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护生归属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7-06-09刘化侠李长红

护理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归属感条目量表

宿 婷,刘化侠,林 桦,李长红,田 靖,安 然



本科护生归属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宿 婷,刘化侠,林 桦,李长红,田 靖,安 然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归属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生归属感水平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般归属感问卷、社会联结量表、修订版UCLA孤独感量表、自尊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以便利抽样法,对在校389名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389名护理本科护生中,归属感整体得分为(63.16±11.23)分,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占88.24%;社会联结和孤独感是影响本科护生归属感的因素。[结论]本科护生归属感水平中等偏上,并受社会联结和孤独感因素的影响。

归属感;社会联结;孤独感;护理;本科护生;影响因素

归属感指个人自觉被他人或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是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归属的满足对人们的认知过程、行为反应、心理健康及幸福感会产生重要影响[1]。国内学者对于归属感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护生实习期间的临床归属感以及护士的职业归属感等方面,而对在校本科护生的归属感研究则比较缺乏。研究证实,本科护生在校及实习期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归属感缺失,归属感对护生的学习动机、态度、信心会产生积极的影响[2]。因此,本研究旨在从本科护生的归属感出发,运用一般归属感问卷调查探讨本科护生的归属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护理教育工作者及护理管理者开展心理教育、改善本科护生的归属感水平、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根据样本量的选取原则:样本量为编译问卷题项数的5倍~10倍,拟发放120份问卷。考虑到样本流失问题,于2015年6月—7月随机选取山东省两所大学护理学院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400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统一发放一般归属感问卷。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大学专业为护理;年龄≥18岁;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护生;沟通交流正常,能顺利完成本次调研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存在心理障碍者;伴有精神疾病及记忆认知损害者;不愿参与此次研究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基于文献回顾,选取样本特征中可能对归属感产生影响的人口学变量,如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民族、学校、是否是班干部、是否是单亲家庭。

1.2.2 一般归属感问卷(The General Belongingness Scale,GBS) 该问卷由Malone等[3]在2012年发表,用于评定学生的一般归属感现状。量表包括拒绝/排斥和接受/包含两个维度,接受/包含维度包括条目1,2,5,8,10,11,拒绝/排斥维度包括条目3,4,6,7,9,12,共计12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分值1分~7分,1分为非常不同意,2分为不同意,3分为有点同意,4分为中立,5分为有点不同意,6分为同意,7分为非常同意。条目1,2,5,8,10,11为正向计分3,4,6,7,9,12为反向计分,总分为84分,分数越高提示学生的归属感水平越高。本问卷的Cronbach ’s α为0.94。经原作者授权,编译了中文版GBS,经5名护理专家审核其问卷内容,汇总意见,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GBS。预调查30名本科护生,其Cronbach’α系数为0.86,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3 社会联结量表(Social Connectedness Scale) 该量表是由Lee等[4]在1995年发表,用于评估个体的社会归属情况,采用Likert 6级评分,分值1分~6分,1分为完全不同意,2分为比较不同意,3分为有点不同意,4分为有点同意,5分为比较同意,6分为完全同意,分值越高社会联结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 ’s α为0.95,目前广泛用于测量社会联结程度。

1.2.4 修订版UCLA孤独量表(Revised UCLA Loneliness Scale) 该量表是由Russell[5]在1996年发表,原始量表具有20个条目,目前使用广泛的是9条目孤独量表,采用Likert 4级评分,分值1分~4分,1分为从不,2分为很少,3分为有时,4分为一直,分值越高孤独感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 ’s α为0.87。

1.2.5 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 该量表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最初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共10个条目,采用Likert 4级评分,分值1分~4分,1分为很不符合,2分为不符合,3分为符合,4分为非常符合,总分10分~4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尊程度越高,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具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6]。

1.2.6 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 该量表由Diener等[7]在1985年发表,采用Likert 4级评分,共5个条目,全部采用正向计分,分值1分~4分,1分为完全不同意,2分为不太同意,3分为比较同意,4分为十分同意,总分2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满意度越高,量表的Cronbach ’s α为0.93,目前已广泛用于测量生活满意度。

1.2.7 主观幸福感量表(Subjective Happiness Scale,SHS) 该量表是由Lyubomirsky等[8]在1999发表,主要用于测量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程度,量表共4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Cronbach ’s α为0.88。得分越高表明幸福感越强。Nan等[9]对该量表进行了中文版的编译,其Cronbach’s α为0.82,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 调查方法 采取面对面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均由研究者本人参与完成,所有调查对象均知情,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解释调查的目的、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由调查对象独立填写问卷,调查问卷当场回收,以保证调查问卷真实性,本研究问卷400份,回收390份,回收率97.50%;有效问卷389份,有效率99.74%。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及分析。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非参数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科护生一般资料及对归属感影响的单因素分析(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及对归属感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2.2 本科护生一般归属感总体状况 本组学生归属感得分17分~72分(63.16分±11.23分),总分条目均分为5.26分±0.94分。以平均数上下各加减一个标准差的方法将归属感程度分为4级,偏低水平组(≤4.32分)占21.16%,中偏低水平组(4.33分~5.26分)占22.75%,中等水平组(5.27分~6.21分)占42.33%,高等水平组(≥6.22分)占13.36%;各条目得分见表2。

条目得分当我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我感觉能融入其中5.00±1.42我与家人和朋友联系密切5.44±1.42我感觉像个局外人5.17±1.43我感觉好像人们不在乎我5.11±1.43我感觉能被他人接纳5.24±1.37因为不属于(那个群体),休假期间我感觉与大家疏远了5.01±1.57我感觉与外面的世界隔离了5.42±1.57我有归属感5.15±1.48当我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我感觉像个陌生人5.43±2.17与他人围坐在一起时,有我一席之地5.11±2.17我敢与他人有来往5.49±1.43朋友和家人的计划没有包括我5.74±1.45

2.3 本科护生归属感与校标量表相关性及其得分情况 本组护生生活满意度总分为13.03分±2.73分,孤独感总分为21.51分±3.92分,社会联结总分为18.41分±3.14分,主观幸福感总分为18.44分±2.96分,自尊量表总分为26.07分±3.13分。归属感与校标量表评分的相关性见表3。

表3 护生归属感与效标量表总分相关性(n=389)

2.4 本科护生归属感水平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以一般归属感作为应变量,以自尊量表评分、孤独感量表评分、社会联结量表评分、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和是否单亲家庭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按α入=0.05,α出=0.10结果显示,社会联结量表评分、孤独感量表评分是归属感的影响因素(P<0.05),模型F=20.96,决定系数(R2)=0.364,调整后R2=0.347,解释总变异的34.7%,模型方程为:Y=8.120+0.751×孤独感量表评分+0.427×社会联结量表评分。见表4。

表4 本科护生归属感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本科护生归属感总体状况分析 本研究调查了389名本科护生的归属感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占88.34%,其中偏低水平占21.16%,中偏低水平占22.75%,中等水平占42.33%,高水平13.75%。可见,本科护生归属感偏低是如今护理教育管理者面前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因此,本科护生归属感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研究还显示,归属感得分女生略高于男生,这可能与本研究女生样本量大于男生样本量有关,亦有可能是男生并非热爱护理专业而是因为其他如调剂等原因,对护理专业并无归属感。本研究结果与Malone等[3]研究结果一致。家庭方面,单亲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归属感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其特殊的成长环境会对学生的心理生理产生一定影响[10-11]。护生对归属感的体验,决定他们的自我概念、对护理临床实习的意愿以及对学习的动力乃至于对未来的职业选择。相关研究指出,护生对自己所修专业在生理、心理、情感上的认同和投入,并体验被人接受、尊重、得到支持的情感经历对护生的归属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鉴于此,应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本科护生的归属感,对护生的全方位的发展提供实践指导价值。

3.2 影响本科护生归属感水平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显示,社会联结及孤独感是本科护生归属感的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证实,社会联结是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12]。社会联结性较高的个体会表现出较高的归属感水平,并易于感到与他人关系亲密、认同他人以及乐于参与集体性活动[13]。Sedgwick[14]研究发现,护理专业的护生更容易被歧视和排斥,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归属感较低。归属感不强的护生经常感到被孤立、学习积极性较低,甚至会出现焦虑和孤独感[15]。护生在了解本专业后所产生的焦虑、恐惧及孤独感也会对其未来的临床实习、职业选择产生负性影响。当一个人积极地采用某种方式与他人联系时,会产生一种舒适、幸福的感觉而自身的孤独感、自卑感也会减少。归属感欠缺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焦虑、孤独、自尊的

缺失以及认知方面的障碍[16]。社会联结性较高的护生在遇到压力及困难的时候,他们会同家人、朋友或者其他重要的人进行倾诉,从而得到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鼓励,有效降低自身的孤独感,从而促进归属感的提升[17]。因此,培养护生归属感的形成有赖于依靠提高护生的社会联结性。而给予在校生更多的心理社会支持,鼓励护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可以减轻护生的孤独感并提高其归属感水平。

4 对策

4.1 加强本科护生社会联结性,降低孤独感 给予本科护生更多的关爱,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中,更要延伸到护生的业余生活中,可以创建师生交流平台如微信、QQ等网络平台,及时地与护生进行交流,发现护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学院也可设立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加强学生社交能力的锻炼,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技巧,也有利于护生结交新朋友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引导其建立健全的人格。

4.2 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程度 护生在入校后不仅要加强护理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还要关注护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及时疏导护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护生学习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激发护生对于护理专业的热爱,才能提高其归属感。

5 小结

本科护生归属感的程度会影响未来护生对临床实习及职业的选择,归属感缺失,会出现职业归属感不稳定、专业素养降低、角色缺失等问题;在校期间的护理教学是未来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关键阶段,而学生能否融入护校的护理学习环境、建立对护理群体的归属感都将直接关系到护生的职业归属感。因此,学校管理者与教育者应真正以护生为本,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提高其归属感水平。

[1] 刘春蕾,王琦.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归属感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3):1582-1586.

[2] Grobecker PA.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perceived stress among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 in clinical placements[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6,36:178-183.

[3] Malone GP,Pillow DR,Osman A.The General Belongingness Scale(GBS):assessing achieved aelongingnes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2,52(3):311-316.

[4] Lee RM,Robbins SB.Measuring belongingness:The Social Connectedness Scale and the Social Assurance Scale[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95,42(2):232-241.

[5] Russell D.The UCLA Loneliness Scale (Version 3):reliability,validity,and factor structur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96,66:20-40.

[6] Else-Quest N,Lo Conte N,Schiller J,etal.Perceived stigma,self-blame,and adjustment among lung,breast and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J].Psychol Health,2009,24(8):949-964.

[7] Diener E,Emmons RA,Larsen RJ,etal.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85,49:71-75.

[8] Lyubomirsky S,Lepper HS.A measure of subjective happiness:preliminary reliability and construct validation[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9,46(2):137-155.

[9] Nan H,Ni MY,Lee PH,etal.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ubjective Happiness Scale:evidence from the Hung Kong FAMILY Cohor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14,21(4):646-652.

[10] 阮艳玲,梁小琴.本科护生实习期间爱与归属感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26(6):65-67.

[11] 史小妹.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4(1):28-30.

[12] 李丽,贾风菊,董正惠,等.新疆地州级医院护士离职意愿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8):31-35.

[13] 路多.社会联结量表在大学生中的修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1):25-27.

[14] Sedgwick M.Comparison of second-degree and traditional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sense of belonging during clinical placement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13,52(11):657-661.

[15] 曾志东,王惠珍,刘立捷,等.临床实习男护生职业认同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19):19-22.

[16] 黄海露.护理本科生临床归属感与一般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1):74-75.

[17] Satici SA,Tekin EG.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General Belongingness Scale in Turkish Youth[J].Current Psychology,2016,35(4):625-631.

(本文编辑孙玉梅)

Status quo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belongingnes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Su Ting,Liu Huaxia,Lin Hua,etal(School of Nursing,Taishan Medical University,Shandong 271000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level of belongingness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nursing educators to improve students’ sense of belonging.Methods:The General Belongingness Questionnaire,Social Connectedness Scale,the Revised Version of the Loneliness Scal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s(UCLA),Self-Esteem Scale,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and Life Satisfaction Scal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d 389 sophomore and third-grade students of the nursing department with the method of convenience sampling.Results: In the 389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the overall score of the sense of belonging was(63.16±11.23),which in the medium and lower level,accounting for 88.24%.Multivariate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showed that social association and loneliness were infunencing factors of sense of belonging.Conclusions: The sense of belonging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was moderate,and it is influenced by social connection and loneliness.

sense of belongingness;social connection;loneliness;nursing;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influencing factors

宿婷,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271000,泰山医学院护理学院;刘化侠(通讯作者)、林桦、田靖、安然单位:271000,泰山医学院护理学院;李长红单位:菲律宾远东大学护理学院。

信息 宿婷,刘化侠,林桦,等.本科护生归属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16):1986-1989.

R197.323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6.017

1009-6493(2017)16-1986-04

2016-02-25;

2017-05-03)

猜你喜欢

归属感条目量表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