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教学的课程特色

2017-06-14王青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经验交流文化

王青

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课堂是以教师深厚的文学素养为前提,以教师对文学文本的高屋建瓴的解读带动学生的参与。它是在学生鲜活的经验和教师已有的文化经验碰撞交流的过程中,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文化经验分享式课堂是源自生活、源自阅读、源自已有经验的,是在感性交流的基础上的领悟。下面就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课程的特色加以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一、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教学的课堂重在师生平等交流,文化共享

文化经验分享式课堂在推进的过程中,不重在对技巧和方法的强行归纳,而是注重对文本的解读是生命体验与文学体验的交流碰撞。

无论是什么文本,参与的学生必须以先验的阅读为前提,通过自己的阅读感知文本内容,带着疑惑和不解融入课堂,在课堂中,教师以个人的解读引领学生。尤其是在时代差异、人生观和价值观评判标准截然不同的时候,给学生以适时适事的指导,丰富学生的文学体验,拓宽阅读的视野。

以选修课对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幽冥世界的探讨为例。学生在阅读《聊斋志异》时,对幽冥世界的认识来自于生活中对鬼的民间表达。从儒家文化对鬼神的敬而远之,到百姓日常生活中把鬼当做不得已而敬畏的对象。学生很容易把蒲松齡的幽冥世界当作封建迷信而加以批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环境,介绍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的悲惨经历。让学生明白他在《聊斋志异》中以其超凡的想象力构筑了一个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目的是借抨击鬼世界来鞭挞人世,使这个幽冥世界成为人间社会的真实投影。我们才会透过那些离奇古怪的故事,看到人间的悲欢离合,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学生在充分了解了蒲松龄的用心以后,师生模拟着为蒲松龄写了一个颁奖词:

聊斋陋室,风可进,雨可进,风雨中看透世间冷暖;幽冥世界,鬼可亲,妖可亲,魑魅魍魉胜过冷漠人生。人鬼相杂,你挥笔间握起一把解剖刀,剖开封建思想的虚伪;花妖狐魅,你落寞时建起一座书斋,演绎着美好世界的和善。

二、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课堂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实施中重在培养批判性思维。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考力为目标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而这些要求是渗透在文化经验分享的课堂里的。学生与教师就问题的探讨和交流,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对时代的隔阂与误解的消除在诠释着对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课堂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中,注重培养思维的发展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以忠孝文化的讨论为例。近年来“国学”火热,但同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对此提出了批评意见。

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问题,比如读背、践行《弟子规》会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但会不会培养学生的驯化和服从。我们把针锋相对的双方的观点拿出来带领学生进行甄选和辨别,让学生明白基于不同政治建构基础上对人的不同的要求,学生就会明白以前的等级制度需要培养顺从的奴隶,而现在的平等制度需要培养的是良好习惯,在继承中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统文化的经典活在现在的魅力,不是要我们泥古不化,而是要在批判中继承。

三、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教学的课堂类型多样

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课堂的形式可以多样,有常规的课堂,在平时教学中点滴渗透。有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查与自愿报名组成的国学课程班,有以研发校本而开设的校本选修课,还有以研修游学活动为目的的流动课堂等。

1.国学课课程班的建立是为学校社团国学社而开设的课程

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中华书局合作,成立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基地。因为文化的体验是没办法用直观的方法显示出来,大家普遍反映参加国学班的同学更谦和有礼更为懂事,家长也反映自己的孩子不用逆反的极端方式懂得尊重和孝敬父母了。

2.开设提升文化素质的选修课

文学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意义,在于丰富其学识,滋养其精神。课题小组在成立之后,着手开设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选修课。先后开设《论语》选读、《谈狐说鬼话(聊斋)》《文化经典与智慧人生》《红楼梦》选讲、《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起源》等,这些内容从生活上从文学上从哲学上丰富学生的学识,开拓了视野。

3.读书会的交流

读书会的建立就是为师生提供阅读和交流的平台。读书会定期开展活动,学生可以到读书会提供的场地去自由借阅图书,然后同学共享,就一个主题进行交流和分享。这种深入阅读,可以格致自我,同伴交流,互助分享,也会促使人对要读的书产生更深层的兴趣,参与的感觉是无可替代的。

4.研学旅行文化经验分享式教学的特殊课堂

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教学的课堂也在旅途之上、体验之中。为了更有目的性,活动前选择线路、完备策划、查阅资料、了解当地文化,做足功课。旅途参与中分工协作,保证旅行的安全和活动的顺利开展。返校后撰写心得,诉诸文字,结集,把文化的体验化成文化的经验与分享。

四、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教学以教师的教育叙事、读书随笔的撰写为重要表现形式

教师用教育叙事的方式记录下生活的状态,一段时间后回顾思考,会发现这些教育叙事的故事,能使我们看到平时视而不见的事件中蕴含的意义。

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分享既可以在课堂上无障碍的交流。同时教师借助自己笔,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教师文化经验的分享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以撰写教育故事的形式,以自己的丰富的文化体验带动学生。

教师的读书是文化经验分享式教学的保证,读书笔记的写作是文化经验分享能力的内化和外显。教师写读书笔记和心得既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给学生垂身示范如何读书、如何表达及如何训练阅读。教师读书心得累积的多了,我们就装订成册,分享给学生同事和周围的人看。

教育叙事和读书笔记心得的撰写是把文化经验分享式教学落到了实处,是文化经验分享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要以自身的创作热情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

★作者单位:合肥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经验交流文化
如此交流,太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谁远谁近?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