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定”精准施策 推进扶贫搬迁
—— 江口县凯德街道办事处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子

2017-06-09李年鑫

当代贵州 2017年22期
关键词:搬迁户易地园区

文 田 燕 李年鑫

“四定”精准施策 推进扶贫搬迁
—— 江口县凯德街道办事处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子

文 田 燕 李年鑫

江口县凯德街道办事处以启动建设周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契机,创新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四定法”,成功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易地扶贫搬迁新路子,为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注入了强劲动力。

铜仁市江口县凯德街道办事处辖7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36户18612人,国土面积94.28平方公里,现有贫困村2个(一类贫困村白云村,二类贫困村黑岩村)。2016年共识别精准扶贫户402户1114人,贫困发生率6.73%。

凯德街道办事处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实施大扶贫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和有效举措,以启动建设周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契机,先行先试、精准施策、积极破题,创新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四定法”,成功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易地扶贫搬迁新路子,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6年4月8日、8月22日和9月9日,周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分别成为全省项目观摩会、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和铜仁市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的现场观摩点,先后迎来了陕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及贵州瓮安县等20余个省内外学习交流代表团。

以就业岗位“定”搬迁人数破解“贫困户不敢搬”难题

周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坚持易地搬迁与群众就业“齐步走”“同规划”“双结合”,以就业岗位定搬迁人数,确保搬迁群众就业有岗位、增收有渠道,精准破解“贫困户不敢来”的难题。

摸清岗位底数。始终把精准识别放在首位,组织人员对就业岗位底数进行摸排调查和全面梳理,厘清合作社、产业园、建筑队等就业岗位200余个。同时,建立搬迁户劳动就业帮扶安置台账,做到在识别程序上不少一环,在岗位锁定上不错一个,在对象管理上不落一人。

确定搬迁人数。按照每户搬迁家庭至少1人就业的标准,综合区域、产业类型、岗位类型等因素,精准划分确定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周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综合协调周边3个产业园区就业需求,集中搬迁156户616人,确保177位搬迁群众可到城区、园区务工,切实做到“一户一就业”。

保障就业基数。根据搬迁户家庭就业需求,结合搬迁户劳动就业帮扶安置台账,合理绘制“一户一岗”或“一户二岗”的人岗衔接信息表,并将各类岗位详细信息在易地扶贫搬迁服务站进行公告,让搬迁群众及时掌握就业信息。

以群众意愿“定”搬迁地点破解“贫困户不想搬”难题

坚持宣传引导。组织镇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走访群众开“院坝会”“堂屋会”,借助电视、广播、宣传标语、公告公示等,多层次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搬迁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宣传引导,全方位了解群众搬迁意愿,多角度疏导,较好地消除了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的情结和安置地原住居民的“排外”思想,让贫困群众由不想搬变为主动搬。

坚持统筹兼顾。在安置点选址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同时兼顾县乡规划、交通、产业、区位等因素,做到“四靠”“五不选”,即靠城区、靠园区、靠产业基地、靠中心村和聚居点;有地质灾害隐患的不选、无发展后劲的不选、基础难改善的不选、上学就医难的不选、群众不满意的不选。随后,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按村民小组评议、村委复议公示、乡级政府复核再公示、县初审、市审批、省抽查确认7个程序步骤确定搬迁点,同时对外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坚持以人为本。在建设风格上,采取土家“四合院”风貌,打破“一条街两排房”建设方式,既避免城市“火柴盒式”的高楼林立,又避免散落自建房浪费土地,利于邻里和谐共处。同时,为群众产业发展、子女教育、民生保障等方面出谋划策,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确保让群众搬到好地方、住进新家园、开启新生活。截至目前,周屯易地扶贫搬迁点群众入住满意度达100%。

以户籍人口“定”搬迁面积破解“贫困户如何住”难题

周屯易地扶贫搬迁点根据搬迁户家庭情况,规划安置房户型的大小和数量,切实做到建设与群众需求相统一。

周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筑风格有着浓厚的土家“四合院”风貌,确保让群众搬到好地方、住进新家园、开启新生活。(甘文武 / 摄)

科学分类。对搬迁户家庭人口情况进行分类统计,按家庭人口3至4人、5至7人分两类,严格按照国家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政策要求,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建设80平方米、100平方米两种房型,再根据统计出来的两类家庭数量确定两种户型的建设数量。

精准分配。以“保障基本、安全适用”为原则,结合实际,吃透政策,按户籍人口多少决定户型面积大小。据统计,安置点符合80平方米户型要求的有120户、符合100平方米户型的有36户。

政策扶持。针对搬迁贫困户没钱搬家、没钱装修的问题,凯德街道办事处按照差别化补助和奖励政策,落实好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按搬迁户人均2万、土地复垦人均1.5万和每户基础设施补助2万元的标准,让搬迁贫困户实现入住零支付。截至目前,周屯易地扶贫搬迁点共建设156套安置住房,住房面积13480平方米,入住156户,入住率达100%。

以家庭情况“定”脱贫措施破解“贫困户如何富”难题

针对周屯易地扶贫搬迁点156户贫困群众家庭情况,科学制定“一户一策”脱贫措施,采取原有土地拿租金、扶贫资金(精扶贷)入股拿股金、到园区或基地务工拿薪金等方式,探索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金三变”“飞地脱贫”新模式,有效破解搬迁群众“如何富”的难题。

产业发展带脱贫。针对缺资金、缺技术的“两缺”搬迁户,通过产业脱贫“123”模式(搬迁一户精准扶贫户;帮助发展人均一亩红心猕猴桃产业、帮助解决每户一个劳动力就业;结合政府补助3000元创业资金、贫困户自行贷款30000元以上作为入股或启动资金实现脱贫致富小康目标),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高标准建设千亩红心猕猴桃脱贫示范基地。

入股分红帮脱贫。针对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有土地的“三缺一有”搬迁户,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村级组织”管理模式,群众以“精扶贷”资金入股,建立“721”利益联结机制,即合作社占70%、公司占20%、村级组织占10%,每户入股3万元,年底可分红8000元,其中群众可分到5600元。同时,将易地搬迁户原住地土地流转给园区企业及种养大户,每户平均每年可获得1000至2000元不等的土地租金收入。

推荐就业保脱贫。针对缺资金、缺土地、有技术、有劳动力的“两缺两有”搬迁户,统筹协调就业岗位,推荐搬迁户就近择业,通过园区景区就业、服务岗位就业、技能培训劳务就业等方式,将易地搬迁户优先输送到有需求的对口企业就业,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实现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钱赚。

鼓励创业促脱贫。针对有资金、有技术、有劳动力的“三有”搬迁户,依托农业园区,着力打造特色风情乡村旅游,鼓励搬迁户修建乡村客栈和采摘篱园,兴办休闲农庄和农家乐,做活搬迁点第三产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目前,周屯易地扶贫搬迁点有88人就近务工,35人与城区及产业园区企业签订用工合同,其余有劳动力的搬迁群众就近到园区和产业基地打短工,保证每个家庭都有1人以上就业。

(作者单位:铜仁市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搬迁户易地园区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小龙虾,我们走——“搬迁户”袁社军一家的新生活
释放“六有”活力 抓实后续扶持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臧学万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社会适应困境研究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