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学生领略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美

2017-06-14吴晓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领略遭遇悲剧

吴晓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多篇悲剧故事,典型的有《氓》《雷雨》《窦娥冤》《孔雀东南飞》等。以下,我以《氓》为例,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引领学生领略其中的悲剧美的。

一、教材分析

《诗经·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弃妇诗。被收录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诗中的女主人悔恨地叙述自己恋爱、结婚的经过和婚后被遗弃的遭遇。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吻,叙述了自己和丈夫恋爱、结婚、受辱、被弃的全过程,表达了无限哀怨的情绪,鲜明地塑造了一个既温柔、刚烈,又勤劳、穷苦的妇女形象,反映了古代男女极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夫权制度对妇女的迫害,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在感人的同时女主人公的形象个性及她作为女性的自我觉醒意识,又给这场悲剧增添了鼓舞人心的美。

二、如何引领学生领略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美

1.全面把握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对人物悲剧命运的同情

在分析人物形象的环节,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从女主人公面对婚姻不幸的态度人手,在分析女主人公多面的形象特点以及婚姻不幸原因的同时,引起学生对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同情。我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认识女主人公的形象:

(1)形象个性之美

首先,是遵守礼仪之美。在心上人来求婚时因为没有媒人,不合礼法而没有答应,这在今天看来是有点固守传统,但在那个讲究礼法的时代,女主人公的做法是受到肯定的。其次,是对爱情的执着之美。她天天“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气体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可见她对恋人的爱意及对感情的执着。第三,勤劳贤惠之美。嫁给氓后,“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正所谓克尽妇道。如此一个女子,她应该得到丈夫的疼爱和呵护。然而,事与愿违,她的勤劳付出得到的却是丈夫的背弃和兄弟的嘲笑。

(2)刚强觉醒之美

女主人公刚强的性格使她在遭到不公平的对待之后没有一直沉浸在痛苦的烦扰之中,她开始对自己为何遭到如此对待进行了思考。正是这场失败的婚姻,使得她看清了氓的真面目,她从中得到了深刻的教训:“于嗟女兮,无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在教训的面前,她没有苦苦哀求氓,有的更多的是对氓的鄙视和怨恨。直到最后毅然地离开,体现了女主人公刚强觉醒之美。

2.痛定思痛,从悲剧中获得崛起的力量,感受悲剧美

《氓》中塑造了女主人公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而在其正面形象之下的婚姻却遭遇了悲剧结局,这就从反面增强了她形象个性之美的无穷魅力,使这一形象有着无与伦比的悲剧审美价值。我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1)人生的事情就是如女主人躬的遭遇一般难以预料,付出与收获也常常是相悖的。就如女主人公的执着、贤惠、付出却换来婚姻的悲剧一样,原本一场看似一定会长久的婚姻就这样毁灭了,让人们不禁为女主人公的付出感到不值,对她所遭受的悲剧表示同情。而在这种悲剧的映衬之下,正好突出和提升了女主人公那种遵守礼法、执着、勤劳贤惠的形象个性之美,使人们在为悲剧的结局感到惋惜的同时,不得不赞叹女主人公身上放射出来的悲剧美。

(2)女主人公在对待不公平婚姻的毁灭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上,她迈开了勇敢的一步,给人一种精神力量的美。女主人在用自述的口吻叙述自己的不公遭遇及决绝的态度的同时,对社会制度的控诉也溢于言表,可以说她是女性觉醒的先驱,给人一种正面的的价值取向,在当时乃至当今都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需要的一种正能量,鼓舞着被压迫的女性挣脱枷锁,以悲剧的形式来告诫人们在面对不公和背弃的时候要刚强,积极地面对,这就是痛定思痛后的悲剧美。

3.联系现实,升华悲剧美

教学不与现实结合就失去了意义。为什么要引領学生引领悲剧美?因为悲剧人物身上闪耀的思想光芒和正义的力量令人鼓舞,而毁灭善和美的反动势力则激人愤恨,学生应当从中得到启发,来指导他们的实践。因此,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将要学生结合悲剧人物的遭遇、态度,联系自己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谈谈当他们遇到生活中的不如意时应当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实实在在地将课堂上领略到的悲剧美内化为自我的精神内涵,让课堂上的悲剧美在内心得到升华。

总的来说,《氓》中女主人公所展现的悲剧美是多方面的,由形象层面向精神层面递进,其他悲剧人物也一样,学生在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中得到精神的收获,这就是我要引领学生领略的悲剧美。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领略遭遇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预防遭遇拐骗
画家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文学作品与数学
遭遇野人
不希望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