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仲勋家世渊源

2017-06-08张爱生

中国领导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习仲勋

◎张爱生

习仲勋家世渊源

◎张爱生

传说春秋时有一诸侯国,居于贵州习水一带,国灭后,即以习为姓氏。后来习姓人聚居于襄阳郡,相当于今湖北襄阳一带。那里名人辈出,多慷慨忠烈之士。

随着时代的变迁,襄阳习族人的居住地亦多有迁移。江西临江府新淦县(今新干县)华成门村的习姓者,即为此氏族的后裔。据《习氏家谱》记载,习氏始太祖为习思敬。明洪武二年(1369年),连年久旱无雨,庄稼歉收。习思敬因生活窘迫,携夫人赵氏及一家老小逃荒到河南南阳府邓州西堰子老营(大习营村)定居落户,以农为业,繁衍生息。习思敬夫妇均在70多岁过世,后代人丁兴旺,因老营人口拥挤,便又分出西户、北户和南户,另辟村落居住。

据《习氏家谱·后代世系》记载,习仲勋为该族西户习魁之后第九代人。西户居小习营村。习仲勋的曾祖父习玉策生有三子:习永盛、习永山、习永厚。习仲勋的祖父习永盛为长,配夫人张氏,生三子一女。清光绪四年(1878年),习永盛第一个儿子出生,因是农历戊寅年,故取小名老虎(二十多年后,他对习姓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起了重要的作用);清光绪六年(1880年),习永盛夫妇又生一女孩,乳名大女。一双儿女降临人间,似乎没有给这个家庭增添多少喜悦,接踵而来的却是又一次举家跨省大迁徙。

清光绪八年(1882年),河南南阳一带在历经战乱和连年干旱之后,又遇水涝和蝗虫灾害,乱疟并生、人心慌乱。官府沉重的粮钱税赋、封建盘剥,更令民不聊生。饥民纷纷扶老携幼,背井离乡,出外逃荒。习永盛肩挑一双儿女,与身背行李的妻子张氏一道,步履艰难地行走在逃荒的人群中。他们经陕西丹凤、商县,翻过秦岭,沿途乞讨,终于在富平县淡村附近南堡子的一个黎姓人家暂时歇息下来。这家人也是从河南逃荒过来的,可谓他乡遇故知。共同的遭遇,使穷人之间有了更多同情和帮助。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仓皇西逃,于10月26日至西安。时值陕西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地方衙门、贪官污吏以“恭办皇差、筹办回銮”为名,横征暴敛,滥增税捐,同时趁机中饱私囊,搜刮民财。天灾加人祸的严酷社会现实,使陕西人民,特别是关中地区的老百姓几乎濒临绝境。

挣扎在饥饿线上的习氏一家,在困境中终于盼来了一丝福音,习仲勋的大伯老虎,在当兵离家几年以后突然回到富平。原来,他所在的队伍是早年著名反清起义首领董福祥号称10万之众的军队。董福祥起事之初,活动于甘肃、宁夏地区,后被左宗棠收编。1897年,董福祥在任甘肃提督时调防北京,其部编入荣禄所辖武卫后军。慈禧西逃时,董福祥充当随扈大臣率部抵陕。习老虎此时已在董福祥部晋升为廷卫(下级军官)。这次,他是顺路回家的,留下了60两银子,再走以后就杳无音信了。

习仲勋对自己的这位老虎大伯怀有敬重之情。他曾对别人说:“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我大伯随董福祥在东交民巷与外敌作战。大伯作战勇敢,后来耳朵也被大炮震聋了。”

习仲勋的祖母和父亲、叔父用这笔钱置了几十亩薄田,并在淡村西刘堡南两三里外选定一块宅基地,先在平地开挖用来住人的地窨子,结果没有挖成就发生了塌方。近一个世纪的岁月过去了,这个塌陷的土坑还在,成为习仲勋家早年苦难生活的见证。后来又在塌窑的东侧先后盖起9间房,大门朝东,3间门房是土木结构的麦草房,习仲勋的祖母在里居住。院中南、北各有3间厦房。由于人口不断增多,这座小小的庭院便渐显拥挤。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一年,习宗德与比自己小8岁的都村姑娘柴菜花结婚。柴姓家族祖籍河南省淅川县,与习家祖籍邓州相邻,同属南阳府管辖。柴家人也是逃荒要饭到富平后定居都村的。共同的命运和经历,加上同为异乡客,使这桩婚事多了几分亲情。兵荒马乱的岁月里,柴家人因为贫穷,在柴菜花结婚成亲时,连当地乡间一双最普通的上轿鞋也做不起,只好借了人家一双,才使柴菜花成了亲。

1913年10月15日,习宗德夫妇迎来了他们第一个孩子仲勋的诞生。他们一生共孕育子女7人:长子仲勋、长女秋英、次子小名导儿(夭折)、次女冬英、三子仲凯、三女夏英、小女雁英。按照《习氏家谱·三门新谱》人名“国玉永宗、中正明通、继述承显、尊守从荣”的顺序,男孩入谱应取名“中”字辈。粗识文墨的习宗德,即为长子取名中勋,为三子取名中凯。他还请私塾的先生从《三字经》中为中勋取小名相近,为中凯取小名相良。习仲勋自幼聪明懂事,尊敬父母,深得父母的厚爱及弟弟妹妹的尊重。

(本文摘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西北岁月)》,张爱生 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

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新时期下,我们应以此为遵循,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

一是杜绝“被动式学习”“临时性学习”“装门面式学习”,来一次学习观念的大洗礼。坚持把学习放到“人生大格局”“事业大坐标”中,以大视野谋划学习、以大气力推进学习,积极主动、持之以恒,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

二是进一步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摒弃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实用主义,来一次学习风气的大转变。自觉树立问题意识,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展学习,紧密结合自身在思想和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开展学习,真学实学、弄通弄透。

三是从推进伟大事业的高度认清“干什么”,从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认清“缺什么”,着眼于防止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着眼于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着眼于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来一次学习内容的大拓展。围绕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加强学习,围绕提升历史人文素养加强学习,围绕掌握工作必备知识加强学习。

四是抓住“关键点”、扭住“牛鼻子”,来一次学习方法的大改造。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既埋头拉车又抬头看路,避免陷入盲目状态甚至误入歧途。

五是着眼于杜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来一次学习机制的大完善。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强化示范引领机制,强化学习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

(摘自《经济日报》 2017年2月17日)

猜你喜欢

习仲勋
《毛泽东选集》:习仲勋最爱读的书
中国画《习仲勋与两当起义》
习仲勋受命主政中国“南大门”
习仲勋 政治生涯的“艰苦岁月”
习仲勋率先垂范不搞特殊化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习仲勋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两碗鸡蛋面
胞弟拟提副部级 习仲勋否定方案
习仲勋:铮铮铁骨亦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