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小学数学教材与苏教版教材的共性分析

2017-06-12施海燕

启迪·教育教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旧知笔算苏教版

施海燕

[摘要] 本文主要是借鉴英特班数学教学中的中外两套教材的教学内容,对其中的计算方面阐述两套教材各自的特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借鉴、相互融合。通过一些思考综合出更高效的,更符合学校实际教学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兴趣生活经验操作能力旧知迁移多样化练习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苏教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强调应该让学生在主动、愉快参与到计算的过程中,体会计算思维的魅力,品尝计算思维的乐趣。美国教材以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重视对数学计算的理解,保持对数学的欣赏和好奇心,去探索数学的规律。以探讨,操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对数学的理解。

我校以外交教学的Harcourt教材和中方老师教学的苏教版教材进行了对比研究和有效统整,或进行内容重组,或优化内容的呈现方式等,并通过对自身工作的反思或主动的设计与尝试来检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课堂。下面就个人对这两种教材在计算教学中的相同点做浅显的分析:

一、学有趣的数学,注重培养孩子计算兴趣

特级教师徐斌曾说:我们要给计算教学加点“甜味”。我认为学生感兴趣的课就是有“甜味”的课。有趣的教学情境,多样的教学活动是培养计算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学不是枯燥无味的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尤其是计算课。很多人一听到计算就觉得又是算,很单一的练习。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行为都是有动机引发的,欲望的诱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两种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教材中的很多题材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让学生轻松的理解意思。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从学生常用的小方块、小棒出发,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案例对比一】

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50-26,让学生根据数的组成边来思考,通过小棒的演示让学生理解50的个位上是0,没有办法减6,那它是怎样做的呢?可以拿一个“十”来减,这个“十”就是我们从5个“十”中借来的,然后引导学生如何写竖式。这样学生对计算的算理一目了然。

这是Harcourt教材中二年级的一道竖式计算,通过摆小方块让学生看到整十的和整十的合起来,一个一个的和一个一个的合起来。图文并茂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加。

二、学身边的数学,注重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生活经验是学生成为课堂学习发生的现实基础。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切感,让学生感受生活与课堂的密切联系。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新课标早就提出了让数学生活化的命题,细细想来,如果数学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孩子们能在数学中找到与他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我想他们一定会学得兴致盎然吧!

【案例对比二】

苏教版教材中《统计》一课中,利用生活中收集的电费发票,让学生帮我算一下这一年我家的用电量是多少。根据高峰和低谷的电费价格,如何才能更好地节约用电。这样的例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Harcourt教材中的一个解决问题,利用身边的废弃物,让学生来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学活动的数学,注重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这种教学理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多边活动的过程。

【案例对比三】

苏教版教材:在一年级教学《认识人民币》的时候,在班级开展小小商店,准备了很多学生喜欢的发夹、贴纸、卡通笔等。让学生扮演营业员和顾客,一个发夹3角,有的顾客给1元,应该找回多少?一枝笔1元2角,顾客付5元,应该找给她多少?如果只是给学生一个10-3或者是50-12这样的算式,对学生来说可能算起来更简单,但同时也很枯燥。也许学生在实践中发现5元去掉1元2角其实不是只有一种找钱的方法,可以是50-12=38角,也可以是5元减1元,然后再从4元中减去2角得到3元8角。学生可以从实践活动中找到自己的方法,体验一种活动的乐趣,这样的计算更有意义。计算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更应该是一种体验,一种乐趣。

曾经听过外教上的一节多边形周长计算的课,老师先出示几个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根据每条边的长度说一说这几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自己计算,为什么这样算。接着老师抛出生活中也有不少图形,我们一起去找找他们的周长。小组合作一起量一量八边形课桌的周长,必须每个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分工配合,有的有皮尺量,有的帮忙拉好尺,有的负责记录每条边的长度。有的负责计算。在外教的课上我们经常看到的不是学生规规矩矩的坐着听讲,有时在教室里快乐的合作实验或在激烈的讨论实验结果。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源头是动作与形象,据此发展的学习活动才能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每个学生轻松上路。

四、学有联系的数学,注重渗透旧知的迁移

在知识点的渗透中,都能通过适度的复习与再现,激活学生认识机构中的相关旧知,寻找新知的学习发生“生长点”。

新知之树植于有养沃土,复习旧知是为获得新知的重要前提。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的根基上产生的,新知总是通过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后获得意义的。

【案例对比四】

苏教版中教学《笔算三位数加、减法》一课时,让学生先计算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然后说说笔算的法则,接着在两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出示三位数的加减法,让学生根据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三年级的笔算看似难度更大了,實际上只是在数字上变大了,计算的原理是一样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在Harcourt教材中这样的旧知迁移更是常用的教学方法。这与它的教材编排有很大关系。它的编排内容范围广,几乎每个领域都会有所涉及。从低年级就有分数,有小数,有负数。每一学期是在原来了解的知识基础上在深入的探究。

五、学灵活的数学,注重多样化的计算练习

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程也强调,练习过程是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改变练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练习,使练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练习设计不能枯燥,应尽量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在解决问题后能获得成功体验。

【案例对比五】

苏教版设计的练习通常是以巩固为目的的,练习有易到难层层递进,圈一圈,画一画是常用的伎俩。有时会用故事的形式穿插进去,比如给小树上的计算找错误,帮助茄子老师算一算或者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计算。如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中的小组合作游戏:

Harcourt教材中的计算练习有着美国分层教学的特色,它不是纯粹的计算,更多的是给学生快乐,娱乐性和能力培养方面更突出。他们的练习正真的体现了因材施教。题目中会有难度不同的两部分题型,对于有能力的孩子可以挑战难度高的部分,对于能力稍微弱点的孩子可以选择基础部分完成。让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得到成功的快乐。根据中外国情的教学环境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二楼教材教学风格,会有很多不同的练习,有实践作业、书面作业、口头、听力作业、表演作业等各种类型。这样非富多彩的作业类型不仅能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和创造力,还能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

当然,苏教版和Harcourt教材也存在一些差异,两种教材各有特色,俗话说有得必有失,两者并无绝对的优劣,而我们在吸取经验过程中不能盲目西化。怎样将中西方的作业形式有效的融合才是我们最值得思考的。美国教学的创新和操作特色,苏教版的成熟体系和教学灵活。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我们要放眼看世界,将两套教材科学统整,不机械重复,让两套教材能相辅相成,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资源充分利用。

猜你喜欢

旧知笔算苏教版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口算 笔算 估算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
英语教学中旧知对新知的同化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苏教版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