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向协调护理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回流功能的影响

2017-06-09吴永红贡浩凌魏建霞

护理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淋巴患肢上肢

吴永红,贡浩凌,魏建霞



双向协调护理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回流功能的影响

吴永红,贡浩凌,魏建霞

[目的]探讨双向协调护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病人的术后护理对上肢淋巴回流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科收治的乳腺癌病人中选取实验对象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病人均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双向协同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评估两组病人的上肢水肿情况、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自我护理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发生上肢轻度水肿14例、中度9例、重度2例,对照组发生轻度11例、中度18例、重度6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功能恢复优42例、良13例、差5例,对照组功能恢复优29例、良14例、差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自我护理量表评分各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人采取双向协同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病人面对治疗和护理的态度,有效降低由于淋巴回流不畅引起的患肢水肿,同时可提高护理质量。

协同护理;乳腺癌;淋巴回流功能;上肢水肿;上肢功能

随着生活环境逐渐变化以及繁重的生活压力影响,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同时发病逐步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对于因为一定原因诊断延迟或者病情已发展到晚期的乳腺癌病人,手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乳腺癌手术后诱发的上肢淋巴回流不畅造成的淋巴水肿是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并发症[2]。协同护理是一种以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互动沟通的护理管理模式[3]。本研究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到乳腺癌病人的术后护理中考察对上肢淋巴回流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1月从我科收治的乳腺癌病人中选取女性病人120例。所有病人均对本研究知情,所涉及实验方案均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并通过。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病人60例,两组年龄分布、病程以及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1.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对病人和家属宣教手术的主要目的和方法,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减轻病人担忧和恐惧心理。术后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常规护理:①控制手术后的患肢肩关节活动以便术后伤口愈合。②进行阵痛护理,预防手术创面周围感染发生。③制定康复计划,进行按摩护理和适当的康复锻炼,指导病人进行摸耳、患肢爬墙等练习,注意预防相关并发症[4]。

1.2.1.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执行协同护理模式:①针对病人的病情从科室中抽调专业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医护人员组成专业护理小组。②制定相应护理计划。③相关医护人员对协同护理的护理模式进行相关培训,对乳腺癌根除术后护理中注意事项以及手术对于病人上肢淋巴循环造成的影响进行相关权威文献的学习,同时掌握在护理中对创口和术后上肢适当的护理方法和测量上肢周长的方法。进行按摩培训,并使其掌握避免水肿加重的护理注意事项。④术后每日定时为病人进行上肢按摩,抬高患肢,促进淋巴回流。在正确评估淋巴水肿情况,保证皮肤无破损情况下,病人取平卧位,护理人员从耳后到侧颈部向锁骨淋巴区,手术切口上方向健侧胸部,切口下方向腋下至腹股沟淋巴区,上臂内侧向肘部外侧以及背部和三角肌上方进行按摩[5]。⑤结束培训后,医护人员对病人和家属在术前和术后进行充分的心理辅导,降低病人的恐惧和对疾病的绝望感,提高病人配合治疗的积极性。⑥及时和病人家属沟通,普及手术和协同护理相关知识和意义,发放反馈表,调查病人及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掌握较差的病人家属进行重点宣教。⑦向病人家属传授按摩方法,鼓励进行自主操作护理。⑧叮嘱病人和家属进行生活护理,注意患肢的保护,示范正确的护理方法,避免患侧上肢受到重压(包括血压测量),对病人家属普及淋巴回流不畅的相关临床表现,有计划安排病人术后进行避免负重的康复训练,进行适当的自主性功能锻炼。⑨医护人员随时和病人家属定时双向反馈康复或者自主锻炼的情况,进行充分互动,对不良状况进行及时处置,避免情况恶化。

1.2.2 评价指标 6个月后通过上肢手臂的水肿情况评价淋巴回流情况,同时对上肢的功能恢复进行考察,具体方法如下:在病人手臂上选取5个测量点进行周径测量,分别为患肢腕横纹处、腕部上端10 cm、肘部下端5 cm、肘部以及肘部以上10 cm处分别测量周径,同时和健侧相应部位进行对比,周径差>2 cm视为水肿。水肿的严重程度按照如下标准进行分级:<3 cm为轻度水肿,3 cm~5 cm为中度水肿,>5 cm视为重度水肿[6]。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按照如下标准进行评定:外展能达到180°,旋转达到360°,上举比术前相差5 cm的病人评定为优;外展可达到150°,旋转可达到300°,上举比术前相差10 cm的病人评定为良;外展达到90°,旋转达到270°,上举和术前相比差距>20 cm的病人评定为差。应用自我护理量表对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分,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以及自我概念方面,43个条目进行评分[7]。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患肢水肿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患肢水肿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病人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例(%)

2.3 两组病人自我护理量表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自我护理量表评分比较±s ) 分

3 讨论

3.1 乳腺癌术后淋巴回流研究现状 目前普遍认为手术和放化疗是造成上肢淋巴回流不畅和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愈合形成的瘢痕以及腋窝清扫均会造成淋巴性水肿。一般情况下乳腺癌术后的短暂水肿可以自行消退,若淋巴液聚集滞留在患肢间隙即形成不能完全消退的水肿或再次发生的水肿,即淋巴性水肿[8]。此时组织间隙液中的高蛋白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容易诱发术后皮肤感染等并发症。特别是接受根治手术的病人,由于破坏了上肢淋巴回流系统的完整性,造成淋巴不能充分回流,间质液蛋白浓度增高,从而表现为上肢水肿。另外,淋巴的回流不畅也会阻碍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在体液免疫中的循环,诱发术后免疫力低下,增加感染概率,加重术后上肢水肿程度[9],会给病人的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响[10]。

由于术后上肢淋巴回流的好坏影响病人后期的生活质量,因此采取合适的护理手段并尽早开始康复锻炼,有助于乳腺癌术后的上肢功能恢复[11]。病人的精神状态对术后上肢康复性训练具有显著影响,心理状态较差的病人对术后康复锻炼处于消极状态,从而导致术后护理和康复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加重淋巴循环障碍程度,加重上肢水肿程度[12]。目前已有相关研究者将健康信念模式等概念引入到乳腺癌病人术后的淋巴水肿预防和护理中[13],通过给病人和家属宣教相关的治疗护理概念以及建立相应的教育概念框架,降低护理中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3.2 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 协同护理模式最早根据Orem的自理理论提出[14],围绕专项护理管理根据现有的医疗设施和人员配备条件,带动病人和家属参与到共同管理的过程中,提高病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强化护理的作用,提高护理质量。目前国外主要用于改善调节病人的精神状态,促进病人积极配合护理治疗[15],并控制相关风险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6]。

本研究中组成专项护理小组首先对病人以及家属预先进行充分的心理干预,使其充分了解手术相关过程以及术后进行肢体训练的必要性,为术后的护理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增进医患间的关系和互动,使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反馈和校正,提高护理中的交互性,促进上肢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此外,对病人家属进行包括对上肢的按摩操作较为全面的培训,使其掌握了护理中相关的注意事项。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病人发生水肿的例数多于观察组,说明在临床护理中,相应的按摩护理肢体措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明显促进了术后上肢淋巴循环,进而为后期的上肢功能恢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行协调护理的病人只出现5例上肢功能恢复较差,进行普通护理模式的对照组17例病人上肢功能恢复不良;且观察组的自主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护理中家属的积极配合和充分的自主性护理操作也有助于促进上肢淋巴回流。

同一般的临床护理相比较,双向协同护理更加强调病人和护理小组成员整体双向的互动,病人家属转被动为主动,对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更加具有预见性,使观察组发生淋巴水肿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助于术后上肢功能的恢复,因此观察组病人的上肢功能恢复也更加良好。双向协同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术后淋巴回流不畅造成的水肿,有助于上肢功能更加全面的恢复。

[1] 徐乐,何琳,陈涛,等.乳腺癌超声图像特征与ER、PR、CerbB-2的相关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2):182-186.

[2] 瞿礼华,闻亚军.协同护理模式在门急诊患儿留置针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22):181-183.

[3] Wozniak L,Soprovich A,Rees S,etal.Contextualiz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 collaborative care model for primary care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depression(teamcare):a qualitative assessment using RE-AIM[J].Canadian Journal of Diabetes,2015,39:S83-S91.

[4] 卜彩菊,何英煜,刘琴,等.全程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2A):436-439.

[5] 殷萍.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患者应用患肢加压与手法淋巴引流按摩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19(14):53-54.

[6] 黄中英,朱晓丽,颜君,等.徒手淋巴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5(17):2910-2913.

[7] Kearney BY,Fleischer BJ.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J].Research in Nursing & Health,1979,2(1):25-34.

[8] 马桂凯.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D].蚌埠:蚌埠医学院,2014:1.

[9] 张保宁.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预防措施及治疗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7):723-727.

[10] 张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生活质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1.

[11] 吴燕,颜君,张丽娟,等.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4):503-506.

[12] 黄利群.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149-150.

[13] 段艳芹.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预防效果的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1:1.

[14] Lott TF,Blazey ME,West MG.Patient participation in health care:an underused resource[J].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92,27(1):61-76.

[15] DeJesus RS,Howell L,Williams M,etal.Collaborative care management effectively promotes self-management:patient evaluation of care management for depression in primary care[J].Postgraduate Medicine,2014,126(2):141-146.

[16] Chwastiak L,Vanderlip E,Katon W.Treating complexity:collaborative care for multiple chronic condition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2014,26(6):638-647.

(本文编辑孙玉梅)

Inulence of two-way coordination nursing on upper limblymphatic reflux function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u Yonghong,Gong Haoling,Wei Jianxia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su University,Jiangsu 212000 China)

吴永红,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212000,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贡浩凌(通讯作者)、魏建霞单位:212000,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信息 吴永红,贡浩凌,魏建霞.双向协调护理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回流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16):2034-2036.

R473.73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6.035

1009-6493(2017)16-2034-03

2016-06-03;

2017-05-05)

猜你喜欢

淋巴患肢上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