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破天惊话石峁

2017-06-07陈云龙

金秋 2017年4期
关键词:石峁榆林玉器

◎文/陈云龙

石破天惊话石峁

◎文/陈云龙

初冬时分的榆林,枝叶依然是五彩斑斓,植被压伏下的黄沙,已没有了随风飞舞的肆虐与张狂。冬阳高照,蓝天清澈,白云悠悠,在丙申立冬后的第四天,由贺祯厚先生等榆林师友的陪同下,我们驱车奔向神往已久的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位于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是距今4300-3800年前龙山文化后期及夏王朝早期的族群部落遗址。车下了高速,在经过有近600年历史的高家堡古镇后,开始在崎岖的山路上盘旋。至山顶,放眼望去,那是一片相对平坦而广袤的大地,纵横的沟壑把它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板块,石峁城池就建在这片土地之上。据考古发现,石峁遗址的面积约400多万平方米,是由190多万平方米的外城,210多万平方米的内城和8万多平方米的皇城台三座基本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城址组成。是以皇城台为中心,内外城呈半包围环绕的环套结构。其城垣总长约10公里,宽度不小于2.5米,且均用石条砌成。以现残存的最高处约5米的墙体计算,其用石量需12.5万立方米。试想,在距今4000多年前龙山文化时期的人们,是如何将这些山体中的石材开凿出来?又是用何种工具将这些石料运至山巅加工成可用的石材呢?

石峁遗址外城的东门是近五年来考古发掘工作重点。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城门遗迹,体量巨大,结构复杂,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包含有内外两重瓮城、砌石夯土墩台、门塾、马面等城防设施,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结构清晰、设计精巧、保存完好、装饰华丽的城门遗址。故此被誉为“华夏第一门”。看着墙体上那一块块不规整的石条,由粘结物凝固起来,齐整的外墙面,厚重的墙体,宽阔的门道,不能不惊叹以黑陶文化为代表的龙山时期,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表明,榆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就达4446处,绝大部分面积在50万平方米以下。此时的榆林,可谓是“万邦林立”。建造石峁城如此规模宏大的工程,完全靠石峁部落的人力显然是不够的,但调动和组织相邻友邦的人力,并有序地劳作,那将是何等之不易呀!况且,在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历史阶段,如此复杂的建筑规划和单体建筑物的设计,所需要的知识与统筹能力也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今天,我们看到的石峁遗址,应是中国古代都城建筑格局之滥觞。

神木石峁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相传流失在海外的石峁玉器就有4000多件。石峁最新考古发现有长达56厘米的玉牙璋及去年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玉铲、玉璜等6件完整玉器,而且,这些玉器之玉料,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地方的玉石。因此,神木石峁成为中国北方地区非常重要的玉文化区域中心。4000多年前的古人,在新石器的晚期,全国玉石产地的信息如何汇集到了石峁,并能收集到千万里之外的玉料呢?硬度很大的玉石,又是怎样加工制作、造型、抛光的呢?

石峁遗址,带给我们太多的疑团。诸如,石峁出土了一百余块壁画残块,是以黄色、红色、绿色、黑色为主,以条带状组合到一起的几何纹的壁画。据测定,所用颜料还是矿物质颜料。这些壁画,无论从数量或题材上,都应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一页。再者,石峁的墙体上出土了一件石雕人头像;之前,在榆林学院博物馆中,还收藏了一件石峁出土的高50厘米、宽60厘米采用高浮雕手法雕刻的石人面。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出现这些艺术品,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石峁带给我们的疑团,是否在告知,我们目前对远古时期先民们的生产和生活状态的推测出现了偏差呢?

神木石峁遗址,201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廿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在中华文明前夜的新石器晚期的石峁遗址,目前所发掘的仅仅是其冰山之一角,随着考古发掘的进一步深入,相信一定还会有石破天惊的新成果横空出世。我们期盼着华夏文明源头的探寻工程,早日大白于天下!

匆匆的行程将要离去,一丛丛的衰草在寒风中不断拂动着我的衣角,一年一度“春风吹又生”的草木摆来摆去,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远古时期的石峁那段扑朔迷离的岁月……

猜你喜欢

石峁榆林玉器
榆林感怀
走榆林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中国文明的前夜
——石峁遗址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榆林抿尖
西汉玉器的鉴定
遇见石峁
石峁寻古(外一首)
榆林力量
——为榆林抗洪救灾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