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猪胎次结构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2017-06-10张敏婕李文婷张萌萌朱穆真左福元吴克亮

中国畜牧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产仔数养猪断奶

陈 业,张敏婕,李文婷,张萌萌,朱穆真,徐 然,左福元,吴克亮*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资源与分子育种实验室,北京100193; 2.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 402460)

母猪胎次结构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陈 业1,2,张敏婕1,李文婷1,张萌萌1,朱穆真1,徐 然1,左福元2,吴克亮1*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资源与分子育种实验室,北京100193; 2.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 402460)

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决定养猪生产水平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胎次结构能够使母猪的繁殖性能在群体水平上达到最大化,但是目前适宜繁殖母猪的胎次结构并没有统一标准,而且在实际生产中各种因素也制约和影响着繁殖母猪群体的胎次结构。本研究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根据现代养猪生产的工艺和生产参数,以600头基础母猪为研究对象,重构商业万头猪场10年的生产过程,根据母猪的年生产能力(PSY)的大小,研究合理和适宜的繁殖母猪的胎次结构,为猪场制定母猪群体的胎次结构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当母猪群体第1~10胎的比例分别为3.40%、4.26%、12.48%、19.15%、19.93%、17.02%、12.70%、7.87%、2.48%、0.71%时,年产仔数和断奶仔猪数达到最高。

繁殖母猪;胎次结构;计算机模拟

中国生猪养殖业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养猪形态和模式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庭院副业养猪”形态比例逐渐减少[1-3],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出养猪“微利”的新趋势[4]。提高养猪生产效率是规模化生猪养殖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其核心在于高繁殖母猪的生产效率[5-7]。然而,母猪繁殖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众多,如母猪的生理状态、营养水平、遗传学因素、母猪的行为,以及母猪的环境、房舍结构和设备等[8-9]。

繁殖效率或生产力的度量指标比较多,常用指标是母猪的年生产力(Pigs Weaned / Mated Sow / Year,PSY),即每头繁殖母猪一年能提供断奶仔猪的头数。PSY不仅是度量繁殖母猪生产性能的指标,也是度量一个地区或养猪生产企业综合养猪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的指标[10]。丹麦是世界养猪水平最高的国家,其追求的PSY目标为35头[11]。而我国生猪PSY只有17~18头,与畜牧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12]。

影响母猪PSY生产指标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母猪的产仔胎次。一般来说,繁殖母猪在3~5胎时,其窝产仔数处于一个高峰状态,随后其窝产仔数逐渐下降,在商品猪场少数繁殖性能优良的母猪可利用至9~10胎[13]。大量研究显示,“卧狮型”为比较理想的胎次结构,即中间胎次(2~5胎)的繁殖母猪比例较高时,群体的总体繁殖生产效率会比较高[10]。

本研究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根据现代养猪生产的工艺和生产参数以及实际的生产数据,以商业养殖厂的600头基础母猪为研究对象,重构万头猪场10年的生产过程,根据平均PSY的大小,对繁殖母猪群体的产活仔数、产仔窝数等指标进行分析,探索合理和适宜的繁殖母猪群体胎次结构,旨在为猪场制定合理和适宜的胎次结构提供理论支持,为繁殖母猪群体的淘汰和更新、后备母猪培育模式和实际操作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计算机模拟的一个新建基础母猪600头的万头猪场。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根据现代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应用Fortran语言,重构了一个新建基础母猪数为600头的万头猪场10年的生产过程。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配种、妊娠、分娩、哺乳等生产环节。生产过程采用批次化管理,生产节律以周为单位。繁殖母猪生产采用均匀的生产模式,即每周平均产仔25窝,各生产工艺环节以及生产参数:

配种:断奶母猪5~7 d发情、配种,一个情期的配种率为95%,配种后14~21 d,进行第1次妊娠检测,空怀母猪检出率为90%,配种后28 d,进行第2次妊娠检测,空怀母猪的检测率为100%。

妊娠:配种后28 d,繁殖母猪转入妊娠舍,妊娠前期(50 d)流产率为10%,妊娠后期(90 d)流产率为5%,产前1周转入分娩舍(产房)。

哺乳:繁殖母猪在分娩前1周转入分娩舍,哺乳期为28 d,每头母猪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按照产活仔数的93%的指标计算。不同胎次母猪的生产参数如表1所示。

2 结 果

2.1 各年份繁殖母猪产仔窝数以及总产仔窝数、总产活仔数 根据计算机模拟重构的10年的繁殖母猪生产情况,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新建的万头猪场,在前3年繁殖母猪只有部分的胎次,从第4年起,繁殖母猪群体出现1~10胎的完整胎次情况。第2年时的总产活仔数和平均每窝的产仔数最多,但是第2年每胎的胎次结构还不完整(仅1~5胎)。前3年胎次结构均不完整,因此前3年数据不符合现代猪场繁殖母猪胎次结构的实际情况。所以,在1~10胎次结构完整的情况下,第6年的生产性能最好,总产活仔数为16 291头,年产窝数为1 410窝,平均每窝产仔数为11.55头,平均提供断奶仔猪数10.28头。

2.2 不同胎次的繁殖母猪窝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的比较 通过统计10年间繁殖母猪的繁殖性能,由表3可知,第4胎和第5胎的平均窝产活仔数和平均窝断奶仔猪数达到最高峰值,分别是12.01、12.01头以及11.17、11.17头,第6~10胎繁殖母猪的平均窝产活仔数和断奶仔猪数逐渐降低。

2.3 各年份繁殖母猪更新率的研究结果 由图1所示,不同年份的繁殖母猪更新率不同。在第4年,母猪更新率达到最高。对研究结果进一步计算,每年的年更新率为24.22%。

2.4 最佳胎次结构的研究结果 通过模拟实验对10年各年份猪场繁殖母猪的产活仔数的对比分析,发现第6年度的生产性能最高(表2),而此时第5胎的母猪比例最高,其次是第4胎的繁殖母猪。从第5胎开始,随着胎次的增加,繁殖母猪比例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第10胎的母猪比例最低(图2)。

表1 不同胎次繁殖母猪预定的淘汰率和产活仔数

表2 模拟猪场各年份的各胎次分娩窝数、总产仔窝数、总产活仔数、总断奶仔猪数

从图2可以看出,第3~6胎繁殖母猪所占比例比较高,共计68.58%,大于50%。结合表2和图2发现,第1胎母猪数占总胎次母猪数的3.40%,第2胎占4.26%,第3胎占12.48%,第4胎占19.15%,第5胎占19.93%,第6胎占17.02%,第7胎占12.70%,第8胎占7.87%,第9胎占2.48%,第10胎占0.71%时,繁殖母猪的群体胎次结构达到适宜和合理。

表3 繁殖母猪不同胎次平均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研究结果

图1 不同年份繁殖母猪的更新率

图2 繁殖母猪的最佳胎次结构

3 讨 论

3.1 繁殖母猪年生产力分析 经过多年的选育工作,高繁母猪每次排卵数可以达到20个,繁殖母猪的妊娠期为115 d,哺乳期为21 d或28 d,断奶发情间隔是5 d,受胎率为100%;胚胎死亡率与哺乳仔猪死亡率都为0,所以繁殖母猪一年能产2.6窝,因此繁殖母猪的PSY最大理论生理潜能是52头。

在实际的养猪生产中,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PSY不可能达到理论值。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在2012年PSY达到24头,2014年的PSY平均为25.30头,其中生产水平处于前10%的猪场,PSY能达到30.10头[8]。北京市养猪创新团队提出在“十三五”示范猪场的PSY达到22头,根据本研究的实验结果,以及国际养猪水平发达国家的养猪实践,此目标肯定能够实现,但是需要以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达到新的台阶为前提。

3.2 繁殖母猪群体适宜和合理的胎次结构分析 本实验根据养猪工艺和生产数据,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重构新建万头猪场10年的生产过程得到母猪繁殖母猪群体适宜和合理的胎次结构。研究结果呈“卧狮型”,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0]。

本模拟实验中繁殖母猪各胎次的淘汰率是根据养猪生产需要进行设定:第1~5胎次的繁殖母猪的淘汰率主要是根据各种原因被动淘汰;高胎次繁殖母猪(第6胎以及6胎以上)的淘汰率是根据发挥繁殖母猪群体最大生产效率而进行主动淘汰。在实际育种、生产中,后备母猪的合理选留是保证猪群繁殖性能、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14]。而较短的胎次结构对后备母猪的需求较大,从而提高了饲养后备母猪的成本,在计算中得出的结果显示,第10胎产仔平均数也是高于头胎产仔数,因此,将胎次结构选择为最大10胎,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因饲养后备母猪带来的成本提高。

3.3 繁殖母猪适宜的更新率分析 繁殖母猪群体的适宜更新率和后备母猪的培养模式影响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其中关键因素包括繁殖母猪的更新、与之相关的后备母猪培育和管理模式[15]。据报道,PIC推荐的繁殖母猪年替换率为40%~50%,排名前25%的猪场为56%,以期淘汰低生产性能的繁殖母猪[7]。然而,由于繁殖母猪的培育成本和追求养猪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繁殖母猪的在群时间要求在3胎以上,或繁殖母猪的全程繁殖性能(LifetimeProductivity)至少达到30~40头。

后备母猪的培育目标达到产仔3胎的母猪达到75%以上。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若培育技术不当,后备母猪在前3胎的淘汰率达到40%~50%,第2~5胎的繁殖母猪淘汰率需要达到50%以上。后备母猪培育单元(Gilt Development Unit,GDU)后备母猪的培育目标和标准:分娩率达到92%以上,窝产仔数至少12.8头,第3胎的在群率达75%以上,全程的产仔数大于55头。

4 结 论

繁殖母猪的PSY是养猪生产提质增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养猪生产企业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核心竞争力。合理和适宜的繁殖母猪胎次结构是提高繁殖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措施,繁殖母猪的胎次结构呈“卧狮型”,2~5胎的繁殖母猪所占比例至少达到50%,才能较好地使繁殖母猪的生产力处于高峰状态。

[1] Xiao H, Wang J, Oxley L, et al. The evolution of hog production and potential sources for future growth in China[J]. Food Policy, 2012, 37 (4): 366-377.

[2] Qiao F, Huang J, Wang D, et al. China's hog production: From backyard to large-scale[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6, 38:199-208.

[3] 中国畜牧兽医年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畜牧兽医年鉴[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4] 陈瑶生, 王健, 刘小红, 等. 中国生猪产业新趋势[J]. 中国畜牧杂志, 2015, 51(2):8-14.

[5] Jr K H Mathews, Jones K G, Mcconnell M J, et al. Tradeadjusted measures of productivity increases in US hog production[J]. Agr Syst, 2013, 114(1):32-37.

[6] Tian X, Sun F F, Zhou Y H.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its determinants in China’s hog production[J]. J Integr Agr, 2015, 14(6): 1057-1068.

[7] 赵庆友, Angel A C M. 母猪胎次管理与淘汰[J]. 今日养猪业, 2016, (4): 52-54.

[8] Kraeling R R, Webel S K. Current strategies for reproductive management of gilts and sows in North America[J]. J Anim Sci Biotechnol, 2015, 6(1): 3.

[9] 朱世平. 胎次对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8): 197-200.

[10] 陈荣达. 商品场母猪合理的胎次结构与淘汰[J]. 猪业科学, 2015, (10): 44-45.

[11] Willems J, Grinsven H J M V, Jacobsen B H, et al. Why Danish pig farms have far more land and pigs than Dutch farms? Implications for feed supply, manure recycling and production costs[J]. Agr Syst, 2016, (144): 122-132.

[12] 曹迎春, 陈铁桥. 繁殖母猪胎次与生产性能及疾病的关系[J]. 畜牧与兽医, 2003, (3): 25-26.

[13] 吴可真, 刘炎伦, 郭信勇. 母猪胎次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0, (2): 25-26.

[14] 李晓霞, 曹平华, 禹学礼. 胎次和配种季节对PIC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 家畜生态学报, 2013, (6): 40-43.

[15] Patterson J L, Beltranena E, Foxcroft G R. The effect of gilt age at first estrus and breeding on third estrus on sow body weight changes and long-term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J]. J Anim Sci, 2010, 88: 2500-2513.

Study of Sows Herd Parity Structure on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CHEN Ye1,2, ZHANG Min-jie1, LI Wen-ting1, ZHANG Meng-meng1, ZHU Mu-zhen1, XU Ran1, ZUO Fu-yuan2, WU Ke-liang1*
(1.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2.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2460, China)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sows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level and efficiency of pig production, and reasonable herd parity structure make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sows to reach the maximum at the population level. At present, the herd parity structure of sows does not have a unified standard, and various factors in actual production also restrict and affect the herd parity structure of sows. In this study, we used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and production parameters of modern pig production, to research a pig farm which had 600 breeding sows production data for ten consecutive years. According to PSY (productivity per sow per year ) , put forward a reasonable and suitable herd parity structure for breeding sow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herd parity structure for the first parity to tenth parity is 3.40%, 4.26%, 12.48%, 19.15%, 19.93%, 17.02%, 12.70%, 7.87%, 2.48%, 0.71% .

Breeding sows; Herd parity structure; Computer simulation

S828.3

A

10.19556/j.0258-7033.2017-06-032

2017-02-14;

2017-03-21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项目(BAIC 02-2017);“长江学者创新团队”项目(IRT1191)

陈业(1992-),男,四川德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E-mail:chenye5407 @163.com

* 通讯作者:吴克亮,E-mail:liangkwu@cau.edu.cn

猜你喜欢

产仔数养猪断奶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影响母猪产仔数的疫病有哪些
宝妈给孩子断奶“心如刀割”该怎样断奶才更好呢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