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蹚平PVCR中国引领之路

2017-06-13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17年8期
关键词:骨科脊柱外科

文/本刊记者 黄柳

蹚平PVCR中国引领之路

文/本刊记者 黄柳

他突破脊柱手术禁区,从全世界认为的不可能中“蹚”出一条路,成就了PVCR中国引领世界的平坦大道。

推荐理由

厚积薄发,蹚平PVCR中国引领世界之路;孜孜不倦,摘骨科“皇冠”上脊柱矫形“明珠”,功到自然成。

解京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昆医大附二院”)骨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从事骨科临床工作30余年。2002年,他带领医院多学科协作团队,克服麻醉、输血、心肺功能支持等围手术障碍,突破脊柱手术禁区“重度脊柱畸形”,历时16个小时,成功实施了全国第1例“经后路全脊椎切除(PVCR)”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手术。

此后10余年,解京明主刀该类手术近200例,并创造了无1例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医学创举”,成为昆医大附二院名扬海内外的一张闪亮名片。

2013年,医院成功开办“美国侧凸研究协会(SRS)导师课程”,为SRS成立48年以来首次委托中国地区导师主办;2015年,第二届PVCR矫正严重僵硬角状脊柱畸形高峰论坛在医院召开,汇聚了来自美国、澳洲、韩国、日本、印度、土耳其等18位SRS会员及脊柱外科顶级专家,实现了PVCR应用体系世界范围的推广,更提高了我国脊柱外科在全球医学界的地位。

PVCR:中国引领世界

“2008年,我带领团队在中华医学会《脊椎外科杂志》上首次发表PVCR相关临床报道时,国内骨科领域反应冷淡,甚至出现不少反对的声音;但很快,随着病例的积累与临床治疗体系日臻成熟,一系列的论文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并引起了巨大反响,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解京明向《中国医院院长》介绍了自己开创的PVCR治疗体系在学术领域从“初啼”到收获认可的过程。

截至目前,解京明团队在国际顶级脊柱外科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41篇,国内核心期刊收录论文20余篇,SCI影响因子累计达99.173。

数目庞大的高水准论文,见证并助推了PVCR各个环节研究体系的建立与成熟,解京明自豪地说,“10余年积累,PVCR作为从前业界认为的‘不可能’术种,已经成为可行的,有完备临床、科研体系支撑的成熟术种,中国人带领世界脊柱外科攀登过了脊柱矫形的又一座高峰。”

首例PVCR手术,临床团队面临着麻醉、输血、心肺功能支持等重重障碍。解京明回忆道,“事实上,种种问题一直伴随着后来的每一例手术,但我们一个一个予以了克服,并给出了完备的解决方案。”

以出血为例,2002年的第1例手术,出血超过了1万毫升。“尽管手术被证明是成功的,但团队每一名成员都意识到,必须要解决出血的问题,否则后续手术伴随的风险会很大。”

经过两年摸索,团队成功将出血量控制在了平均7000毫升;5年之后,出血的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平均出血量降到了1500毫升。“围绕脊柱手术如何减少出血,我们就有专门的SCI文章,被国际学界认可。”此外,解京明介绍,在麻醉、呼吸等围手术关键环节,团队都有专门的研究成果发表。

结合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实际情况,即长期心肺受压迫、营养跟不上、体重严重偏低、精神抑郁等,团队也通过长期的跟踪、随访,发表了PVCR术后患者体重、肺功能变化等方面的学术文章。

而在PVCR骨科手术的核心部分,解京明独创了椎弓根螺钉“五步置钉法”,确保支钉成功,术中不移位;同时团队围绕手术监测、脊髓监测也构筑了系统的研究体系,足以形成示范,巩固了中国医疗团队在该领域的话语权。

一次在北京协和医院举办的脊柱外科学术交流会上,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年轻医生对解京明说,“我在国外时就认识您!”原来,这名医生在美国的导师,著名的脊柱外科专家Lenke教授一次手术中,打破以往常规,用了一种新的置钉法,并向学生解释说,“这是你们中国教授解京明的首创!”

回首自己20多年以来在脊柱矫形领域的倾心专研,总结PVCR取得的系统成就与至高的学术地位,解京明由衷感谢、感激患者对自己莫大的信任,“回想第一台PVCR手术,患者绝对是将生命交予我来进行一次‘赌博’!”正是这些患者的信任,以及解京明团队的不负信任,成就了PVCR的日臻完善。

2013年,“美国侧凸研究协会(SRS)导师课程”首次委托中国地区导师,在昆医大附二院成功开办。

结缘骨科 专情脊柱

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这是解京明给自己职业生涯的注释。选择学医、选择骨科,恰是这条路的起点,启程阶段,解京明走过了怎样的心路?

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年招录的大学生,选择学医,解京明的理由与当时大多数医学生无异,首先,医生社会认可度高;其次,少年时期对疾病感同身受,希望从事医疗让更多人享受健康。

“五年医学本科,读得相当辛苦,相比较其他专业,学医需要背诵、记忆的基础知识太多,需要应对的考试、实验也更多……”解京明坦言,毕业走出校门那一刻,没有留恋,“有的只是到医院一展身手的冲动。”

真到了医院,解京明却惊觉,“五年大学学的东西,离当医生差得简直太远;面对患者时,觉得完全不够用。”但在适应、跟师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解京明还选择了各学科中难度最高、挑战最大的骨科作为自己的专业,除了自己的性格因素之外,还受到当时所在医院——曲靖地区医院(现曲靖市人民医院)老骨科主任杨忠和的影响。

解京明介绍,整个外科学中,骨科的内容占了一半,涉及到表皮、肌腱、血管、肌肉、神经、关节、骨头等,对医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最高。杨主任作为上世纪50年代军医大毕业生,融汇渊博的专业知识与纯粹的医者精神于一身,在带教过程中令解京明折服,也让他立志做一名出色的骨科医生。

“从医三年后,我选择重返昆明医科大学攻读骨科硕士学位。”解京明回忆,抱着实践中的疑问和笃定的信念,三年全脱产的学习非常充实。

硕士毕业后分配至昆医大附二院骨科,解京明很快获得了非常多的临床操作、“上台”的机会,“受文革影响,六七十年代医院临床人才经历了很大的断层;高频度的临床演练中,我作为年轻医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渴望做更多的手术、见更多的患者。”

这期间,解京明经历了他早期从医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病例。一天早上他刚上班,“临近某工厂的一名工人也刚开工,就因失误被机器斩断了一只手。断掉的手被遗落在车间,工人被送到了医院我的诊室。”接诊后,解京明立刻要求工友从车间将斩断的手取来医院,“冲洗、消毒,缝补血管、肌腱,吻合神经,固定骨折……从早上9点做到第二天早上,整整24小时,工人这只手存活了!”

经此一役,解京明一方面收获了作为医生强烈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让自己的骨科综合知识与实操能力经受了高强度的检验。

同样在这期间,解京明开始明确自己感兴趣的骨科细分领域为脊柱外科。“90年代,经过大量相关手术如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脊柱肿瘤切除的磨练,我明确了脊柱为方向,1997年就发表过小儿脊柱矫形的论文;2002年以前,简单特发性侧弯脊柱矫形的手术每周实施量不低于3台,之后,我开始对重度脊柱畸形高度关注。”解京明同时介绍,从2004年之后,自己专做脊柱矫形手术,骨科其他手术“不做了”。

科室管理:定目标 搭平台

“在三甲医院,专业细分是必然的趋势。”解京明解释,不论从医生成长、成熟的规律看,还是从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对三级医院的定位看,都必然如此。

2002年,42岁的解京明众望所归挑起医院骨科发展重担,就任科主任一职。在科室管理岗位上,他给自己定了两大项任务:一是划分、发展亚专业;二是让每一个专业都有一支完备的人才梯队。15年过去,解京明不无自豪——这两大任务已基本完成。

划分三大亚专业为脊柱外科、关节与运动医学、创伤与骨病,既凸显了昆医大附二院骨科在昆明乃至西南地区有别于其他三甲医院的医疗特色;也很好地把握了骨科承接的患者需求。“后面两大专业,从疾病谱来看,患者需求更大,在总体骨科患者中占的比例很高。”解京明解释,尽管当前科室床位中约一半归属在脊柱外科,但另外两大专业床位使用率也超过了100%,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在科室鼓励亚专科发展、不遗余力搭建平台的背景下,关节与运动医学、创伤与骨病两大专业目前也建立起了完备的人才梯队。

人才梯队的完善程度为解京明所看重,对于低年资医生(副高以下),他会安排在三个专业组轮转,力求每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面;对于副高(含)以上医生,解京明鼓励他们朝更专的方向发展,通过多申报科研课题、参与科研项目提升自己的专业化程度。

“在职教育对医生来讲也至为关键,我鼓励科里年轻医生去攻读博士学位,为今后医学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做准备。”解京明还向记者介绍了自己接受在职教育的一段经历:

1997年,长期对社会科学保持关注的他报考了云南大学法学专业的在职硕士课程,历时三年的学习,填满了解京明从医之外所有的业余时间,但收获之丰也无以计量。尤其在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举证倒置对医疗从业者的巨大影响下,三年法学专业学习让解京明更熟稔法律的精神,懂得在具体的医疗环节处理中,如何在法律上“站得住脚”,做到无可挑剔。他感慨,类似PVCR这样的大手术,医生承担的法律风险可谓不小,但患者的需求、临床的提升都驱使自己要去做,“这个时候,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就会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畏手畏脚。”

法律专业的研习,对于解京明科室管理的帮助不言而喻,也是他异于多数科室管理者的地方。但与全国各三甲医院骨科主任相同,解京明也非常关注学科发展的重点支撑,比如康复体系的建立、比如临床科研成果转化等。

“康复是确保骨科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但很显然,目前系统的康复体系还没有建立;在医院,许多必要的康复甚至没有对应的收费项目。”解京明介绍,自己很早在病区开辟了专门的康复室,并安排3名护理专业人员在职学习并通过了康复师资格认证。当前这3名康复师主要在科室内从事术后患者的康复教育,但“接近免费提供”。他冀望政策可以给予康复医疗更完备的发展空间。

临床科研成果转化这块,解京明看好本届政府“全面创业、万众创新”倡导下,骨科临床科研成果可以加快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的器材与设备,“国内学科发展步伐加速的同时,配套的器材与设备靠进口、仿制已跟不上节奏,这方面,我们也需要举国家之力,加速顶层设计,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三十余年的真情奉献,三十余年的无悔岁月,三十余年的丰硕收获。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医生本质;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剑胆琴心,不断创新,以精湛医术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确保一方百姓平安。

猜你喜欢

骨科脊柱外科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