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训练 怎一个“趣”字了得

2017-06-14张红霞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否定句趣味性素养

张红霞

有了浅阻险滩,小溪才感受到掀起波澜的快乐;有了淡云轻风,春草才体会到仰视天穹的震撼;有了长空皓月,雏雁才体会到展翅翩飞的惊喜;物犹如此,人亦然。有了课堂的“山重水复”,孩子们才能长久回味“柳暗花明”的理趣。语言训练的趣味性,仍然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更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众所周知,在实际语文课堂,我们老师严格按“一切从考试出发”的原则,津津有味地“研究”语言,一字不漏地把研究成果硬塞给学生,课堂气氛沉闷冷清,而学生身在“教室”心在外。长此以往,教学陷入“能力不知何处去,答案依旧笑师生”的困境。这不能不说与语言训练教学不注意趣味性有很大的关系。想要提高语文核心素养,须重视语言训练,而非“研究”语言,而想圆满完成语言训练,则不可不注意其趣味性。一言以蔽之,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语言训练的趣味眭,语言训练教学的趣味性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前提。

然而,学生的学科兴趣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学生头脑中固有的吗?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恐怕都不是!实践证明,影响学生某科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其实就是该学生对这个学科教师的兴趣,而教师能长久引起学生的兴趣,离不开方法的多样。教学必须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不断地刺激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

一、沟通现实有情趣

讲解词语如果照本宣科,既枯燥又无效。所以要力求联系现实生活,接地气,讲得生动形象,做到易记难忘,务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印象。在解释《卖炭翁》“晓驾炭车碾冰辙”的“碾”意时,老师以农村的石磨为例,笨且重的为磙,大且实的为盘,磙盘合一转动为碾。本诗以千斤炭车为磙,三尺冰雪为盘,描述老翁的卖炭不易,从而引起读者的同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明白了词语的含义,又加深了对诗意的理解。

二、妙用公式显理趣

用抽象的理论分析课文,既枯燥又难懂。《皇帝的新装》中老大臣的“难道我是愚蠢的吗?”和官员的“我并不愚蠢呀!”显示出两人怎样的性格,只需把“我不愚蠢”让学生分别用否定句、肯定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等句式表达出来,并根据语气强弱用不等式排列:反问句>双重否定句>肯定句>否定句。老大臣自恃年高资深、官员则年轻得志的嘴脸便跃然纸上;同样用结合率A(B+c)=AB+Ac去解释“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互文意义,表达简洁意义丰富,效果不凡。

三、穿越古今生奇趣

用传统的对联形式去概括文意,既新奇有趣、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了《扁鹊见蔡桓公》,老师出具上联“数次请见,苦口婆心,扁鹊可谓忠智医”,要求对出下联,同学们听后,经过思考讨论,写出了许多下联:“几番拒绝,讳疾忌医,国王堪称愚蠢君”。运用对联等好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的思路得到了开拓,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增强了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

四、化繁为简含洁趣

总结文章的文意,如果不注意整个文章的内在脉络,就难免拖泥带水、冗长繁琐,失去把握全文思维情感的作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简要地概括每段的段意,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简洁之美。例如在讲解《春》一文的段意时,每一部分只用兩字进行归纳:一、盼春,二、绘春,三、颂春,这样编排,既节省时间,又易于学生记忆,使学生纠正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五、化静于动出活趣

语文课程的学习,如果仅仅限于知识的讲解,怎不让学生昏昏欲睡呢?活动课就可以采用“动”的方式,灵活机动地为学生提供更多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一些实际的语言知识并学会运用。如在公开课《自我介绍》完成预定训练后,老师鼓励学生与听课老师互相进行自我介绍,顿时,课堂上学生、讲课人、听课人相互间的距离拉近了,课堂气氛热烈空前。这样的实际训练,同学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胆量。

六、外为内用有大趣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单靠语文课堂难以巩固学习成果,我们还应鼓励学生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的趣味。如举行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辩论会、成语接龙等活动,真正把生活当成学习语言的大课堂,并乐于从中学到有趣味的语言。

当然,教师的观念更新,提高语言的感染力等固然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但灵活多变的教法是不断调动学生的兴趣的不二法门。

★作者单位:河南兰考县城关第二初中。

猜你喜欢

否定句趣味性素养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can have done用法小结
以画之名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趣味几何
学写双重否定句
Units 1—2句型转换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