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对脑瘫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

2017-06-09伍宝银粟愿学

护理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脑瘫流程康复

伍宝银,粟愿学



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对脑瘫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

伍宝银,粟愿学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传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训练。治疗前后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表(ADL)及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FMFM)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两组ADL及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更加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脑瘫;精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严重影响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作业治疗来改善脑瘫儿童的精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2]。随着康复医学不断发展,引导式教育将脑瘫患儿以“全人”来看待[3]。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即将教育课与大运动、精细动作、感知、日常动作、语言及音乐课融合于一体,利用半天时间流程式完成当天的教学训练计划。本研究旨在观察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即精细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为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6月住院脑瘫患儿100例,均符合2006年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定义和分型标准[4]。入选标准:①月龄20个月~60个月;②所有入选者的患儿家属自愿并知情同意;③半天流程课期间未接受其他外科手术或缓解肌肉痉挛等药物治疗。排除标准:①因家属或患儿原因不能连续坚持6个月流程课训练;②家长康复依从性差;③各种原因造成资料收集不完整;④听力障碍及重度智力低下者。观察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35.8±22.3)个月;脑瘫临床分型:痉挛型39例,不随意运动型4例,肌张力低下型2例,混合型5例;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5.6±23.4)个月;脑瘫临床分型:痉挛型38例,不随意运动型5例,肌张力低下型3例,混合型4例。两组脑瘫患儿性别、年龄、脑瘫的临床分型、GMFM88项(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和Gesell(格赛尔)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儿每天进行基础治疗(运动、作业、语言)和传统康复治疗(如理疗、针灸、按摩及穴位注射)。观察组在以上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具体训练方法以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框架中的活动和参与能力为指导[5],根据不同患儿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依据年龄、大运动水平、认知水平及上肢功能水平编排班级,每个班患儿6人~8人,以植物或水果来命名班名,如芽芽班、苗苗班、葡萄班、草莓班、苹果班。每个星期上5次半天流程课,每天4节,每节30 min,课时内容有体能、认知、手工及音乐课,中间安排课间操及日常动作训练(洗手、进食、穿脱衣裤、鞋袜等)。一般利用上午由家长带领患儿在引导课教师指令下完成集体课内容。引导课教师将每个班级的大运动、精细动作、感知、日常动作、语言和音乐融合或设计成游戏互动来训练,一般1个星期内,课时、上课内容、上课顺序保持不变;1个月内,根据孩子们对流程课的理解掌握程度再做微调。上课形式:每节课前留10 min给家长做好孩子上课前准备,如排空大小便、兜好尿裤等;教师摆好桌椅,备好教具;包括上课前热身拍手动作及唱《两只老虎》歌,每次下课唱《再见》歌,通过儿歌、游戏与音乐等激发患儿兴趣,促使活动紧贴现实生活,并让患儿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开展全方位的教育训练[6-7]。另外,针对不同患儿在给予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的同时适当进行传统康复治疗。

1.3 疗效评估 两组患儿入院后1周内都进行粗大运动、智力测试、精细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对照组予以传统康复治疗,治疗6个月给予复评;观察组用半天流程课的引导式教育+传统康复治疗,治疗6个月也给予同样复评。评估工作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固定的评估老师进行操作,避免产生误差。患儿住院6个月后,采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制定的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8]、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ADL)[9]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MFM、ADL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脑瘫是患儿致残的主要原因,不仅影响了患儿的正常发育,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10]。全球范围内,脑瘫发病率为0.1%~0.5%[11],我国大致为0.4%[12],并呈逐年递增趋势。近年来,脑瘫康复治疗技术迅速发展[13]。现代的康复技术有运动、作业、语言等;传统的康复技术有按摩、针灸、熏蒸、耳穴及穴位注射等。目前,尚无治疗脑瘫的特效药物或特效疗法。国内外许多学者应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研究,目的为了改善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汤敬华等[14]研究显示,脑瘫患儿通过小组式作业治疗可提高精细运动功能。李倩等[5]研究用手-臂双侧徒手强化训练治疗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取得了很好疗效。引导式教育是融汇了康复医学、心理学、神经学与教育医学等学科知识的一种康复教育体系。目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研究指出,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应用引导式教育具备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地使患儿的智能、语言与体能活动得到同步的发展[15]。引导式教育与传统康复手段相结合能促进儿童智力发展、提高日常生活能力[16]。但需要说明的是,国外进行的引导式教育均为全天候的引导式教育,引导员负责孩子所有的教育、发展和大部分的日常护理工作[17],此种情况在国内尤其医疗机构内进行,目前尚不现实[18]。通过以上实验证明,小儿脑瘫康复探索利用半天流程课形式的引导式教育同样对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半天流程课引导式教育训练适用于南方康复机构或社区进行推广。由于它的疗效与全天候引导式教育疗效相似,其运行方式值得南方医院或社区康复机构参考。因病例数及其他条件所限,这批孩子上学以后及工作生活质量情况、长期疗效有待于跟踪观察,可以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 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等.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9):1520.

[2] 谭玮玮,陈国治,张明武,等.采用小组形式开展作业疗法治疗学前脑瘫儿童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10):915-917.

[3] 唐久来.儿童脑性瘫痪引导式教育疗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497-7499.

[4] 陈秀洁,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5] 李倩,候梅,解清云.以ICF为框架解析脑瘫儿童作业疗法新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1):898-900.

[6] 王小宁,丁奇,龚勇,等.脑瘫儿童应用引导式教育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10(25):44-45.

[7] 刘冬芝,马彩云,孙瑞平.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智能发育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29(12):100-102.

[8] 史惟,李惠,王素娟,等.用Rasch分析法初步制定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5):289-293.

[9] 恽晓平,于兌生,丁伯坦,等.康复疗法评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437-438.

[10] 尤秦雨.作业疗法促进脑瘫患儿康复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2013,9(上):4871.

[11] 李得炎,张兰亭,尹彪中,等.小儿脑性瘫痪治疗与康复工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

[12] 叶碎林,常义,赵晓丽.脑性瘫痪的外科治疗和电生理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7):727-728.

[13] 张备,孙莉敏,朱俞岚,等.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65-68.

[14] 汤敬华,朱琳,徐磊,等.小组式作业治疗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2016,31(1):11-13.

[15] 夏剑萍,汪立平.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6):125-126.

[16] 张国勋,成莲英,陈乐云,等.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康复中的价值[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1):1068-1069.

[17] Franki I,Desloovere K,De Cat J,etal.The evidence-base for conceptual approaches and additional therapies targeting lower limb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a systematic review using the ICF as a framework[J].J Rehabil Med,2012,44(5):396-405.

[18] 袁俊英,朱登纳,孙二亮,等.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和Gesell发育测试结果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36(10):761-764.

(本文编辑孙玉梅)

Influence of half-day flow course of guidance education on upper limb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u Baoyin,Su Yuanxue

(Guilin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Guangxi 541002 China)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资助项目,编号:Z2015046。

伍宝银,主管护师,专科,单位:541002,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粟愿学单位:541002,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

信息 伍宝银,粟愿学.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对脑瘫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16):2008-2009.

R473.74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6.024

1009-6493(2017)16-2008-02

2016-10-31;

2017-05-03)

猜你喜欢

脑瘫流程康复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析OGSA-DAI工作流程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