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文言文教学浅见

2017-06-14王淑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意译现代汉语原文

王淑敏

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精华。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感觉都非常的困难。

由于初中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初中要求理解意思即可,高中翻译时要求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以高中文言文的学习变得繁重了,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呢?

一、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掌握文言知识。

1.借助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导入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比如学习《鸿门宴》时,课前播放一段《鸿门宴》的影视片段,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急不可待地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在学习《赤壁赋》时,配以音乐画面让学生阅读,学生感情时而激昂时而低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完成了背诵的任务。

2.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方法。课上,我采用听读、范读、领读、自由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比赛读……等方法,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意趣,理解课文的大意,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借助学生的想象分析课文,增强学生记忆,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项羽之死》细读思考:细心阅读复述项羽之死的过程,人们对项羽之死各有各的看法,结合课后的诗歌,谈谈你的看法(可以用诗、小小说、议论文、杂文等形式)学生们各尽其长、热情高涨、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这样既提高了他们学文言文的兴趣,又提高了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记忆力。

二、文言文的重点在于理解翻译,所以要掌握好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原则和方法

学生之所以对文言文有抵触情绪,大概还是因为古汉语的晦涩难瞳给他们的阅读理解造成了很大的语言障碍。其实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核心就是“译”,我们想尽千方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读懂文言文、翻译文言文。

首先,要掌握好翻译的标准: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不歪曲、不遗漏、不增减;平时学生翻译时做不到“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漏译、误译和赘译上。所谓“达”,就是指译文要通顺明白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用语习惯,做到字通句畅,不得出现病句。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语句要规范、得体、生动、优美,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流畅富有表现力,这是翻译较高层次的要求。

其次,要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就直译一词一句(除无实意的虚词外)。意译,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意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明,这时应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

再次,要學会文言文翻译常用的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比如: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物名、职称、器皿等,可照录不翻译。“删”: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比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这里的“树之”的“之”为衬字,起调整音节的作用,翻译时应该删去。“补”: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谓、宾以及介词等,从而使句意完整。“换”:翻译时应把文言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古今异义词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将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调”: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如:沛公安在?自觉调成“沛公在安?”“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特别是碰到古文中的修辞或典故时,更应学会变通地翻译。如:“金城千里”可译为:辽阔的国土,坚固的城池环绕,牢固可靠。

三、用学生喜欢的成语故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去学习古汉语知识

我国古代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往往被概括为成语。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刻舟求剑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后人把它们凝缩成成语。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四面楚歌、完璧归赵等;我们学习的文言文中也包括好多成语。一鼓作气、劳苦功高、缘木求鱼等……学生非常喜欢这些成语故事,我们鼓励学生准确地翻译这些成语故事,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效果更佳。

总之,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兴趣与教法一脉相承,密不可分。好的教法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兴趣又可以促使我们研究更好的教法。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作为教师就要千方百计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古文知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

★作者单位:河北孟村回民中学。

猜你喜欢

意译现代汉语原文
一起来吹牛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