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聚焦:精準醫療:全民參與,世界抗癌而行

2017-06-14

澳门月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醫療治療美國

在社會上,民眾幾乎都是“談癌色變”,心中充滿著恐懼;事實上,從醫學研究的角度來看,癌症只是人體的一組疾病,由於細胞不受調控地生長和擴散而形成。癌症是和平時期導致人類死亡的重要原因,每年在全球造成近千萬民眾死亡。同時,癌症發病率極高,加上晚期的痛苦和恐懼感,民間確有“談癌色變”之說。

現代常見,“全球通病”非絕路

但癌症並非絕症,癌症治療完全成功的案例也常有報導。據美國癌症協會癌症治療和生存數據統計評估數據顯示,在過去30年中,癌症五年存活率大幅提高。例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腸癌,胃癌和肝癌巳分別從30年前的75%,12%,68%,50%,15%和3%到達近年來的91%,19%,99%,66%,31%和8%。從總體而言,大多數癌症倖存者(64%)生存時間超過5年,15%的癌症倖存者生存時間超過20年。目前美國癌症倖存者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己達1550萬人。此外在早期階段,許多由細胞過度生長而形成腫塊屬於良性腫瘤,即使不治療,也對生命無防礙。因此癌症並非不治之症,隨著治療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大部分癌症患者均可長期生存。

當然,民眾在“談癌色變”之餘往往認為癌症就是現代疾病,其實,癌症最大的內在誘發因素是因細胞分裂而造成的DNA損傷,因而癌症自古就有。只是因各種原因,其發生率遠低於現代,目前的研究表明,誘發癌症的外部因素有很多,如空氣污染和吸煙對肺癌,水污染對肝癌,食物污染對胃癌和腸癌的風險等。此外老齡化也與癌症的高發成正相關。儘管癌症在很大程度上受現代生活方式的影響,但稱之為現代病並不確切。

坦白而言,在現代中國,癌症確實處於一個上升期,但不能簡單地認為中國的癌症發病率就是遠高於美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因為環境污染等因素,美國進入了從60到90年代的大規模癌症爆發期,而在2008年出現了真正的拐點,美國癌症病發率下降,五年存活率更高達70%-80%。同時對於3億人口的美國而言,一年大約150萬人患癌,其中60萬左右死亡,而14億人口的中國,目前每年是430萬罹癌患者,按照人口比例而言,中國的癌症病發人數並非是美國的5倍之多,因此從平均癌症發病率而言來比較,美國是高於中國的,而五年存活率美國同樣是高於中國一倍的,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美國對於癌症的早期診斷率高達70%到80%,而在中國這個比例只有20%-30%,一旦發現幾乎都是癌症晚期,在治療上非常被動,因此五年存活率大大受到影響,遠低於美國。但從國家發展的軌跡而言,結合美國的經驗來看,中國雖然目前處於癌症高發的上升期,但未來一定會出現“拐點”,未來十年左右的時間,我們的醫療水平將發生質的提升,特別是在精準醫療等領域,因此對於未來,我們應該保持審慎的樂觀。

研究攻堅戰,

癌症的“澳門特色”

回歸到澳門社會,澳門是全球人口壽命最長的地區之一。根據澳門衞生局數據,澳門整體預期壽命在八十五歲左右,比全球整體預期高出十年。自1998年至今,癌症都是澳門的頭號殺手之一,約佔全澳總死亡率的35%,亦即平均每五個人中有一人罹患癌症,每十一個人中有一人因癌症死亡。由於人口老化加速,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很有可能進一步升高。澳門2014年的粗死亡率為3.1‰(共1,939人),當中709人(即總死亡人數的36.6%)死於腫瘤。目前,澳門主要五項癌症類型依次為肺癌(252例,16%),結腸直腸癌(241例,15%),女性乳癌 (176例,11%,占女性腫瘤的21%),肝癌(92例,6%)和胃癌(72例,5%)。而澳門2013年的五大高發癌症依次為結腸直腸癌(230例,佔14%),肺癌(199 例,佔12%),乳腺癌(197例,佔12%),肝癌(108例,佔7%)和鼻咽癌(72例,佔5%)。其中肺癌,腸癌,和乳癌同樣是西方等發達國家的高發性癌症,肝癌和胃癌發生率較低。而鼻咽癌則鮮有發生,因而相關報導較少。

但事實上,從整個粵港澳地區來看,鼻咽癌是本地區的較高發癌症,俗稱“廣東癌”,有很大的地域特色。據我們目前所知,鼻咽癌有家族遺傳傾向,患者兄弟姐妹及近親罹患的風險比一般人大。具有某些遺傳基因的人若感染EB(Epstein-Barr)病毒,患鼻咽癌的風險會較高,但尚未鑒定出特殊基因遺傳特徵。若從環境因素考慮,粵港澳地區溫熱潮濕,較易接觸或感染黴菌等致病菌, 誘發由免疫系統激發的炎癥。此外華南居民愛吃鹹魚等醃製的食物,可能也會產生相關影響。

在相關癌症研究中,我們發現中國乳腺癌發病率高居女性罹患各種惡性癌症的第一位。在2015年,全國約有268,600 新髮乳腺癌病例,約佔所有女性癌症病例的15.1%。當年69500位女性死於乳腺癌,約佔所有女性癌症死亡患者的6.9%。同樣,澳門乳腺癌發病率也居女性癌症的第一位。2014年髮乳腺癌176例,約占所有女性癌症病例的21%,當年37位女性死於乳腺癌,約占所有女性癌症病例的13%。我從1992年開始,先是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後來從1995年起在美國健康研究總所(NIH)致力於乳腺癌發病機理的研究。2014年底到澳門大學後與澳門本地醫院合作,對乳癌展開更為深入細致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瞭解其發生率,分子特徵,和癌症驅動突變。我們研究團隊將結合多種生物技術,如DNA測序,基因轉錄組學,蛋白組學,表觀遺傳學,代謝組學和生物資訊學分析,以確定潛在的致癌驅動突變和信號通路。團隊將使用含有109 種FDA巳經批准用於臨床治療癌症的藥物庫,對癌的原代細胞、細胞系和祼鼠移植腫瘤進行藥物敏感試驗,以找出對這些癌症具有針對性的高療效藥物,量體裁衣式地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供臨床醫生參考。

依據現有的研究可以發現約10-15% 的乳癌由遺傳因素引起。現已知的基因變異發生在乳癌相關基因1號和2號(BRCA1和BRCA2). 乳癌若是由遺傳引致時,女性傾向在較年輕階段發病而且發生率可比普通民眾高十倍。BRCA1和BRCA2突變一起約占遺傳性乳腺癌的20%至25%,和全部乳腺癌的約5%。此外由BRCA1或BRCA2突變導致的乳腺癌等級較高,預後較差,屬於極難治類型。因而其對婦女帶來的風險不容忽視。據此,在澳門進行癌症基因調查測定是完全必要的,而且由於人口不多,可行性極高。以乳腺癌為例,癌症基因調查測定是提高澳門乳腺癌預防的良好機會。遺傳類型的癌症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癌症類型,而早期檢測是預防的關鍵。為此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與鏡湖醫院合作,在由鏡湖醫院主辦的“鏡湖—中銀乳腺疾病篩查活動”中招募合適人士進行抽血檢查,進行基因檢測,研究分析本地家族遺傳乳癌的特徵,並且建立本澳乳腺癌基因數據庫。澳門人口的適度規模使在當前技術能力下在澳門人中全面檢測突變攜帶者成為可能,這樣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從澳門消除這種類型的癌症。

當然,從現有的針對澳門的乳癌研究與團隊建立就可以知道澳門現有的癌癥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尚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多個研究團隊正在建立過程中,但發展很快。以澳大健康科學學院來說,學院在過去三年中,從無到有,已建立了近30個科研團隊,包括300多人的科研隊伍。整個建院過程得到特區政府、澳門大學及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FDCT)的大力支持。學院巳經發展出多個技術平臺,成為澳門癌症研究的中堅力量。學院專門為癌症晚期患者設計了多層次的藥物敏感試驗平臺,可在不同時間段為個體患者篩選出針對性較強的藥物。此外學院也將和澳門主要醫院緊密合作,做好對高危人群的癌症篩查工作。並在有條件時,開展對一般人群的普查工作,將癌症研究重心前移至防癌階段。防癌與抗癌的基礎研究的發展與民眾的健康息息相關,既可促進社會和諧,也能推動醫療、製藥、生物科技等多個產業的發展,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澳門的經濟多元化作出貢獻。它將在社會發展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和優秀團隊投入到整個科研體系的建設中來。我們可以憧憬將來更多樣的防癌和抗癌手段,更發達的生物產業和更完善的研究及醫療體系將會在澳門出現。

精準治療,醫學大趨勢

未來的發展趨勢呈現健康、良好的狀態,對於患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當下的治療方法,時下流行不少治療方法,包括免疫治療、標靶治療等精準治療模式,對於患者而言,何種最為適合往往成為他們最為關心的焦點。

免疫治療通常指利用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來抵抗疾病的治療方法。一般情況包括兩大類:(1)免疫細胞治療和(2)藥物免疫治療。細胞免疫治療中的抗體修飾T細胞(CAR-T)是賦予T細胞針對靶向靶點的治療方式。在藥物免疫治療中,運用PD1抗體阻斷抑制啟動分子PD1,提高T細胞能力。這兩種方法是近年來最新發展的免疫治療技術的代表。其他,抗體藥物結合腫瘤,在利用其他部分啟動免疫系統,也屬於免疫治療。

而標靶治療是針對特異性靶點的治療方法。通常指用小分子藥物和單抗藥物對癌細胞所特有的生長因數或受體加以阻斷,專一性的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轉移及侵入。譬如小分子藥物吉非替尼針對EGFR, 抗體藥物赫賽汀針對乳腺癌Her2,等。這種療法可以精確地命中目標,從而避免傳統化療藥物所帶來不必要的副作用。

精準醫療應該是在基因水準上重新注釋現有主要治療方法,包括免疫治療和標靶治療的個體化運用。其原理是利用多種高科技生物技術(例如基因組測序,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藥物基因組學,和生物資訊學等)對患者進行診斷和大數據分析,準確把找出病因,從而設計出更有效的個性化治療方案。由於具有強大的針對性,治療效果大大提升;同時,針對基因特質而設計的標靶藥,比傳統藥物配方在毒副作用上顯著降低,減輕患者痛苦。另一方面,精準醫學可以通過更有效地設計治療方案,加強醫療體系的績效,減少政府的醫療開支。因而精準醫學的發展,是醫學範疇進步的結果,是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中國古代中醫就是一個個性化醫療、精準醫療的初期模型,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達,精準醫療的模式和成本都能夠得到更大的提升。緊隨社會的文明進步,更可提升國家醫療系統的效率,提升國民的生活質素。病人也將從以前的被動求醫,即病了才看醫生,到今後的主動參與,極積參與到癌症的篩查和預防中來。

當然,西醫的治療方法,包含放射性治療、化療、手術,免疫療法等,對腫瘤的治療效果,已經得到許多證據的支持。但這些療方法均有一些毒副作用,尤其是對免疫系統的損傷. 而中醫中藥對於病人免疫系統的恢復或者促進,有獨到之處。

在西醫的治療模式中,現在“過度治療”越來越得到全球的重視,過度治療不是單單指醫生在發現癌症疾病過後如何治療的“度”的問題,很多時候哪怕用藥少,只要沒有對症,一樣會是“過度醫療”;同時錯誤的醫療方式、一刀切的醫療模式其實也是“過度醫療”,對患者的傷害、醫療資源的浪費等都是明顯的問題,因此如何尋求一個良好的診療方法是現代醫學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

在臨床實踐中證明中醫中藥與西醫治療方法相輔相成,對於腫瘤治療應有幫助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針灸療法對減輕放療化療的副作用效果明顯,並且可以緩解腫瘤導致的疼痛。更重要的是,針灸療法不會像藥物一樣增加肝腎等器官的負擔,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如果患者希望在常規治療的同時,也接受中醫藥治療,應該向腫瘤專科醫生咨詢,在得到支持後合理使用,制定出適合自身的治療方案。

培養人才,力求澳門永續進步

在現實的情況中,澳門的硬體設備建設其實某種程度上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但在人才培養等軟件上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澳大健康科學學院一直在通過多種管道為澳門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學院一直積極尋求與本地醫療機構合作開展的精準癌症醫學計劃的可能性,並取得了一些進展。學院也一直致力通過專才培訓以培養優秀的本地人才。為滿足社會對高質素人才的需求。學院現已招聘了11名來自本澳的青年人為研究人員和教學人員,包括兩位“澳大濠江學者”,期望透過實踐強化其在相關範疇的研究能力。

另外,為澳門醫學的發展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學院訂立了與多倫多大學醫學院合作的“4 + X醫學課程”計劃,為學校的優秀畢業生提供到國外第一流醫學院學習的機會。最近,針對精准醫學發展的需求,學院計劃建立“精準醫學研究與培訓中心”,為從事醫療行業人員和可能需要應用精準醫學知識於工作的人士開辦培訓課程,並考慮提供醫院管理和與精准醫學有關的碩士學位。給予一線醫護人員及時接觸最新治療技術的平臺與機會,對於醫患雙方、社會的整體醫療水平都是大有裨益的。

至於在這樣一個探索階段,困難肯定很多。要想幹成任何事情,不可能沒有困難。關鍵是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我們期待今後和本澳民眾在和醫院加強溝通和合作,進一步瞭解澳門腫瘤專科臨床培訓的需求,以便設計培訓課程和計劃,將此項工作做得更好。

早篩檢、勤預防,

遠離癌症更安心

當然,有一個日益嚴峻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那就是在媒體上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新聞呈現出來,癌症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呈現出年輕化與低齡化的趨勢,從直接的觀察上來看,目前在中國確實存在一些癌症患者有低齡化的趨勢,如肺癌,胃癌,骨癌,乳腺癌,白血病和大腸癌等。

如前所述,生活環境污染也是引發癌症的一大因素。中國疾控中心統計資料指出,在肺癌患者中,吸煙者比不吸煙者的死亡率高4.5倍。食品添加劑和食物污染對消化道癌的影響也極大。現在青年人酷愛吃燒烤煎炸類食品,其中就有不少含有致癌物質。有些青年人工作壓力大,常因工作常熬夜,或熱衷於夜生活而熬夜,這些都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導致癌症患者低齡化。

因此癌症的發病率越來越呈現出年輕化與低齡化的趨勢在中國應該不是一個假命題。但媒體上的報導,往往並不分析造成癌症患者低齡化的原因和如何克服的辦法,可能會導致公眾的恐慌。隨著社群教育的普及和進步,公眾對癌症的瞭解更多,提醒他們有關污染食物, 空氣和水、壓力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對誘發癌症的風險。因此,隨著癌症相關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我們認為這種難題可以解決,廣大公眾對癌症風險的理解也很充分,有足夠的知識來減少這種風險。我們樂觀地看到,美國近年來癌症的發病率並未呈現年輕化與低齡化的趨勢。自2008年以來,美國癌症的發病率逐年降低,且幾乎所有各種癌症患者五年存活率大幅提升,為人類最終將會戰勝癌症提供了希望。

因而對於民眾,特別是中青年而言,早期的癌症預防與篩檢就有了很大的必要,癌症知識的宣傳與普及也非常重要。澳門政府多年來為普及、宣傳癌症知識,完善醫療體系投入了大量資源,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特別是向癌症基礎研究中的投入令廣大科研工作者倍受鼓舞。結合新時代資訊化發展的趨勢,網絡已經成為民眾獲取相應知識,及尋求幫助的一個重要來源。尤其是作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手機等流動網絡資源。相比與傳統的宣傳方式,應用流動網絡資源對癌症知識的普及有著巨大的優勢。整合相應的癌症專業知識、政府醫療服務資訊,權威、全面的醫療資訊數據庫,並以流動應用程式的方式介紹給民眾,同時提供網絡專人諮詢服務,或建立網絡交流社區,將有助於大家瞭解、討論正確的癌症知識。

精准医疗的精髄在于全民参与。目前美国NIH已推出百万人, 乃至更多人参与的研究项目(All of US Research Program, 全民健康硏究项目)。但鼓勵全民及早定時篩檢的工作需要以良好的癌症知識普及為前提,短期內仍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與推動。結合個人、家庭、職業、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評估相應癌症類型發生的可能性,從而進行相對經濟、有效的篩檢。除了進一步完善癌症知識的普及工作,政府及相關機構可以結合居民醫療檔案,以網絡問卷的形式向個人提供有針對性的篩查建議,從而可以從宏觀與微觀上共同解決癌症的潛在的隱患。

事實上,在美國,現在早已經不用強制檢查或者政府主導,每年例行的健康檢查已經成為民眾的習慣,同時商業保險公司也會為此提供相關的保險保障;而在中國社會由於保險等制度尚未完善,要求民眾自費全款檢查使得他們不一定有意願前往,一旦拖延,就錯過了早診斷早治療的黃金關鍵期,因此在預防這一環節中,必須要全民參與的意識。對於抗癌難題的攻克,需要政策的不斷支持,醫學與社會保障資金的注入,科研人才的培養和投入,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這些中國都在不斷努力,很多將能夠趕上美國的相關水平,但在民眾參與這一項上,我們仍需大量努力,這其中包含了第一:調動參與意願,不是被動治病,而是主動防治與看醫生;第二:對病症積極有效預測;第三:充分盡早的預防;第四:個體化的診療需要和數據參與,只有民眾積極合理的參與才可以環節目前中國大醫院人滿為患,地方醫院或者社區醫院無法參與醫療救助的困境,也能夠更好地讓醫生與患者盡快地進入治療狀態,搶佔治療的黃金期。

持續投入,尋求未來突破

未來,從癌症研究的角度來看,相關研究與治療難題的攻克與突破仍在馬不停蹄的開展,而腫瘤抗癌研究上的突破離不開政府、社會的大力支持。它需要科研工作者的全情投入,先進的技術支撐,優秀的人才儲備,以及政府、社會的關心和熱情。

加大投資力度,發展創新型醫療企業,引進優秀的科研人才,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等,都將有助於建立良好的研究機制及學術氛圍。我國的抗癌研究起步較晚,但成就卻是舉世矚目的。不僅有國家和地方對相關研究的大力支持,研究經費的投入,還有科研人才的快速發展與積累。如從2016年至2030年中,國家和地方準備對精準醫學共投資600億元,其中相當大的部分用於癌症研究. 就研究方法上來說,從過去種類相對的一刀切治療方法,到現在的多種治療手段,比如免疫靶向治療、藥物靶向治療、基因治療以及基於高通量測序的個體化精準醫療等。

為了協助澳門居民對抗癌症,從而使澳門居民擁有優質的健康生活,發展在早階段診斷癌症和預防疾病等方法將是成功的關鍵。除了需要加強對相關疾病預防的教育,在澳門加強癌症相關的研究將能大大地改變現有的醫療保健生態。 若能盡早開展具個性化的、預測性、患者參與性的精準醫學研究,在癌症早期診斷和治療上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教育,研究和運用體系,這必將為增進澳門居民的健康作出貢獻。可以預測,以精准醫學為指導思想的癌症研究將在社會發展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才投入到整個體系的建設中來。我們可以憧憬將來更多樣的防癌和抗癌手段,更發達的生物產業和更完善的研究及醫療體系,讓澳門人更加健康和長壽。當然,這樣的技術更是惠及全人類的,必將改變世界醫療的新生態,在人類生命史與醫療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猜你喜欢

醫療治療美國
Flower Seeds
中国版Zara
美國東亞圖書館的歷史沿革
醫療糾紛 依法維權 大陸台商對醫療損害責任的法律須知
美国时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