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叙事诗解读策略探寻

2017-06-12孔岚

启迪·教育教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叙事诗从军老兵

孔岚

2016年苏教版教材进行了改版,增加了不少文质兼美,具有传统典范作用的文章,这其中就包括增加了不少古代的叙事诗,仅七年级而言,就增加了三篇叙事诗。如何就这一类题材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这里以七年级上册新增的汉乐府叙事诗《十五从军征》为例,谈谈解读古代叙事诗的方法,与各位同仁相互切磋。

一、借助诗歌背景,梳理故事情节,提炼诗歌的主题

乐府诗的创作背景其实都是政治和战争影响下的产物,当时汉代从武帝开始,就频繁地发动战争,大量地征调行役戍卒,造成人民的大批死亡,也使很多家庭遭到毁坏。所以汉乐府的叙事诗中有大量反映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揭露与反抗,如《东门行》、《妇病行》等;或者是对战争和徭役的控诉与揭露,如《十五从军征》等。因此教学时可以通过诗歌的写作背景,去梳理故事的情节,提炼出诗歌的主题。

《十五从军征》中首句以“十五”与“八十”两个数字的巨大差距,写出了老兵从军时间之久,暗示古代兵役制度的不合理,让一个昔日风华正茂的少年郎在战场中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一别离家几十年,归家已是物是人非,可想而知其內心的感慨。一个“始”字表现出老兵有家难回的无奈和忧伤。让我们不禁思索,什么原因造成了老兵有家难回呢?莫过于是那无休无止的战争了。联想到汉武帝数次讨伐匈奴,虽则留下了赫赫威名,但透过功勋背后的却是无数家庭的离合悲欢。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在这样的穷兵黩武之下,百姓生产荒芜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这才引出了后面“松柏冢累累”的悲惨景象。经历过战争的刀光剑影,老兵熬过来了,支撑了老兵活着的信念莫过于对家人的眷念,然而当老兵带着期待重逢的喜悦回到家乡,迎接他的却是家人累累的坟墓,这是多么令人绝望啊!更可悲的是即使内心再忧伤痛苦却已无人倾吐,无人知晓。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就是这无休止的战争啊,至此文章的主题也就越发明朗了,文章的批判意味也就出来了。

二、借助诗歌意象,挖掘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中国古代诗歌讲究意境的创设,其中“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诗人常常借助于生活中的一些图景和一些具体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我们在赏析这一些意象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意象的象征义,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在《十五从军征》中作者选用了松柏来引出老兵家人那累累的坟墓,用野兔和雉鸡来表现旧居的荒凉和败落,用旅葵和旅谷来表现老兵回家无人照料的悲惨境遇,表达老兵内心的忧伤与痛苦,与之前的急切期待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故事更具有悲凉的意味。我们在讲解这些意象的时候,不妨找些与之相关的古诗文,通过意象的比较来挖掘意象背后的象征义,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三、 借助联想与想象,通过角色带入,感知人物内心

联想作为一项高级的思维活动,在诗歌运用中比较广泛。尤其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联想,跨越时间与空间,通过角色带入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内心的独白来揣摩人物的内心,更好地理解人物。

《十五从军征》中,当老兵看到昔日热闹欢乐的庭院却已蔓草荒芜,昔日和蔼可亲的家人却已变成累累坟墓,内心忧伤可想而知。为更好地感受老兵的心理,我借助联想与想象,让学生通过“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两句所描述的景象中去联想旧居的荒凉与败落,去想象当初的热闹与欢乐,想象家人其乐融融的景象,并通过指定两个不同的学生,开展过去与现在的两种不同的内心独白,形成这鲜明的对比,以哀景衬哀情,表现老兵内心的痛苦。同样在“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一句中,看上去表现的是老兵在做饭食,但在描写内心的忧伤之后出现这样的句子,着实让人疑惑,事实上,平静的外表掩藏的是内心的不平静,老兵想借作饭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想遗忘自己的忧伤。但是当做好饭后却早日没有陪着吃饭的人了,面对空荡荡的庭院,再次想起庭院内过去笑语欢颜的景象,老兵内心孤单寂寞无以复加。这也与文章末尾的“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的绝望无助的情感是一脉相承的。

四、 借助诗歌留白,发挥想象,引发读者思考

“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简单的说就是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艺术。多在书画艺术创作中采用。事实上文学作品中的“留白”手法运用的也很多。

《十五从军征》中作者把大量的文字表现老兵归家的过程,而对几十年的战争生涯却一笔带过,这样的留白让我们不由地想象战争的漫长与残酷,想象着老兵为能够回家而坚定的信念,这样在与后文归家后的累累坟墓才有了强烈的反差,引发读者的对战争的控诉。末尾的老兵的命运作者也进行了留白,这样一个茫然无助,孤苦无依的老人未来的命运如何呢?作者的留白让我们既揪心于老兵的悲惨遭遇,又引发我们对战争的反思,与百姓的幸福安乐相比,汉武帝一统匈奴的宏伟基业又算得了什么呢?

五、借助诗歌改写,培养学生创造力,提升教学层次

改写作为文学欣赏的一种手段,在诗歌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毕竟诗歌讲究的是意境,有些情感比较虚化,把诗歌描绘的画面通过叙事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可以使虚化的情感真实起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又可以让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感悟,诗歌的人物形象就会更为丰满,更贴近生活。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诗歌改写培养写生的创造性,提升教学的层次,使诗歌的意蕴在更广阔的空间丰富起来。

在《十五从军征》教学之后,我让学生对其内容进行改写,题材不限,有的学生改成了现代诗,有的改成了现代散文,还有的改成了戏剧。学生在结尾处的改写也很出彩,有的表现第二年春天坟墓又多了一座,有的改写为老兵又被抓去出征,开放式结尾的改写让孩子们对诗歌的悲剧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诗歌的教学尤其是古代叙事诗的教学,建议教师在注重诗歌叙事性特点的同时,依托情感教学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凸显文章的主题。

猜你喜欢

叙事诗从军老兵
送友人从军戏作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木兰从军
最适合从军的七大犬种
论象雄·曲旺扎巴的长篇叙事诗《罗摩衍那》
老兵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抗战时期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