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7-06-14宋学婷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8期
关键词:教学

宋学婷

【摘要】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变得越来越高,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个体对群体的依赖性越来越低,人与人之间的“零距离”接触越来越少,感情也越来越淡薄了,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各种人文精神在人们的思想中也已渐渐地淡化,其“占据主阵地”的地位已经动摇了。因此,笔者根据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的“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内容,浅谈如何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关键词】先秦诸子散文 教学 人文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150-01

所谓的先秦诸子散文,指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通过阐述自己对与自然与社会的看法,所著成的哲理性著作。他们著书立说,极力宣扬本学派的思想学术,蕴含着具有积极意识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自我关怀,自我追求的精神反映。通常表现为对人格尊严、人生价值以及人生理想的维护和追求。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网络文化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冲击着我国人文精神的传承,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仍然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先秦诸子散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1.仁政精神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中,仁政精神是一种影响最为广泛、最为深远的精神。儒家思想主张统治阶级应该施行“仁政”,只有对广大人民博爱,把改善贫苦人民的生活放在首要解决的问题上,为民生着想,解民困,不对广大人民施行暴政,得到人民的拥护,其统治地位才能长久下去。

2.求实精神

历代以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求实的精神是自我人格精神的真实反映。个体生活在社会中,唯有活出自我,要把自己真实的面目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不能因为一点蝇头小利把自己本来的面目掩藏起来。如果一个人整天活在虚假当中,哪里还能谈得上拥有人文素质呢?诸子百家的散文中“每个篇章中都弥漫着求实的精神”,他们为了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呈现在民众的面前,不辞辛苦地奔赴游说。

3.责任感精神

虽然诸子百家存在着百家争鸣的现象,但是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例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言论都体现了诸子思想家以身作则的历史责任感,他们以这些言论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从而恪守自己的人格思想。

二、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策略

1.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在进行实际的先秦诸子散文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领悟人文精神内涵。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增加了大量的文言文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指导学生注重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学习,而应该指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美、意蕴美、思想美以及人文美进行鉴赏和评价,从作者思想内涵的高度把握课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文本中的深刻内涵。例如在《庖丁解牛》一文中,除了使学生明白一些养生之道外,还应该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文中的内容:“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款,因其固然”——顺乎事物的自然规律,摸清脉络,才能化解其中的矛盾,把问题处理好。通过学习先秦诸子散文,运用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去处理朋友、同学以及亲人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先秦诸子散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养成,能够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2.创设人文教学环境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语文教学中要体现人文精神,应该做到“知情意”的和谐统一。为了达到“知情意”的和谐统一,就必须在文言文教学中创设人文环境。李吉林老师创造的情境教学法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她在文言文教学中总是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并用语言文字去表现美,既使学生具有美的情操,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此外,例如,教授《秋水》(节选)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首先带领学生扫清文字障碍,总结文言知识,然后探讨“望洋兴叹”的寓意及现实意义,接着出示准备的资料,包括庄子的生平、创作风格、后人的评价,以及《秋水》全文的翻译等,并将资料分发给每一位学生,然后分组讨论,出示思考题:1)通过相关的资料认识庄子的哲学思想[1]。2)谈谈你对庄子哲学思想现实意义的认识。在交流讨论的教学环节中,不需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过多的评点,主要引导学生自己完善观点。特别是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应采取更民主的态度。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各抒己见。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不置可否,踴跃发言。在这种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人文品质应该可以得到丰富和提高。从上面的教学案例中我们发现营造文言文的人文教学环境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要从在上的位置上走下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以主体地位,要善于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要将话语权利归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3.树立“人文之师”的良好形象

事实上,能够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的,更多的还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人文素养。如果说数理化的教师应该多从自己的专业能力方面下工夫,以充分发挥其“授业解惑”的职能的话,那么,相对于这些教师,语文教师更多了一份“传道”的责任。所以,他们的形象显得更为重要。先秦诸子散文是人文道理的现身说法者,它本身就是知识、精神、修养之寄托者,就是人文精神的结晶[2]。有了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情操、优雅的举止,语文教学就会变得轻而易举,事半功倍。古人所说的“行不言之教”“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语文老师除了着眼于自己的专业素养之外,还应从一点一滴入手,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当然,对于形象而言,良好的行为举止只是外壳,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优雅超俗的风度和气质。这当然没有一种硬性指标,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长年累月默默地努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以只是注重提高学生的高考分数,而是要在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同时,来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这当中,先秦诸子散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最佳文本。教师要深挖先哲们的思想核心,下足工夫引导学生通过充满兴味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达到增长见识、开启智慧、涵养德行和砥砺人格的目的,让先秦诸子的智慧成为学生高中时代的一个闪光点。

参考文献:

[1]李平.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课外语文(初中),2012,10:111.

[2]王典.从先秦诸子散文看独立人格精神培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15:16-17.

猜你喜欢

教学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组合》教学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