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捐赠工作在精准救助工作中的补充作用

2017-06-09杨勇

中国民政 2017年9期
关键词:救助慈善力量

◎ 杨勇

充分发挥捐赠工作在精准救助工作中的补充作用

◎ 杨勇

近年来,党中央根据我国贫困现状,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坚守民生保障底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在“精准扶贫”大背景下,救助工作作为扶贫工作的内容之一,捐赠工作作为精准救助工作的补充,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如何通过捐赠工作把社会力量引入到需要帮助的贫困对象那里,引入的社会力量如何与政府救助衔接,这是当前捐赠工作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积极营造慈善氛围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救助

慈善捐赠与社会救助制度同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内容,在扶贫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捐赠部门应通过互联网、公益广告、传统媒体、新媒体、宣传单等方式,加大对捐赠的宣传力度,倡导捐赠光荣的社会风尚,提高社会各界对捐赠的知晓度。贯彻慈善法、救灾捐赠管理办法,积极培育发展慈善组织,对慈善捐赠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给予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并大力宣传在慈善捐赠方面贡献比较突出的企业、组织和个人,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慈善氛围。

此外,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辐射能力,积极推进PPP模式,引导社会力量投入爱心家园和慈善超市建设,不断完善爱心家园和慈善超市的捐赠站点功能、救助功能、社区应急服务保障功能、慈善宣传以及志愿者服务功能,推动有条件的爱心家园和慈善超市开设福利彩票销售和助老、助残等服务项目,大力拓展慈善超市更多的公益服务功能。

新阶段贫困原因多样化、复杂化程度的提升,单一救助机构和单一救助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整体性、全局性救助新形势的需要。慈善组织是在捐赠者自愿捐赠的前提下获取救助资源和开展救助项目的,这与政府依靠行政力量强制救助有本质不同,在做到政府救助为主,慈善捐赠救助为补充,把政府救助做足做好的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扩大社会力量参与、拓展资源,提高民政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效率,发挥社会力量方式灵活多样化救助和个性化救助等方面的优势。开发慈善捐助救助信息APP客服端,整合贫困对象信息、社会慈善信息资源,推进慈善资源和救助需求有效对接,为社会组织和慈善力量救助提供信息服务,引导、协调各种社会资源对因病致贫、因灾致贫、因技致贫和因教致贫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救助。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是让贫困群体重新就业,但从现行制度上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更注重对贫困者的基本生活保障,相对而言,在鼓励贫困者积极就业方面还比较薄弱。通过社会捐赠与精准救助有效衔接,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资源,既克服“救助依赖”“养懒汉”等道德风险问题,又创造更加公平的工作机会与条件,发挥受助对象与生俱来的潜能和创造力,这样一来,就把用于单次救助的资金变成了可循环利用的社会投资启动资金,保证了慈善捐助来源的可持续性,实现从“授人以鱼”的被动救助到“授人以渔”的积极救助。同时促进由传统的、单一的物资和现金救助转向物资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相结合的综合救助,并根据不同救助对象建立层次不同、标准有别的多元救助模式。

慈善救助要精准定位困难弱势群体,涵盖社会公众。重点帮扶因病、残、子女上学等在政府救助后,仍然无法摆脱困难现状的政府救助边缘人群、重大疾病或家庭灾害等原因造成短期生活困难的群体。社会力量是社会救助有效的补充力量,一方面表现,慈善捐赠资金的使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一些政府财力有限而未能及时开展救助工作领域,慈善捐赠资金可以及时做好衔接,主动补缺,利用有效形式配合做好救助工作;另一方面,利用捐赠资金定向援助困难群众,如援建丹江口市白杨坪林区中心福利院以改善当地五保老人供养条件,利用捐赠资金为内蒙古敖汉旗地区受灾贫困老人购买御寒物资,购置电教设备援助新疆和田市阿克恰乡少数民族学校等。要实现精准脱贫,必须实施切实有效的社会救助方式。

加强捐赠工作创新模式服务救助工作

近年来,慈善事业发展呈现出新特点:一是慈善捐赠的主体多元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慈善意识的提升,来自公众的个人捐赠近年来也呈稳步增加趋势,捐赠主体由企业逐步转向个人。二是慈善捐赠标的日趋多样性,已经扩大到股权、有价证券、知识产权等经济发展的新产物。三是慈善方式层出不穷。传统的慈善方式以捐款捐物为主要表现形式,现在是捐时间、捐服务、捐思想、捐点子,出现了网络捐赠等新型捐赠方式。

(一)推进捐赠工作信息化建设

一是要加强政府对捐赠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当前重点应该放在信息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结合上,坚持信息惠民。通过深化智慧政务领域的应用,加强跨部门、跨层级的互通和协同共享,满足困难群众的差异化、个性化救助需求。二是加强慈善捐赠者与受捐者的衔接,整合有关的救助信息。广泛设立社会捐赠站点,发挥网络技术优势,畅通海内外捐赠渠道,开展多种形式捐赠方式,搭建满足各种社会捐赠需求的捐赠体系。形成社会捐赠积极踊跃,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全社会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氛围更加浓厚,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慈善捐赠事业的参与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协调机制,使慈善捐赠事业成为社会救助体系的有力补充。

(二)强化捐赠工作职能,加强捐赠资金的监督管理

一是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工作合力。建立健全政府牵头、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捐赠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加强捐赠人才队伍建设,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和社会捐赠方式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捐赠队伍需要有更强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来适应新的形势和变化。二是完善内部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督促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如建立捐赠资金财政专户或者专项基金,区别政府投资和社会捐赠资金,减少政府对社会捐赠资金的干预。社会捐赠资金是救助活动开展的最基本保障,因此要做好捐赠款接受和捐赠款使用过程的登记工作,留好凭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捐赠款物管理使用社会公示制度,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确保每一个捐赠人捐赠意愿都将得到尊重。同时接受社会各界如群众团体、专业人士、新闻媒体的监督和第三方机构审计。及时发现、纠正、惩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对象准确、专款专用、廉洁高效,确保捐赠者和受捐者各方的合法权益。

社会救助是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稳压器。民政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民政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探索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社会救助模式,把民生保障做细做实,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民政局)

猜你喜欢

救助慈善力量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救助小猫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