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7-06-14周起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思辨性荷塘月色丁香

周起

思辨性阅读注重培养中学生怀疑、判断、评价、猜想、反驳、修正和创新等品质,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对文本的思想内容甚至作者的价值预设,依据无争议的标准对所读到的东西进行权衡和评估,然后,再得出观点对错或作品好坏的判断。思辨性阅读倡导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严谨审慎的思考态度。

要提升中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教学中必须坚持宽容的原则,打破师道尊严,营造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案例引导,强调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我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习惯的培养,专门设计训练思维技能的习题。例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先让学生理清行文脉络,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荷塘月色》选人教材时曾经删去了后面的“采莲赋”段落,删除了这个段落好不好?为什么?

理清行文脉络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阅读中提炼要点。然而后面一个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做出判断,并进行论证,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品通过对月下荷塘的描写,抒写作者在严酷现实的重压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自由生活的追求。

《荷塘月色》起句简洁,为排遣心中的郁闷,于是踏着月光向清静的荷塘走去。“心不宁静”是全文的情感线索,它给荷塘、月色染上了不同一般的色彩,也给抒情写景创造了特定的条件。在淡淡的月光下,独处于荷塘世界,感到是个“自由的人”。于是徜徉于荷塘,沉醉于月色,一幅美不胜收的荷塘月色畫便呈现在读者面前。但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是片刻的,回到现实立刻又感到重压,心里越发不平静了。

文章最后写了作者遥想古代江南采莲胜景,虽不在现实之中,然而借助联想,使荷塘的画面扩展,更显清新雅致,同时也表达作者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后,形成了如下结论:《荷塘月色》精于构思、巧于布局,文章结尾采莲赋的段落是“妙笔生花”:第一,产生了形散而神聚的效果。第二,反衬的手法运用高妙,写荷塘月色时作者就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作者以江南采莲的热闹场面反衬荷塘的冷清,一冷一热突出作者淡淡的忧愁。第三,江南采莲赋中热闹而美好的场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证,学生认识到了江南采莲赋在全文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以此为案例,可以鼓励同学们以后遇到类似问题要有自己的判断或想法。

二、大胆假设、小心论证

培养思辨性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平时就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对待问题要有怀疑的态度,要多提问,敢于假设,并利用知识、权威结论等来论证观点,而不能简单地接受,如胡适所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当我们的同学觉得个人能力有限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唤醒灵感。

最近我在教学戴望舒的《雨巷》时,就鼓励同学们大胆假设,“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究竟象征什么?并说出理由。我不允许同学们照搬资料和参考书,结果答案丰富多彩。由此也提醒了我,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也要学会放手,不能局限于“标准答案”。

有些同学认为,“丁香姑娘”这个意象就是诗人的爱人的化身,可以看作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有同学还讲述了戴望舒和他生命中三个女人的故事,诗作描写自己的爱情是有依据的。

也有同学认为,“丁香姑娘”这个意象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的象征。理由是戴望舒深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对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赞赏不已,这首诗就是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来创作的。“雨巷”除了可以看作一条现实的江南城市梅雨季节的小巷外,同样可以看作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象征;“丁香姑娘”则是作者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

教学中我自己也在反思:“丁香姑娘”这个意象象征什么已经不重要的了,因为“诗无达诂”,重要的是同学们敢于假设了,并学会自己求证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开展辩论,思想碰撞

我常和同学们说,人的伟大来源于思想,我们要有尊严地活在世上,就要不畏权势、不简单服从,还需要追求真理、捍卫真理,坚信自己正确的观点。

本学期我在执教《鸿门宴》时,学生就开展了“项羽是不是英雄”的辩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正方认为项羽是英雄,并引用李清照的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证,并做了详细分析。项羽作为“楚汉之争”的失败者,得到了远比成功者刘邦更高的认同度与同情,实在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中国人从来就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即所谓的“成王败寇”。一个悲情英雄竟能在民间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实在是很令人佩服。项羽认识到了长期内战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这场战争尽早结束。最后他甚至不惜违背自己个性,想要牺牲自己的利益,通过和谈换取刘邦的让步,以鸿沟为分界,但是刘邦却违约出兵追杀楚军。当项羽失利并且认识到自己无法消灭刘邦而又无法谈和的情况下,项羽只有牺牲自己以结束连年的战乱。据说,项羽当时还是有可能与刘邦抗衡的。项羽的一生充满了人情味,项羽的自杀让后人唏嘘不已。他留在历史册页里面的,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大丈夫的英雄形象,博得后人无限的同情和景仰。

反方认为项羽不是英雄,为什么呢?第一项羽不忠,项羽杀死义帝怀王,乃是个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第二项羽不孝,项羽可以为他的叔父兼养父项梁报仇,但是他没有,项羽还气走了亚父范增,导致范增连气带病死在回老家的路上。第三项羽不仁,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杀死子婴。第四项羽不义,项羽违背先人关中者为王的协议,不仅如此,还把反秦功劳最大的刘邦封在偏僻的汉中。这么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怎么能称为英雄。最多只能算是一个令某些人同情、可怜的乱世枭雄罢了。

纵观学生间的辩论,非常精彩,尽管有商榷的地方。如此,我们就能够在课堂上,培养同学们批判性思维和思辨性阅读能力,让我们的学生不鹦鹉学舌、人云亦云。传授学生再多的知识,不如培养学生明辨是非曲直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芜湖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思辨性荷塘月色丁香
The Meaningful Flowers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荷塘月色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摭谈
荷塘月色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
白丁香紫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