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隐性知识

2017-06-14左慧芹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8期
关键词:隐性知识高中语文策略

左慧芹

【摘要】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逐渐的开始重视起隐性知识。要在高中课堂上再现隐性知识可以通过巧妙的讲解与引导,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自己体悟,还可以通过拓展学生的思维等形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 隐性知识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098-01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的重点与关注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加关注获得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情感的涵养、能力的提高、主体精神的培养。特别是语文教学中,过去一味的强调显性知识,即字词句篇以及修辞方法、文学常识等看得见摸得着、有固定的唯一的答案的知识。新课程实施之后,隐性知识开始受到关注,在各种考试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所谓的隐性知识主要是指那些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知识,这种知识往往实在学生“心无旁念”的为了阅读而阅读的过程中的感悟积累,有人把这种知识称为语感。即对文章的直觉感受能力,面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判断能力与审美能力都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语文新课程所要求的“感受、鉴赏、领悟、拓展、创新”等其实都是对隐性知识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隐性知識再现并进行科学的指导呢?

一、通过讲解再现隐性知识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为了让文本中的隐性知识显现出来,并为学生所领悟,教师就要下一番“语言”的功夫,比如,富有哲理的层层深入的论述,让学生感受到逻辑的力量;形象而生动描述,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感情,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出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内省,帮助他们主动的领悟文本的主旨。例如,在“祝福”这篇课文里,鲁迅没有很外露的批评封建礼教,甚至一个字也没提,也没有因为祥林嫂的悲惨结局而在文字上表现出愤怒,但是,如果细细感悟这篇课文,就会感到沉重与压抑。讲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通过讲解再现隐性知识:我国的封建社会有正统的文化与价值观那就是儒家思想,儒家讲究的是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束缚人的封建枷锁,这种在封建礼教是新文化运动的抨击目标,鲁迅先生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这是“吃人的社会”,那么,在他的文章中,这样的社会是怎样吃人的呢?通过这样的讲解、设问,就很容易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并产生了问题意识,自然投入到感悟、理解的过程中。

二、通过朗读再现隐性知识

特定的情境才能产生特定的情感与体验,文本中隐性知识也是需要一定的情境来外显的,而情境不仅仅一定的影像环境,也包括声音环境,特别是一些文本中蕴含的审美体验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再现出来,对于一篇优美的散文作品,对其美的感受是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增长的,很多隐性知识也往往是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浮现的。在我们欣赏音乐的时候,我们所感觉到的最动听的歌曲并不一定是实际上最美的歌曲,而是我们熟悉的,甚至会唱的歌曲。文学鉴赏也是这样,无论是鉴赏诗歌,还是鉴赏散文,一个不能绕开的途径就是诵读。以前,传统教学在处理诗歌、美文时,总是条分缕析的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美文,把文章原有的“味”弄没了。只有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投入的朗读,一遍一遍的诵读,文章的味才会出来,美好的意象与感受才能领略到,美好的情感才会体验到。例如,在讲授“雨巷”这首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验到隐性知识,教师要先向学生交代几个概念,即意象、意境等,然后就要求学生朗读,朗读时的注意事项要告诉学生,比如,用怎样的语调与情感。然后,就不要再多说了,把时间留给学生去反复郎读。相信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理解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在读的过程中也会有富有个性的审美体验与感悟。

三、通过拓展再现隐性知识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不能停流于读读写写,分析感悟,也要通过引导拓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样,一些需要拓展、需要探究才能浮现出来隐性知识才能被学生所领悟到。例如,“再别康桥”这首诗,徐志摩的这首优美的诗歌以离别的感情变化做为行文的线索,表达了作者对他所依恋的康桥那种难舍的深情,教师在教学这首诗时,可以紧紧地抓住“别”这个字,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感悟,可以进行必要的拓展,即让学生回忆与离别有关的其它诗句,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等。通过“别”字切入,让学生的思维拓展起来,学生就会体悟到“别”字背后的情感,这样,就很容易形成语感。

参考文献:

[1] 李云光.试论内隐学习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J].语文天地,2011,(6).

[2] 周志红.漫谈语文教材中的隐性知识[J].文学教育, 2010,(上).

[3] 余志芳.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3).

猜你喜欢

隐性知识高中语文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馆员隐性知识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