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

2017-06-14肖海燕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内容

肖海燕

随着素质教学的不断深入,关于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也逐渐成为语文老师的教学重点。作为一门以语言内容为基础的学科,语文学习不仅在考试中有着关键地位,在生活中它依然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人文素养内容的培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正确的情感观念,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立足教材。创设人文课堂环境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材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老师要想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展开培训,那么首先就要确定立足教材内容的教学思想。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语文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汇聚了中外的一些优秀名篇,并且其中大都具有较为深厚的思想情感。所以,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能只是重视字词内容与语法结构的教学,更要帮助学生对作者在字里行间埋藏的深意进行探讨,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和人文素养有关的内容,凸显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从精神层面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够在课堂上渲染出一种良好的人文氛围。像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时,老师就要讲授出诗人利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现了统一中国的远大抱负,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所渲染出的那种豪迈之情;同样的,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老师可以通过对人们聚少离多的这种现象展开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渗透出的那种在分别时的伤感之情。可以说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的选用,都有着较为深刻的含义。所以老师在对学生展开人文素养的培训时,要抓住教材思想的核心,从点滴渗透,创设出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课堂环境来。

二、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人文思考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多是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来进行单向的教学灌输,这种方法不仅固化了课堂的教学节奏,同时还导致学生思想内容只是流于文章表面,无法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为了改观这种教学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对内容进行探究,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能够对自身的所思所想有所启发,并且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出真正的文学内涵。

例如在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老师不妨在课堂上创设出相关的情境内容来,鼓励两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与配合相关的游戏。比如说可以遮住一名学生的眼睛,让他根据另一名同学的指挥进行躲避障碍的行走游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文章中的相关情节立体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像文章中“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等内容,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并且藉由真实的表演情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需要锻炼自身的勇气,增加自身克服困难的方法和经验”的人文关怀。同时,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者在故事发展中的那种情感变化,启发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

三、重视阅读,拓宽学生人文视野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初中阶段的学生,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想要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内容,那么仅仅依靠教材上给出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要向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正确掌握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的开展阅读。在调查中发现,部分老师也重视学生的阅读情况,但却发现学生阅读兴趣却不是那么的积极,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从引导和鼓励两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广泛阅读,拓宽自身的学习视野,加强人文内容方面的修养建设。

在阅读过程中,针对学生阅读兴趣不高的问题,老师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以拓展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延伸。比如说在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时,老师不妨为学生推荐鲁迅先生另外的名篇内容《孔乙己》,并且在学生完成阅读后,可以让学生对这两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展开对比,了解鲁迅先生在文章背后所蕴含着的辛辣讽刺,同时这两篇文章的对比阅读,也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鲁迅先生的不同创作风格,进而加深自己在文学方面的人文修养。针对阅读内容,老师也要建立合适的评价制度,在阅读课上,对于学生的阅读方法,老师要进行正面的干预,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同时可以在教室后面,创设出一块“阅读园地”,将学生创作的阅读感想张贴在上面,这样还能够为大家的阅读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四、联系生活,灵活渗透人文素养

学习离不开生活,要想在语文课堂上,帮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想法进行更为实际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那么老师要有意识的将文章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往往能够使语文学习达到更为高效的学习境界。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内容进行感知,去体验那些丰富的人文情感,通过實践内容,来真正的领悟人文情怀,对自己在人文精神领域的能力进行提升。

例如在学习《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时,相信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有类似的情感体验,老师可以在讲授结束后,鼓励学生根据文章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情感,来对自己以往的经历进行回忆。这个时候,老师不要束缚学生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利用写作的方法进行描述,同样也可以利用口语表达的形式对大家进行讲述,只要是能够清晰表达自己当时思想情感,都应该得到相应的鼓励。而在学习《芦花荡》《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这类有关革命情怀的文章时,老师不妨带领学生去校园周边的“红色景点”进行参观,结合“爱国情怀”的活动主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文章中那深刻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训,运用新课改中那些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展开教育。当然,尽管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里,关于人文素养的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相信只要我们的老师不断展开探索,定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建立真正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山县东莞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内容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