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室内环境颜色对儿童心理影响

2017-06-09高艺宁

流行色 2017年11期
关键词:性格颜色小朋友

高艺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也有所改善,特别是计划生育的政策,使得每个家庭对孩子的关注度也有所提高。心理学家也指出,儿童对事物颜色的感受力远远高于其对形态的感受力,适当合理的色彩刺激对儿童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一谈到儿童的居住环境,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五颜六色,丰富多彩,这就引起笔者的思考,儿童的居住环境真的需要这么多艳丽的颜色吗?颜色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是否有影响?

1 儿童与儿童视觉

对于儿童的研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我们定义的儿童是哪个群体。

通常将儿童的生长时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婴儿阶段 出生到2个月

乳儿期 2个月到14个月

托儿期 14个月到3岁

幼儿期 3岁到6岁

本文研究对象是处于幼儿期的儿童,主要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刚刚有了感知力、记忆力、模仿力等基本能力,这个时期的教育对儿童来说特别重要。所以笔者将这一个年龄段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找到环境颜色对这一阶段儿童的影响。

我们人类的眼睛是与外界世界沟通的一个桥梁,我们出生睁开双眼就能感知这个世界的色彩吗?其实不是的,幼儿18个月的时候才开始具有识别第一种颜色的能力,到了5岁后才能识别全部的颜色。美国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幼儿面前摆放一个红色的和蓝色的玩具,99%的儿童都会选择红色的玩具,这就是我们大部分设计师认为的幼儿喜欢颜色鲜艳的物品,而且这一表面现象会使得设计师普遍认为幼儿对色彩有普遍的认知力,红色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红色鲜艳活泼,能带给幼儿愉快的感觉。其实婴幼儿不是对色彩的颜色感兴趣,而是受到光波的刺激后形成的反应。

那么为什么儿童对红颜色的波长最感兴趣呢?其实色彩的本质是电磁波。肉眼看得见的是电磁波中很短的一段,从0.4-0.76微米这部分称为可见光。可见光经三棱镜分光后,成为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这光带称为光谱.其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其它各色光的波长则依次介于其间.波长长于红光的(>0.76微米)有红外线、无线电波等。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婴幼儿其实不是对红色、橙色、黄色本身颜色的喜好,而是由于婴幼儿的眼睛发育状态不同,对不同颜色的光波长度的感知不同,他们容易被那些可以满足他们好奇心的颜色吸引。其次根据调查发现,3岁左右的孩子对红色黄色比较喜欢,到5岁左右会对蓝色绿色的颜色比较喜欢。慕尼黑的心理学家花了三年的时间做了一个实验,他们选择了一个天花板比较低的房间,把他们分别刷上不同的颜色,让儿童在这样的房间中生活三年,在那些所谓“好看”的房间里生活的儿童智商比一般儿童高出12点。而在所谓“不好看”的房间生活的儿童智商比较低,在反应力、创造性等方面都比在所谓颜色“好看”的房间生活的孩子要迟缓。

2.儿童与色彩的关系

儿童与色彩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儿童通过色彩来感知世界,同时也通过选择颜色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儿童对事物的学习认知是在复杂的感性活动中开始的,而视觉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即使是没有视力的新生儿,看到玫红色的物体的刺激,大脑依旧有反应,所以早期的色彩启蒙对于儿童来说特别有意义。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学龄前儿童看到的东西越丰富多彩越是可以刺激到神经系统的突触。有刻意地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事物可以初步的培养孩子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感觉到美。本文主要研究的3到6岁的儿童对于语言学习和自我意识形成有着特殊的规律。他们基本上整天在玩耍,这是他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应该充分地尊重和支持,也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为他们感知世界提供条件,而合理的选择颜色,可以有助于孩子更为深刻地了解世界。当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度不断提高以后,他们也会通过色彩来表现自己的个性,下面我们就详细的来描述不同性格的儿童是如何通过颜色来表达自己的。

3 色彩儿童

早期研究儿童性格与色彩的专家进行了如下的记载,就是不同性格的儿童通过不同的颜色来表达自我。

“黄色孩子”优点:是一类目的性很强的个体。这类孩子会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他们喜欢把竞赛,行动力出众,活力四射,独立性强,有强烈的求胜欲。缺点:他们太过于坚持自我,坚信自己永远是对的,只注重自己的感受。经常会独断专行。

“紫色孩子”优点:这类孩子的内心世界比较丰富,可以说有些复杂,容易生活在一个矛盾体中。缺点:很敏感,容易激动。他特别愿意给大家留下一个好印象,同时他的内心也很容易受到伤害,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支持、鼓励。

“红色孩子”优点:这类孩子特别的乐观积极直爽,他们通常是孩子中的“小大人”“小领导”。缺点:当老师和家长要求这类孩子做某事时,他们通常不会听话。对待这类孩子要更为有耐心,激发孩子自己的意愿,消除逆反心理。

“绿色孩子”优点:这类孩子比较实际,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但是,这类孩子特别喜欢自己动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缺点是“绿色孩子”情绪比较不稳定,容易变得相对有一定的挑衅性。他们的内心比较容易受伤害,但是恢复的速度也很快。

“蓝色孩子”优点:他们的性格较为安静、沉着,想象力丰富。 缺点:“蓝色孩子”喜欢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不过,因为他们性格随和,可以很快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他们特别愿意帮助别人,只要有其他小朋友求助,他们便会伸出援助之手。

“粉红色孩子”优点:这类孩子特别的忠诚、善良、宽厚、随和。他们愿意听从其他小朋友的观点。缺点:“粉红色孩子”的行动力较为差,比较懒散,不愿意亲手做事情。他们的心灵世界较为敏感,不过,他们不善于表现出来。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他们容易抑郁。

“灰色孩子”最不引人注意的一个群体。优点:他们是一群善良、可爱极具同情心的孩子,较为听话懂事,他们不愿意受到太多的关注,喜欢默默的做事情,有时候较为严肃、听话时爸爸妈妈的乖宝宝。缺点:“灰色孩子”他们比较容易情绪沮丧、心胸狭隘,易受伤害,经常抑制自我需求。

根据前人对儿童色彩心理的研究,笔者做了一个儿童绘画心理的实验。

4.实验

案例一

姓名:天天

年龄:3岁5个月

喜欢颜色:红色

性格优点:专注、积极、投入,不大声说话 比较有礼貌 听话

缺点:如果有小朋友犯错误,会喜欢像个小大人一样去批评这位同学。

实验过程:天天小朋友表现出了对红色极度的喜欢,城堡就选择来红色这样的颜色来表现,对红苹果,红花这样的颜色很喜欢(其中我引导他使用粉色来画花,但是受到他的拒绝),对树木、蓝色的云表现出不是很敏感。

案例二:

姓名:安安

年龄:5岁8个月

喜欢颜色:黄色 绿色

性格优点 :极其专注、行动迅速 求知欲很强、创造力很强

缺点:在课堂上未发现缺点,与其家长沟通得知有时在与人相处时会表现出霸道的特点。

实验过程:安安小朋友是一个极其专注的孩子,学习能力很强,绘画速度很快,对绿色表现出明显的喜欢,连花都喜欢用绿色来表现,非常乖巧,很懂礼貌。画面颜色倾向很明显,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打扫卫生,很专注自我。

案例三:

姓名: 涵涵

年龄 4岁1个月喜欢颜色:粉色

性格特点:比较文静、懂礼貌,专注力较弱,绘画过程不太顺利。但是性格比较温顺,喜欢调皮。

实验过程:

绘画过程比较艰难,涵涵不喜欢在教室画画,画画也很不专注,涂颜色也不能涂好,画面比较不规则,不能成为比较和谐的画面。

案例四:

姓名 :丽丽

年龄 3岁9个月

喜欢颜色: 红色 橙色

性格特点: 乖巧 可爱 懂礼貌 不会大声喧哗

实验过程:

丽丽绘画过程还算顺利,不会特别的吵闹。唯一的问题就是比较喜欢和同学聊天。喜欢粘其他的小朋友,她的色彩倾向也是比较明显的,虽然海水是蓝色的,但是她喜欢粉红色就画成这样的颜色了。

案例五:

姓名 露露年龄5岁10个月

性格 特点开朗爱笑比较乖巧 很爱学习 有自己的想象力,乐于助人。

喜欢颜色: 绿色 蓝色

实验过程 露露是一个很乐观的宝宝,虽然生病了但是你在她身上时看不出来的,特别喜欢笑,喜欢帮助其他的小朋友,画画过程也很顺利,唯一遗憾的是如果你不满足露露,她会比较生气。

案例六:

姓 名 一瀚

年龄 6岁性格特点 比较平静 有礼貌 非常愿意帮助老师做事情,喜欢创造。

喜欢颜色:蓝色

实验过程:

一瀚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特别喜欢帮助老师,喜欢创造,不喜欢重复性工作。实验过程总的来说是非常成功的,前期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给儿童了一些有颜色的图片进行了参考,发现得出的结论很不清晰,后期实验只给儿童参考完全没有颜色的图片,让儿童依照自己的喜好给图片上颜色,就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儿童的色彩性格。

5 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论证儿童的视觉发育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对于个别颜色的喜爱也可以表现出儿童的性格特点,那么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提出儿童室内环境可变性、成长性的设计理念。根据以上研究,笔者认为在给孩子房间装修时应该打破惯例,不应有大面积的固定的颜色出现,应多选用软包这样的装饰手段,使用布艺来装饰儿童房,并且颜色的变化应该随着孩子的视觉发育而变化。比如儿童在三岁的时候,可以在房间中多出现一些红色的布艺做装饰,儿童成长到5岁左右可能对蓝色比较感兴趣,可以改变儿童房间的色彩倾向,多进行一些蓝色的布艺进行装饰。这种颜色的改变,儿童可以直接的提出需求,父母与孩子可以一起改变室内环境,可以增加儿童对生活环境的归属感,所以儿童房应该以成长型、变化型为新的设计方向,这一点对儿童对家庭来说应是未来家装设计的新方向。

图一

图二

其实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儿童独有的“色彩性格”去设计儿童房,比如女生喜欢粉色,设计师可能会将房间设计成粉色。但为了让儿童房更美观,设计师往往会惯性的使用紫色去搭配粉色,这样的设计初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是单纯的好看,(图一和图二),但是粉色的波长和紫色比较相近,人长期在这样的波长下,可能会比较懒惰,情绪比较低沉。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喜欢粉色的儿童会比较懒惰,如果仍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那么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是很不利的。所以笔者认为在颜色选择的时候,应先了解儿童性格,在确定儿童性格优缺点后,再人为地加入一些比较独立的颜色,去综合粉色带来的负面情绪,让小朋友更健康的成长。

色彩的改变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例如从色彩的改变可以在视觉上改变环境的体验温度,在比较纷乱的环境中色彩的减少可以改变环境的拥挤感,在比较单一的环境中适当的增加色彩可以改变环境,增加层次感。儿童生活的室内颜色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如果需要儿童比较活跃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这样的空间中使用较为活跃的颜色,同理反之。所以应重视色彩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合理运用好色彩,为我们的儿童创造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理论研究参考文献

0.1.吴世丽 四川美院 《从色彩对儿童视觉影响论儿童生活空间设计》

0.2.吴景高《环境色彩对儿童智力发育》

0.3.张享东 孙俊娇《家庭环境色彩配置对儿童成长教育意义》

0.4.杨芬《居住区儿童活动区色彩应用探析》

0.5.黄紫艺 杨柳青 《浅析环境色彩设计在儿童活动区的应用》

0.6.涂玲《浅析色彩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

0.7.《色彩偏好透析儿童心理》

0.8.《孩子与色彩心理学—儿童绘画中的秘密》

0.9.《色彩影响孩子的心理和个性》

0.10.何治国《浅谈室内住局设计亮调色对儿童生理肾健康的影响》

0.11.赵宁《儿童玩具色彩对消费者心理影响研究》

0.12.陈庆飞 雷怡 李红《颜色 形状和大小相似性与变化性对儿童归纳推理的影响》

0.13.张潇《体育活动中球的颜色对5到6岁儿童接球动作影响因素分析》

猜你喜欢

性格颜色小朋友
猫的性格爪知道
找茬儿
特殊颜色的水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