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大市场 推动大发展
—— 毕节市七星关区推进划行规市工作初探

2017-06-15

当代贵州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关区小商品毕节

建设大市场 推动大发展
—— 毕节市七星关区推进划行规市工作初探

文 崔英魁

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是毕节试验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以来,发达的商贸流通业是七星关区最为人称道的名片之一,毕节小商品批发市场、洪南水果批发市场、毕节环北路木材市场等都是黔西北、川南、滇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使七星关区成为周边区域小商品集散地,一度为七星关区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各类同质化市场不断兴起,传统批发市场自我革新跟不上发展步伐,全区商贸流通市场一直在走下坡路,一些专业市场盛景不再,甚至从当初的城市风景变成了城市“疮疖”,七星关区传统的商贸优势逐渐被弱化,对周边县区的辐射能力不断减弱。同时,四川泸州市江阳区、云南昭通市昭阳区城市批发市场的兴起,对七星关区形成很大的压力,带来巨大挑战。重新划行规市,提升市场聚集和扩散能力,重夺商贸优势,成为七星关区打赢区域性商贸中心争夺战的关键。

近年来,七星关区通过划行规市,构建了大市场格局,唤醒了沉寂的市场,商贸流通业再现勃勃生机,既繁荣了城市经济,又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位,增强了七星关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

毕节市七星关区南部新区一角(聂宗荣/摄)

找准“症结”反思市场“怎么了”

只有找准病灶,才能精准用药。七星关区深刻反思市场衰落的主要原因,找准自身市场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中心商圈老化,新型商业支撑不足。自毕节小商品批发市场之后,七星关区没有发展壮大能够吸引更多区域消费者的新型商业市场,销售高端产品的大型百货商场缺乏,不能满足周边区域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市场粘性较差。

二是市场业态混乱,集聚辐射能力减弱。市场布局不合理,环北路木材市场属于物流大进大出市场业态,不应分布在城市中心。批发性市场小而散,同一类型产品有多个市场经营,各个市场商品细分品类不齐全,不能满足消费者“一站式”采购需求,扩大了居民购买半径,增加了采购时间成本,对周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强。

三是经营理念落后,自我革新意识不强。大多数经营户还停留在“现金·现货·现场”的传统经营方式上,停留在“守株待兔”式的营销办法上,运用新技术服务商贸的能力不足。一些经营户进货渠道狭窄,中间成本较高,导致商品批发和零售价格高于其他区域市场。

四是物流支撑不足,限制市场发展。物流场地和物流企业缺乏,既限制了商品转运效率,又增加了经营主体物流成本,为市场的发展壮大带来不利影响。

强健“筋骨”解决市场“怎么办”

痛定思痛,七星关区通过划行规市,着力解决影响市场发展壮大的突出问题。

一是大手笔推进兼并重组。只有握指成拳,才能更有力量。针对同类市场“遍地开花”,专业市场发展缺位的现象,七星关着力整合同类市场,建设具有强劲竞争力的专门市场。整合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黔西北农产品批发市场,聚集各地农特产品,辐射带动周边县区农产品经营主体来七星关批发。建成远航七星万象城、万丰国际商贸城,吸引了居然之家等一批大型企业入驻,吸纳了城区大部分个体家居建材经营户,有效规范了七星关区建材市场,提升了市场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整合各类小商品批发市场,建成毕节市小商品综合批发大市场、浙商城、创美小商品批发城,把分散在城区的小商品批发经营主体集中起来,形成了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最具竞争力的小商品批发中心。建成毕节市电商产业园,引进阿里巴巴、京东商城、浙江颐高等51家著名电商企业入驻,农村淘宝交易额位居全省前列,荣获2016年“贵州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区)”称号,打破了七星关区传统商贸经营方式,推动大数据产业与商贸流通行业融合发展,开启了七星关区电子商务大时代。下一步,七星关区还将整合花鸟市场、古玩市场等同类文化市场,选址打造黔西北地区最大的综合艺术品交易市场,进一步增强七星关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吸附能力。

二是大刀斧切除顽症痼疾。只有剜掉“疮疖”,才能获得新生。七星关区狠下决心,排除万难,下大力气关停了具有辉煌经历,但设施设备老化、安全隐患突出、占道经营猖獗、脏乱差现象严重的洪南农贸市场、毕节小商品批发市场,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提升了城市形象;迁建毕节环北路木材市场,破解了大型运输车辆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的难题,为中心城区商业品质的提高腾出了空间。

三是大投入建设物流体系。只有疏通经脉,才能激发活力。七星关区着力破解制约市场发展壮大的交通瓶颈,加大路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高速公路通达历程达148公里,加快推进毕镇高速建设,力争尽快打通七星关与接壤县的最后一个通道,构建大交通格局。加快推进石桥边物流园建设,把七星关区打造成区域性物流中心,筑牢大市场基础。建立完善区、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支持德邦物流、顺丰快递、“三通一达”等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以大流通带动大商贸,繁荣大市场。

做好“后勤”确保市场“能干好”

加快推进市场繁荣,划行规市是前提,后续保障是关键。七星关区站在新时期新起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服务为先、联动共管”的原则,推动各类市场良性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大力支持划行规市,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降低经营主体准入门槛,对进入专门市场的经营主体实行房租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对市场口碑好、经营理念先进的企业进行奖励,引导市场主体从数量扩张走向质量提升,同时,大力宣传专业市场,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促进人流向划行规市市场集中,增加专业市场人气。通过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各专业市场内的经营主体呈井喷式增长。下一步,七星关区将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市场的政策扶持力度,扶持各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吸引更多客商来七星关区消费。

二是强化产品供给。构建完善的产供销体系,让本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缩短物流时间,节约物流成本,让七星关区品牌与专业市场平台共生共赢,相互促进。在黔西北农产品批发市场、创美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七星关区农特产品分拣中心,在星城农贸市场、新桂花市场、玫瑰花园农贸市场建设农特产品直销平台,既把七星关区优质农特产品销售出去,培养周边县区消费七星关区农特产品习惯,又丰富了专业市场商品品类,增强了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强化招商引资。七星关区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推动专业市场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精准招商战略,引进了万丰国际商贸城、浙商城、远航七星万象城等一批实力雄厚、理念先进的专业市场建设主体,实现了“借梯登高、借船出海”。下一步,七星关区将继续瞄准资本密集、技术优良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和具有丰富划行规市经验的浙江义乌、山东寿光地区,分类实施精准招商,引进一流的技术和人才,为七星关区专业市场的品类增加、规模扩大、竞争力增强创造良好条件。

建设大市场,推动大发展,非一夕之功,需要一手一脚去干。今年是七星关区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我们将在运用专业市场助推脱贫攻坚方面着重探索,以市场繁荣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同时更加注重脱贫政策的落实,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改善,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系毕节市委常委、七星关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关区小商品毕节
中国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另一面
毕节留守儿童的新家
金华风物志
补足区域交通短板
给小商品找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