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生鲜供应链:正在萌发的春天

2017-06-07罗明

农经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鲜供应链农产品

文|罗明

农产品生鲜供应链:正在萌发的春天

文|罗明

[√]农产品生鲜电商到底该何去何从?这个以烧钱为开端的行业,真的会迎来春天吗?

最近有很多传言,美味七七出了问题,美菜相传又要融一笔大钱,易果生鲜又融了2亿美金……

在B2B食材供应链,甚至整个农产品生鲜领域,大家都在为模式争辩。无论做平台,做自营还是做拼团,在这个巨大的市场里,没有任何一家的份额超过3%。农产品生鲜电商到底该何去何从?这个以烧钱为开端的行业,真的会迎来春天吗?

解开“死穴”需要时机

先从美菜谈起,2014年迅速做大的美菜代表了农产品后端流通的一个趋势。大家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美菜会嘛?”“sysco模式在中国是否具备条件?”从目前情况来看,美菜依然是一家亏损企业,一年当中除了蔬菜毛利率最高的春冬季能够成本打平之外,其他季节几乎都是亏损状态,而且规模越大亏损越严重。从商业模型来看,远远没有达到当初设想的所有产品直接抵达产业链源头,去掉中间环节赚取差价就能盈利。

回顾淘宝的崛起,在20世纪90年代大家都在讨论ebay,考虑怎么在中国做电商的时候,人们提到了三大死穴。第一大死穴就是信任机制,如何能够保证在网上买到的东西和实际描述基本相符。第二大死穴是物流问题,当年的物流远远没有现在发达,只能发邮政,速度奇慢无比并且经常丢东西。第三大死穴是支付问题,钱在银行卡里,如何能够安全地打入一个陌生人的口袋。

于是就有人提到做自营,但是一想到自营巨额的资金需求,很多人都却步了。现在看起来浅显易懂的支付宝、担保支付,以及你付我陪,在当时那个年代根本就是不可解决的问题。现在的生鲜也面临三大死穴,一是后端分散产品标准化困难;二是农产品人工参与因素过多,成本居高不下;三是物流水平低下,损耗严重。

在大家看来,阿里巴巴好像是自己解决了“三大死穴”。其实,以阿里自身的力量只解决了不到10%。如果再早3年,可能淘宝也会像无数先烈一样,只是各种综合力量在博弈。然而,当时出现的非典、金融危机和拉动内需的国家政策,以及全民装机量疯狂增长的互联网红利,社会信任关系改善等因素,都促进了阿里接下来的发展。

“好模式”也需要站在时代的风口

美菜是否会成功,与其判断美菜的商业模式是否完美,不如讨论时代的风口是否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需要一家集约式的电商平台去撬动整个行业的供给关系。海量的资本肯赌美菜,肯定是有很多其合理逻辑的,也不会对一种狂烧钱的模式成本结构视而不见。

这次大家赌的是时代风口的到来,需要一家企业活着见到行业的未来。美菜一年不盈利,两年不盈利;当产业变革到适时条件时,盈利只是早晚的事情。到那个时候,无论是哪家坚持做餐饮后端的企业,能够笑着见到后天的太阳都能够合理存在下去。

农产品生鲜供应链后端如何?

今年春季的菜价普遍比以往要高,目前在一个三线小城镇的很多生鲜蔬果往往比在一线城市要贵,但是人们该吃还得吃。原因很简单,供应链在触及三线城市的时候需要从一线城市的供给中心多次倒手,供应链更长,损耗更大,无论三线城市消费水平怎么样,流通商必须加价才能挣钱。

另一个数据,目前中国城镇率刚刚达到40%左右,未来10年将要达到75%。这意味着将要有海量的农业人口不再是自耕农,他们慢慢放弃原来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技能成为城镇人口的一员,自耕农经济将迅速瓦解。

以上体现出两个趋势,第一是城镇化比率升高,大家对质优价廉的产品有强烈的需求,这种需求越来越集中,要求供应链更加高效的触及终端城镇。第二是农村人口大范围转移,土地流转速度将大幅度加快,生产将会越来越集中。

另外还有一个趋势是最近比较盛行的,大量有资金的私营企业主开始慢慢在城市周围囤地,资金从很多其他不景气的产业抽出来开始扑向土地流转和新农业。小规模的私人农场开始慢慢成型,然后是小规模相互兼并,形成大的农场。

土地流转目前处在变革的前沿,在全国各地出现了承包土地集约化耕种的小浪潮,土流网在这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滞后于目前粗犷的耕种技术,流转回来的土地还不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大部分都以骗国家补助为生存目的。

种种条件,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中。国家政府也在出台大量利好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这对于改善目前农产品分散供应的现状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再有就是农产品各个环节人工参与严重的问题。目前出现了大批互联网农机租赁,销售企业,还有很多互联网农技服务平台。农机的问题比较好解决,毕竟西方国家要什么机器有什么机器都好说;而且国家对于农用机械的使用还有政策性补贴。但是农技依然是一个问题,高端的农技人员是无法大量引进的,只能靠时间去培养。

不得不提的是农业信息化。这里的信息化不只是通过电商或者信息平台把各种生产要素和产品信息搬上网。真正的农业信息化体现在农业生产的各种环节中,譬如蔬东坡所服务的某农产品流通贸易公司,做到日流水10万元规模的一家传统企业竟然一直在用笔和纸记账,不但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既往数据很难统计无法精细化经营。很多生猪养殖的大户,还在用笔和纸教条式的去管理养殖过程,几号打针,几号出栏都是教条式的,没有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一套智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在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环节提供意想不到的效率提升,大大降低人工参与度和经验教条带来的系统风险。

“链条”促进物流行业跨越式的狂奔

农产品生产流通对于大部分家庭化种植的农民,或者小规模的批发市场流通商来说不需要复杂的ERP、SCM进行管理,即使有他们也不会用。但是对于很多工业化生产,规模化流通的中大型企业,无疑会使他们插上翅膀。

中国很长时间的物流体制是手艺人物流。在很多大城市物流中心,大规模存在黑车拉私活的现象,不是不管,这涉及几百万人的饭碗问题。很多黑车司机住在城市的郊区,在各种物流中心、贸易集散地趴活,很多司机十几年都是呆在车上。目前像云鸟等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很好地整合了此类物流问题,不过仅仅只是开始。

目前国内冷链使用率及其低下,冷链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也不高,而且价格昂贵。这也是消费需求所造成的,需求端对菜的品质要求不高,也不过度挑剔菜品质量问题,所以也就没有必要用冷链了。

物流效率也是一个问题,在全国一线城市大堵车的背景下,TMS依然处于刚刚发展阶段,缺乏有效管理;目前能够做到合理装车有效排线已经不容易了。好在互联网催生了一批拥有先进理念的物流平台,带着整个物流行业跨越式狂奔。

当然,影响供应链效率的社会因素还有很多,不得不说的是,产业链的齿轮加速运转着,将带领生鲜走向一个新的开端。未来几年将是大家开垦“南泥湾”,不断迎接机会和挑战的阶段。

猜你喜欢

生鲜供应链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生鲜灯的奥秘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