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国学教育渗透于语文课堂

2017-06-14张志贤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学创设情境

张志贤

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我们的祖先在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和精神食粮,她哺育着一代代华夏儿女茁壮成长,激励着一批批中华儿女奋斗不息。新时代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注重“立德树人”,尤其中小学语文教学,更要注重国学经典教育,在学生在人生成长的哺乳期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与感染,在幼小纯洁的心灵里种下国学的种子,为他们今后人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石。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做事的力量源泉。国学经典教学应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增强学生学习国学的内在动力。如教师要拟定诵读计划,有一日的、一周的、一月的、一学期的,列出诵读明细清单,使诵读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制度计划上创设诵读情境;每天晨读十分钟,在语文课上设十分钟经典诵读赛等,其他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都要抓住,要在时间上创设诵读情境;充分利用课本经典范文,把学生带入国学的殿堂,让优美的诗情画意感染学生,让自警自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励学生,要在内容上创设感悟情境;学习的形式要多样,默写、诵读、抢答、接龙、故事、编剧等,时时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在形式上创设情境。我们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细节,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对国学的学习由制度到兴趣,兴趣到习惯,最终变成一种内在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受益一生。

二、营造氛围,铸造学生的国学底蕴

中华经典灿若星河,凝聚了前贤哲人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习和诵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亲近国学、积淀国学、涵养品德积极地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时时处处都受到国学经典的感染和熏陶。在学校层面要开设经典讲堂、国学阵地,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五经四书”等经典要义精髓以文字、喷绘、视频、讲解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在绿地花坛等显要位置设置经典语录牌;在学生常活动之地分设班级特色经典比赛专栏;在校园广播选择经典美文播放;在校际间开展渗透国学元素的竞赛活动等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师生在休闲娱乐之余,目之所见,耳之所听均氤氲在经典的空气中,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师层面要掀起“学国学,铸师魂”的良好氛围。一方面通过更深的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真正领悟国学经典的精髓,理解国学教育在开启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涵养学生德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另一方面,教师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言传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以一颗敬畏之心引导学生徜徉在国学的殿堂,为学生人格的完善、心灵的成长修铸一条光明大道。

三、发挥课堂优势。实践国学教育精髓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集人文性、知识性、情感性于一体,在塑造学生人格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自身发展作为培养的根本目标,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修身养德,知书达理,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本其实是国学的载体之一,许多课文不仅蕴含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脉,透露着中华文化的气息。诸多的古诗文篇章,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经典中的经典,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先天下之忱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经典之句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有的自警自励,有的情意绵绵,有的敦厚忠正,有的心系天下,有的洞察人性,有的豪迈乐观。这些哲人警句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一股无形的正能量重塑着我们的灵魂。我们教师要多措并举,让这种正能量有效地作用于学生,受益于学生。

四、拓展课外阅读。发挥国学教育的陶冶功能

国学熏陶是围绕语文教学的良性互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两者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尤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个人修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内课外互动互补可使学生语文能力增强,阅读兴趣和作文水平大为提高。因此,在进行语文教育的同时,科学有序地实施和推进国学教育极为重要。

总之,国学博大精深,卓越辉煌,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民族文化的根,具有平民化与草根性的特点。国学教育要与语文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创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發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武威市凉州区金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猜你喜欢

国学创设情境
“垂”改成“掉”,好不好?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