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的相关分析

2017-06-10张汉卿

魅力中国 2016年30期
关键词:有效整合发展现状信息技术

张汉卿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科技的日益发达,各行各业都充分地运用信息科技提高现代化水平,因此,在民族地区的高校工科类的课程教学中也应该充分地整合信息技术,这样一方面能够满足高校工科类课程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促进高校工科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问题备受关注。本文首先讲述高校工科类课程的特点,然后分析当下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的现状,最后对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的有效整合提出有效的举措。

关键词:信息技术 工程类课程 发展现状 有效整合

在信息时代里,加强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科技上的应用,不仅能够能够培养工程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高素质工程类创新型人才,而且能够改善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工程类课程教学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当下的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工作开展的并不如意。因此,必须要通过分析高校工科类课程教学的特点,然后结合当下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的发展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整合方案,这样才能够开创我国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的新局面。

一、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通过民族地区高校信息科技与工科类课程的整合,在工科类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充分运用信息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枯燥的、单纯的讲解师教学转换为运用图片、画面、声音为一体的立体化屏幕演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而且能够让学生对工科类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工科类的课程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实用性的人才,因此,只有改变了传统枯燥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与主观能动性。所以,通过信息科技与工科类课程的整合符合工科类培养人才的特点,有效地改善当下工科类课程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另一方面,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求,培养工科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工科类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运用信息科技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建立起新型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使得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熟练的运用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符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需求,有利于培养我国工科类的创新型人才。

二、工科类课程的教学特征

工科类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工程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无论是具体从事规划、勘探、设计还是施工都需要的是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工科类课程的教学也存在其独特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本中理论知识比较多,但是却要求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在工科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工科类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有效地指导学生将来参加实际工作。所以在工科类课程的过程当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的多而且与实际工程的联系也比较紧密,这就体现了工科类课程的教学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灌输,必须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把掌握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因此,工科类课程的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中对于工科类人才的需求。

第二,工科类的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对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压力。由于我国信息科技的发展,我国各项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尤其是我国各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对于工程质量以及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工科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前沿的技术,如果课本落后就会导致工科类知识比较的陈旧,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参加工作时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因此,工科类的课本更换比较的快,这样就无形的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难度。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求教师及时的掌握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的改變教案,进行备课,以便讲授学生先进的工科技能以及理论知识。

三、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的发展现状

随着民族地区高校信息科技与工科类课程整合工作的不断开展,工科类课程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亦或者是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信息科技的应用提高了工科类课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但是也不难发现,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不高,而且各种设备不完善。由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信息科技的发展也比较缓慢,尤其是在高校的工科类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由于缺乏信息科技设备导致信息技术无法与工科类课程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工科类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应仍然比较低。由于信息技术的设备以及软硬件条件都不能够达到标准,高校的工科类课程教学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撑。另外由于民族地区本身的网络环境发展就不是很成熟,造成了高校中工科类课程教学中也缺乏良好的网络发展环境,直接影响到工科类课程教学与信息科技的整合。

其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比较低,导致了工科类课程教学中课件的质量也尚待商榷。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而且能够把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画面,对学生来讲更具有世界冲击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民族地区多媒体技术发展比较缓慢,导致多媒体制作的课件质量水平还比较低,大多数的课件只是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电子内容,缺乏设计,导致课件缺乏吸引力,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最后,对于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应用比较少。计算机网络课堂中知识是海量的,但是在民族地区由于计算机水平比较低,导致了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也不高。目前在运用网络知识时只是单纯的把网络知识与课程中的资源进行组合拼接,缺乏有效的创新和利用。如果网络资源不能够得到有效挖掘的话,就难以改变传统的学生居于次要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为了实现民族地区高校信息科技与工程类课程的有效整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举措,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的尝试: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进行信息科技与工科类课程的整合。为了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在进行整合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和预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堂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预习和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居于辅助作用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完善信息科技设备的软硬件设施,提升工科类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为了实现信息科技与工科类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必须要完善民族地区课程教学过程当中信息技术设备的软硬件条件。通过创造全方位的信息环境网络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在一起的视觉盛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工科类课程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先进科技的优越性,提高工科类课程教学的质量。

第三,创新举措,通过打造网络平台,优化网络资源,提高工科类课程教学的水平。

鉴于当下工科类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的现状,要采取创新举措的办法,通过打造网络学习平台,使工科类课程教学能够充分运用网络中的海量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及时地教授学生先进的工科技术。通过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及时的阅览各方面的信息,这样一方面突破了课本的限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先进工科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在网络平台中进行模拟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让学生及时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指导实践的专业技能,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出创新性、使用型的工科类人才。

总结

鉴于高校工科类课程的教学特点,为实現充分的运用信息科技,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然后充分地借助于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科技,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够忽视和代替实践训练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贾佳,康顺光.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24):55-56.

[2]张军宗.对民族地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及研究——以甘肃藏区学校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23):18-18.

[3]苏晓玲,刘凤祥.民族地区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改进策略[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3(5):197-198.

[4]张斌,张磊.高校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的价值发掘及相关课程整合方案研究[J].考试周刊,2015(87):129-131.

[5]张晗,刘露,杜元雄,等.基于课堂视频分析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的研究——以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5(45):232-233.

[6]苏春景,高亚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 2015, 25(3):43-49.

[7]范福海,郝艳玲,许鹏奎.对工科高校工程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8(1):86-89.

[8]赵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2):144-145.

猜你喜欢

有效整合发展现状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初探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