业就业、精准扶贫“创、扶、管”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2016年,全省共创建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177个,扶持残疾人家庭创业户1707户。

维护权益织密社会保障网

“爱心助残持证残疾人市内免费乘坐”。在凯里市,车尾贴有这句标识的出租车有17辆。

“全国各地的残疾人朋友,只要持有残疾证,在凯里城区内都可以免费乘坐我们万达公司的出租车。”残疾人出租车师傅胡腾柱说。

2006年,胡腾柱在一次车祸中腰部受伤致残,在家疗养了近8年,原以为这辈子再无挣钱能力,直到看到万达出租车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的招聘启事后,他对人生再次充满了希望。

“万达出租车公司是黔东南州首家残疾人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由残疾人组建经营,取得了17辆出租车为期8年的经营权。”凯里市残联理事长罗先桂说,三年前,凯里市大力整治“残的”乱象,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万达出租车公司正是在这场整治行动中取得了经营权。

2012年12月,凯里市十余名残疾人驾驶员未经政府主管部门许可成立了“自强车队”,用残疾人专用汽车运载乘客。“残的”师傅与正常运营的出租车师傅不时发生纠纷,矛盾慢慢激化。2014年2月19日,凯里市六家出租车公司组织了80辆出租车集体罢运,要求政府处理非法营运车辆。

凯里市紧急行动,开展约谈寻访工作,审议通过了《关于划拨17个出租汽车经营权给残疾人参与营运的纪要》,通过竞标的方式选择运营公司。万达出租车公司中标取得经营权,凯里市残联给予公司3万元的帮扶资金,17辆出租车解决了40多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凯里市残联在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还大力推动无障碍设施建设,保障残疾人出行便利。凯里市内车站、商场、学校、广场等地都设置了无障碍设施,还在400余户残疾人家里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

《贵州省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报告》《贵州省残疾人保障条例》……近年来,贵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和维护残疾人的各方面权益,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当好‘保姆’,竭尽全力帮助残疾人维权是残联的职责。”省残联维权部副调研员韦明章说,贵州各级残联高度重视残疾人的康复工作,获得康复服务,是残疾人应该享有的权利,也是他们接受教育、实现就业和充分融入社会的前提。

“十二五”期间,通过“七彩梦行动计划”、中央彩金等国家康复项目和省康复重点工程项目,全省累计为14.7万名各类残疾人提供了不同程度、类别的康复服务。

(责任编辑/喻 丹)

猜你喜欢

凯里市残联特教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火红的日子
乌鲁木齐市残联“十三五”事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用爱与责任托起特教梦
贵州地区LTE网络的优化方法
残联在儿童自闭症康复服务中的职责研究
浅议残联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绝不允许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
编辑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