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2017-06-14姜宏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名著文本教材

姜宏伟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生表现出阅读能力差,语言文字水平较低的现象。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以及经典名著的兴趣不浓。经典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忽视名著阅读的教学,那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对于教师来说就变得非常重要。

一、高中生名著阅读现状

通过我们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名著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一点,从各省的高考试卷中就可以看出。然而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一些高中生在阅读经典时的弊病逐渐暴露出来。

1.在阅读时只看重情节“热闹”

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会受到很多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在阅读名著时的彷徨和苦闷。由于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常出现阅读平庸化和感官化,这种一味的激趣阅读,只会放大阅读思考的痛苦,萎缩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2.预设主题的阅读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喜欢将参考书中对作品主题的预设当作一种模板,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过分求同,以为这样就是对名著的正确理解。

然而我们要知道,一篇文章表现了什么,是作者通过感性的素材而构建出来的。所以学生们在阅读时的思考也应该是丰富的。例如,在对李商隐无题诗的理解上,历史上就曾出现过很大的争议。纪昀认为这是在感慨人生际遇之艰辛,而到了近现代,许多学者却认为这是一首表达爱情哀怨的言情诗。从对诗的主题理解上来说,这两种诠释都无可厚非。因为文学作品本来就是一个多元的、立体的开放性系统。

然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总是遵照阅读指南中的观点和主题,然后在书中寻求一个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观点或者主题。珠不知,这种预设主题的阅读方式却也让经典名著的魅力尽失。

二、名著教学的尴尬现状

虽然我们已经加强了对名著阅读的重视,许多省份也者叻口大了名著阅读考查的力度。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却面临着诸多尴尬,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典名著编入教材缺乏整体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在教材改革方面,各省为了引导高中学生对名著的重视,也都适当增加了一些篇章。然而翻阅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名著大多都是节选的片段。如《红楼梦》中的片段《林黛玉进贾府》,《雷雨》的节选等。教材对节选片段的处理,让其失去了整体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也让学生在理解时,难以理解全书的情节结构、人物特点。另外,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也呈现出形式单一的情况。许多作品都是按照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故事梗概、思考与探索这样的结构进行编写的,这使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只满足于粗枝大叶的了解,而忽视了名著的内涵。

2.教师自身素养不高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该注重自身的素质水平。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却看到尽管有些教师已经看到了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教师本身的阅读素养比较欠缺,而且在课堂上引导组织能力不足。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一半的教师已经通读了教材里选用的名著,还有大部分的老师基本上没有阅读过原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阅读素养还有待提高。

阅读名著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阅读名著的能力很多学生也不具备,导致在课后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教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做好课后的追踪检查,不要让阅读名著成为了空头作业。

三、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用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说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要善于营造学生自主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才会得到提高。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泛读与精读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规范的阅读方式。例如,像《边城》《雷雨》这样的短篇名著,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只略观大意,知道文章的梗概即可。还有一些像《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学生能够看完已经不易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让学生了解人物谱系即可。而有些文章,教师则务必采用精读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经典内涵。精读要求“字训其义,句贯其旨,文循其脉,篇会其旨”,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名著的表达方式、总体布局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要让学生记住其中重要的章节,从而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形成自己的阅读观点。

2.影像阅读

许多经典名著都曾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妨也将这些影像运用到名著教学的过程当中。

作为文学文本的现代化表现形式,影响着阅读,并同文学文本相互缠绕,互相影响。文学文本和影像阅读在叙事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红楼梦》中“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这一片段,看书中的描写,我们就能感受到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心理变化,那种哀怨悲愤的氛围也营造得非常好。而在电影和电视剧中,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方式,运用镜头从时间的延續中进行画面转换,这一点与文学文本中的叙事顺序是相似的。

影像阅读使用图像声音作为传播途径,通过多维时空将文本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观看影像时,加深对名著的理解。除此之外,通过对影像作品的观看、分析、评判和领悟,也能把心灵上的体验转化为画面,让学生得到美感的进一步熏陶。

面对以上的种种问题,我们教师要不断思考,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经典名著的态度能够得到改观,并且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名著阅读教学不只是流于表面,而是拥有更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内蒙古阿荣旗一中。

猜你喜欢

名著文本教材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教材精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