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环保题材合唱交响曲《地球·家园》
——专访作曲家王宁老师

2017-06-09

流行色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交响曲合唱团排练

问:王老师您好,就这部合唱交响曲《地球·家园》,您可否谈一下您的创作初衷?

答:这是一部领唱、合唱加交响乐队的交响曲。创作起因是黑龙江省演艺集团希望跟我有一次创作上的合作,演艺集团戴立然董事长找到我谈及此事,我们在选题方面题材方面开始探讨。我曾经考虑过黑龙江地域,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等题材,但是当时我最想写的还是环保题材,这是关注人类命运,关注现实的题材。我觉得这是人类目前不得不面对和必须深刻反思、反省的问题。我也想通过音乐创作,表达我现在对环保问题及人类自身问题方面自己的思考、态度和呼唤。当与戴立然董事长谈到题材问题,我问他能不能放弃黑龙江题材,咱们选一个更大的题材、也是人类现在正在面临的问题——环保题材来写?他欣然接受,我们达成共识,决定写环保题材。

当今,环境问题是全世界共同关注和面临的问题,也是全人类都应该认认真真去思考、面对和应该立即付诸行动的问题。因为,这是人类生存的问题,地球污染,还有各方面人为的破坏,这对人类生存都构成了威胁。这个问题要是不解决的话,破坏就会继续,环境就会越来越恶劣,最终就是人类能够延续多长时间的问题。生存问题是第一,这个问题当然是最大的问题。全世界现在的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食品安全,由于人类的贪婪对环境的破坏、对生物和人类自己进行的杀戮等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的话,最终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如果人类生存都成问题了,财富对人类还有何意义?后来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获批,《地球·家园》就这样孕育而生。作品命名《地球·家园》,其实地球就是人类的家,人类就这一个家,这个家要是不好好保护,就真的无家可归。几个月前大科学家霍金突然发出一个说法,这在国内外媒体也都报道过,他讲人类在200年以后,要考虑离开地球了。科学家提出这么一个说法,不是危言耸听,一定有他的各种数据综合分析和他的逻辑推算,我觉得是有道理的,这个问题是人类要面临的大问题。

问:这部大型交响合唱曲《地球·家园》分为七个篇章,大概多长时间?您是以怎么样的思路进行创作,七个篇章表现不同的内容,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答:构思这部作品花费很长时间,大题材、大结构的作品,通常要构思一两个月的时间。作品的整个结构要有一个宏观的设计,才能动笔开始创作。然后,根据设计去构思素材、结构、音乐风格等等,这些都需要事先思考。这部作品的表达是从地球的源头说起,地球的产生,就是第一乐章《起源》,地球的起源;第二乐章《生命》,有了地球,有了产生生命的自然条件,地球有了生命,有了植被、生物、动植物开始繁衍生息。地球生物就这样慢慢繁衍发展着;第三乐章《家园》,地球出现了高等级智慧动物——人类;人类开始构建自己的家园,随后有了文明、文化的出现。蓝天、白云、森林、田野,动植物在这片美好的家园中繁衍生息,这时的音乐也是抒情壮观的;后来人类为了利益越来越贪婪,不负责任的排放、无休止的索取、掠夺、破坏、争夺、杀戮,对环境、生物及动物、包括人类自己,都构成严重威胁;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不顾自己的家园,就是第四个乐章《肆虐》的内容;第五乐章是《现世》,是表现地球被破坏以后,家园满目疮痍,植被枯萎、土地沙漠化、空气污染、垃圾遍地、生态破坏、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等;第六乐章是《醒世》,对环境问题,人类应该是醒的时候了,人类应该对自身行为,对现状进行深刻反思,认真考虑万物和自身的生存问题,今后怎么办,怎么控制自身行为,怎么保护人类这个唯一的家;第七乐章《末世》用悲剧手法,表现的是人类无法挽回对环境的破坏和摧残,结果只能加快在地球上消失速度,或者选择离开地球。这个乐章用了一个悲剧性的结局,为什么用悲剧结局呢?悲剧性才会唤醒人们,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这部作品的音乐的处理上,除了使用非同寻常的“乐器”,非常规的表演手法及行为艺术手法。比如合唱队和乐队演奏员近200人,大家一起吹矿泉水瓶子,一片呜呜的声音,像大地的哀鸣,像哭泣,效果独特,有震撼力。后面演奏员慢慢陆续离场,最后就剩一个小女孩在那儿唱着“我要绿树托起云霞,我要大地开满鲜花,我要小鸟在蓝天飞翔……”天真的孩童不知道为什么家园变成这样了,她想要的东西很简单,蓝天白云、绿地鲜花、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以前就生活在这样的“家”里,而现在这样简单的诉求却已无法现实……整部交响曲7个乐章连续演奏,时间长达80分钟左右,相信这个作品会感人并有震撼力,创作这样作品的目的就是让人类猛醒,面对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并行动起来保护人类的家园。

问:王老师,80分钟这么长连续演奏的作品,全世界有吗?另外我注意到在排练的过程中,合唱队员手里拎着塑料袋、矿泉水瓶子,还有脖子上戴了个刮蛙,这是第一次尝试吗?为什么要用这些“乐器”,在我看过的很多演出中,从来没有看到过,能跟大家说明一下吗?

答:比这长的作品有,但是连续演奏这么长时间的作品,我还没听过,这个你查查吧。塑料袋、矿泉水瓶子、刮蛙等这些“乐器”在交响乐队和交响音乐理应该没有用到过。“刮蛙”这件“乐器”,是我有次在旅游景区看到过,很好奇,声音也很独特,刮出来的声音很像青蛙叫声。当时觉得这个音色有意思,很特别,将来写部作品要把它用进去。由于不知道这个东西叫什么名称,我就叫它“刮蛙”。在这部作品中,“刮蛙”象征着生命。

在合唱音色的使用中,除了正常唱法之外,有合唱队员们群人拍手背声,像下雨雨点的声音、有吸气唱法的特殊声音、有咳嗽的声音等等。他们还要演奏刮蛙、矿泉水瓶子、塑料袋等“乐器”。刮蛙象征着地球的生命,而塑料瓶子和塑料袋象征着垃圾和污染。这些都可以当作乐队的打击乐器来用。不仅如此,《肆虐》乐章中,还用了一段打击乐独奏,而用的“乐器”就是破铜烂铁、废旧塑料等等各种垃圾。

问:王老师,这部作品除了音乐,我看乐谱中个别乐章还有声乐演唱的歌词,您跟我们说说这方面的内容。

答:原来开始构思的时候,是考虑到是否用声乐的问题,因为声乐的排练比器乐要复杂,耗时也比较长。后来觉得有很多内容和表现是需要声乐的,没有声乐,很多东西较难表现到位。声乐的歌词是在戴董事长提供的几首歌词中选择了两首,一首是《梦中的小河》,由独唱领唱出来。还有一首主题歌,暂且就叫《地球·家园》吧。歌词按音乐结构都有所改动。在音乐创作过程中,一些章节需要一些新表现内容的歌词,所以我自己写了几首用在第四和第六乐章中。

问:整部作品在呈现的时候,会有独唱,合唱,重唱,在选择演员的过程中,是不是也有一定的标准呢?

答:是的。一个男声和一个女声独唱,再加一个童声独唱。因为这个题材是面对世界的,演唱风格也需要与音乐风格相吻合。童声独唱用自然、纯真的演唱就可以。我原来最担心的是童声独唱的小演员,开始找的一位小演员,唱的还可以,但是很腼腆,开始就不好意思唱,怎么劝都没用。后来参加排练,还是不敢唱。好在在哈尔滨童声合唱团找的几位小歌唱家表现都很好,让我比较放心了。首演音乐会的男高音和女高音独唱请的莫华伦和沈娜,都是一线顶尖的歌唱家。

问:排练有一段时间了,您与乐队、合唱团,包括首次和黑龙江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合作,有什么感受吗?

答:排练到现在,大家都很辛苦,大多数人都是很努力、很投入。乐团有些声部音色很出色,我个人觉得,黑龙江省歌舞剧院的交响乐团是有潜力、有可塑性的。如果大家齐心协力,各方面条件加以配合,很多体制遗留问题加以解决,是有提升并向国内优秀乐团看齐的潜力的。合唱团是哈尔滨报业合唱团,据说是哈尔滨最好的合唱团。这个作品的难度,对于一个非职业合唱团来说难度不小,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风格的作品和合唱写法,和声音响及其变化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以前他们唱的比较多的是晚会性的音乐和歌曲、群众歌曲等等。《地球·家园》这样的音乐风格和与乐队的结合,他们从来没有演唱过。另外每个合唱团员还要担任演奏刮蛙、矿泉水瓶子、塑料袋等特殊“乐器”,还要学吸气唱法,的确不是一般的难度,对职业合唱团也绝非易事。有一段时间是遇到瓶颈了,怎么都解决不了和声音准的问题,我也几乎有些灰心了。但是他们就是不服输,经过长时间连续排练不断纠正,不断进步。合唱团员们大都是在职的工作人员,为了排练耽误了很多工作,有些做企业的放弃了很多经营,合唱团放弃很多邀请的演出和比赛,一心排练这部交响曲。在团长刘宁的带领下,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团长也当着团员的面发誓,如果合唱团完成不了《地球·家园》,合唱团就从此解散。为了这部作品,他们背水一战了,让我非常感动!从第二次的集中排练看,他们进步很大,出来的声音让我放心了。再进一步加工,一定会更好。在这期间,他们还创造性地完成了拿乐谱、演奏刮蛙、矿泉水瓶子、塑料袋的多项演唱演奏任务,真是不简单!

问:这部作品将于11月15日在哈尔滨音乐厅世界首演,莫华伦和沈娜两位著名歌唱家领唱,可谓强强联手打造新作。未来对于这部作品有怎样的打算和期待?和大家透露一下。

答:希望这部作品能走向世界,要到国际舞台演出是最终目的。环保是全世界人的事,是全人类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通过音乐这种艺术方式,提醒全人类对环保的重视,对人类未来生存的关注,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儿。这样,通过音乐作品去影响人类行为,才会产生更大的效益和影响力,也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问:咱们这部作品是合唱交响曲形式,跟交响乐、交响合唱有什么区别?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为什么叫合唱交响曲呢?不叫交响合唱曲呢?交响合唱最终属于声乐作品,不属于器乐作品;而合唱交响曲属于器乐作品,是交响音乐类作品。体裁不一样,其内涵和分量及表现深度都不一样。交响曲是适合反映重大题材,反映深刻的社会和历史问题、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体裁是合唱交响曲,是带有声乐的交响乐作品。

问:听说这部还有视频设计,请说说这方面情况吧。

答:音乐是属于抽象语言,表达一些具象的东西会有难度。而这部作品的题材是环保,如果有画面来帮助解读音乐内涵,那会更直观。所以我设计了很多配合各个乐章的音乐内容表现所需的一些画面,与音乐同步播放。而音乐本质上来将是不需要具象的,这就是矛盾的地方。所以画面的播放时间和配合音乐是关键。我的原则是用画面来提示音乐内容,但绝不能搞成纪录片。

问:我们都知道您是作曲家,而这部作品由您自己指挥,看排练,您的指挥很娴熟,乐队与合唱团都反映您的耳音好,排练要求极为细腻、严格,容不得半点马虎,给我们透露一些您指挥方面的情况吧。

答:我从1975年入省艺校器乐班学习期间就开始指挥了,各种各样编配和指挥排练工作的需求逼着自己学习作曲和指挥实践,后来就爱上这行了。在艺校期间已经多次指挥正式演出。78年艺校毕业恰逢大学恢复招生,其实我报考的第一个专业是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记得指挥考试曲目是国际歌,指挥双钢琴。由于我是低音提琴专业,钢琴水平距离指挥专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没有考上。接着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来哈招生,就考上了沈音作曲系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陆陆续续都在指挥各种各样的乐队。北京新年礼乐发布仪式我指挥新年礼乐团新年除夕在中华世纪坛演奏我的《中华颂》迎接新年到来,央视现场直播。元旦的新闻联播的报道还给了个指挥特写。也曾指挥哈尔滨交响乐团举办我的交响作品专场音乐会等等。《地球·家园》这次演出是这部交响曲的首演,作品比较复杂,而且音乐中加入很多新东西和行为艺术表现,有些需要在排练的过程中摸索和确定其中的一些表现形式和演奏细节,个别地方需要在排练过程中修改和完善,这些东西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所以还是我自己来比较合适。

我的耳朵容不得半点沙子,只要我谱子看到的而没有听到,就要究其原因。我作曲和做事也都是这样的习惯,不愿意对付,要做就做到极致。慢慢大家也习惯了我的“挑剔”。毕竟愿意坐在这与大家合作的每一个人,都不愿意马马虎虎的对付,都愿意把该奏的奏到位,大家一起合奏出美妙的声音,自己也会陶醉其中。

问:对于这部作品,您想跟我们的广大的观众说点什么?

答:希望通过这部音乐作品,提醒全人类,从政府到每一个生活在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里的人,应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珍惜地球仅有的资源,意识到目前生态和环境被破坏的严重性,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来保护我们家。我们人类是地球家园里的唯一高等级动物,是统治者。由于它的文明程度的进步和发展,现在它可以支配、甚至改变整个世界,一切生物、动物、植物等等在它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甚至不堪一击。但是人类应该想到,在这个家园里的每一个物种成员,都是地球经过几十亿年的繁衍和筛选留存下来的。这些物种的存在,必有其道理,它们之间必有其相互联系的必要和必然,它们之间一定是相互依存、在一个食物链之中、是不可分离的。如果家园里有一个成员消失了、或者被改变了,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它成员;如果几十亿年自然形成的东西被人类人为的改变或消灭了,也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园里的所有物种,至于影响的是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目前人类的认知能力可能还无法感知、认知和预知。所以说,地球家园里的所有物种成员,其实一个都不能少!

习近平先生提出多年的“两山说”,就是对环境问题的中国态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怎样爱护地球这个万物唯一的家园、怎样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空间,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了绿水青山,有金山银山又有何意义?

是的,谢谢您!预祝《地球·家园》首演成功!

猜你喜欢

交响曲合唱团排练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难忘的合唱团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毛茸茸合唱团
指挥艺术指导与学生的排练教学
周末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