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青年学生价值观引领的论析

2017-06-14肖文旭王梓侨张潇弌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8期
关键词:青年学生新媒体

肖文旭 王梓侨 张潇弌

【摘要】新媒体是特指与传统媒体相区别的、依托于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等向大众提供信息的新兴媒体形式,具有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受众的互动性和共享性、现实性与虚拟性等特点。新媒体对社会文化传播、政治沟通、信息交流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对社会价值观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要利用新媒体打造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主要平台,加强对新媒体导向的监管,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优化新媒体自身的媒介生态环境。

【关键词】新媒体 青年学生 价值观引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8-0058-02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切实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的构建,并且提出“三个倡导”。而随着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将当今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置于新媒体的环境中去思考,并通过分析新媒体传播的独特性及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出现的特殊性,提出青年学生价值观引领的有效策略,使得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环境的特点

根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16年初,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已经超过了50%,上网设备呈现出向手机等移动设备转移并集中的趋势。随着互联网络、移动传媒的广泛应用,人们利用新媒体已经不仅是获取信息,网络已成为网民购物、社交、娱乐、媒体的综合性平台,成为社会公众学习、生活的工具。

那么新媒体“新”在何处?与传统“旧媒体”相比,新媒体主要表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

第一,信息传递的实时性大幅增强。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和延迟,信息的产生与发布的间隔大幅缩短,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第二,新媒体环境中现实性与虚拟性并存。新媒体中信息的来源与信息内容十分广泛,造成了传播内容、传播对象的不易探查与相对虚拟,所传播的信息也不乏不良信息。

第三,新媒体的兴起为个体参加网络平台中信息交换创造了条件。传统媒体中,绝大部分个体仅仅作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以移动通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模式,学生群体可以随时随地以多种方式形式分享自己的生活和价值理念。

二、新媒体环境下有关学生价值观的定位、变化及挑战

价值观是以个体自身需求为基础所构成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宗教)信仰、理想、立场及态度、需求及利益和文化素质等等,组成一个观念体系,由价值评判标准、价值信念、价值目标和价值理想等要素构成。

1.新媒体环境下青年学生价值的引领的现状和特点

当代青年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善于捕捉与接受新事物、新思潮,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感情和娱乐消遣的重要途径。他们在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受到其所产生的不良信息和文化垃圾的影响,在道德认知和价值认同的层面上产生矛盾与碰撞,笔者认为在新媒体时代下青年学生价值观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存在一定的虚伪性和很大的差异性

虚伪性主要表现为:普遍有着较高的人生理想,但其行为中所折射出的道德水平却并不高。“知行分离”是我国青年学生价值观引导中存在已久的问题,大学生对“美与丑、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成功与失败”等价值评价标准从绝对、严格、单一逐渐转向相对、包容和多元,并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2)價值取向中强调个人中心,自卑、自弃并存

具体表现为:“我”的地位、意志、价值成为他们价值取舍的重要尺度和评判标准。青年自我意识的发展强弱、合理与否反映了其心智发展的水平,大学生随着身体和心智的不断成熟,以及对自我生活支配强度的增加,他们开始逐渐摆脱生活中对家人的依赖和思想上的盲目服从。

2.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及影响

新媒体的发展既为青年学生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又会对青年学生正确、主流价值观念带来挑战。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学生的社交方式和认知手段,开阔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促进了多种思想潮流和利益诉求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必定会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

3.新媒体环境对当代青年学生价值观引领所造成的变化与挑战

新媒体实现了人们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到主动选择、发布信息者的转变过程。大学生是新生事物的高敏感人群,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体验,使得他们对网络的“情感”日趋深厚。但是,“拟态环境”作为新媒体最为显著的媒体形态,隔断了大学生与真实社会的互动,许多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造成性格上孤僻、意志方面消沉等,导致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在面对真实的社会无所适从。

三、新媒体环境下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策略

1.弘扬中国价值观的内涵

在构建当代青年学生价值观的过程之中,学界既有主张“西化论”,也有主张“中西合璧”,甚至有主张“回归论”。无论哪以种观点,都是希望用同一种性质的价值观来去除异质的价值观。就目前当代青年学生价值观形势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实现多元化价值观的整合。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中,到底哪一种价值观是可以得到青年学生普遍认可和接受的,这与他们自身精神需求和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形成开放、包容、自由的校园风气。高校教育者应该以更加理性和科学的心态,去面对青年学生多元化的价值观。第二,尊重青年学生的自主选择,用科学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与青年学生的互动。在对学生实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发挥传统思政教育课程的作用,也要在新媒体的作用下,拓展其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和更新教育的方式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起“校生合一”的舆论阵地,共同在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媒介上进行互动,而不单纯生硬推送相关思政理念,在互动中分享和进步,在互动中进行有关政策理念的传播与宣传,良性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的思想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EB/OL].2016(1.22) http://www.cac.gov.cn/2016-01/22/c_1117860830.htm.

[2]方玲玲,韦文杰.新媒体与社会变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课题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5JDSZ2060,《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青年学生新媒体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长征精神对于构建当代青年学生精神家园的启示
以“四进四信”教育引领校园文化研究
论五四时期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历程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实现“中国梦”必须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