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研究

2017-06-07刘建峰骆浩文段洪洋林悦欣

广东农业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现代农业基地

刘建峰,骆浩文,段洪洋,林悦欣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2.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基于“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研究

刘建峰1,骆浩文1,段洪洋2,林悦欣1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2.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随着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全面转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潮州市“韩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普宁市“广东利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汕头市“广东省汕头和利农种业研究院”基地、汕头市“江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饶平县“广东光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地、汕头市“丰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6个“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对象,针对传统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不足,深入研究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特点、服务模式等,提出以产业链为服务对象,以提高要素利用率为目标,融“多环节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品牌服务、规划服务、政策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变专家单体服务为团队服务、多点服务,直击资金、信息、技术等产业痛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产业链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时期,这对农业科技服务提出了全方位的新要求。2015年4月16日,广东省农业厅下发《关于下达省级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建设资金的通知》,提出用两年时间扶持粤东西北地区77个县(市、区)各建设一个融“设施、农艺、科技、质量安全、经营主体”五位一体,以“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为目标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使之成为区域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现代农业装备推广应用的示范基地,示范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广东省农科院作为粤东片科技服务组长单位,转变科技服务思维理念,不断优化科技服务方式方法,对潮州市“韩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揭阳普宁市“广东利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汕头市“广东省汕头和利农种业研究院”、汕头市“江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潮州市“广东光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汕头市“丰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6个“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提供了农业科技服务。本文以上述6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梳理出现代农业对科技服务的需求特点、服务模式、保障措施等,提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应以产业链为服务对象,以提高要素利用率为目标,融“多环节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品牌服务、规划服务、政策服务”于一体,并从政策设计、人才队伍、组织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1 研究对象农业科技服务需求情况及特点

1.1 需求情况

课题组对潮州市“韩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揭阳普宁市“广东利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6个“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提供了农业科技服务,6个基地均是种植基地,其中蔬菜育种基地1个、果蔬种植基地4个、石斛种植基地1个。6个农业示范基地共提出31项农业科技服务需求(表1)。

表1 6个“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科技服务需求情况

1.2 需求特点

分析上述6个农业示范基地的科技需求发现,主要集中在设施、品种、农艺、质量安全、信息化、标准规程、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对农业的总体提升,其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需要全产业链各环节技术服务。示范基地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在生产规划与布局、良种良法与生产规程、配套设施设备、产品标准、加工销售、信息化建设和品牌化推广等各个环节均有科技服务需求,其科技支撑需要多学科、团队相互联合和相互促进,技术体系无法也不能割裂[1]。二是需要精准服务。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示范基地,其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要也不同,泛泛的讲座、通用技术下乡等远远无法满足示范基地的科技服务需要,各个基地结合自身建设目标均需要“点对点”的精准服务[2]。三是需要持续服务。基地建设是个长期过程,其各个环节的打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持续的科技服务[3]。四是需要有效服务。作为广东省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工程,针对“五位一体”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服务必须见到成效,使基地能够切实发挥引领区域内传统农业升级转型的功能。

2 传统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存在问题及调整方向

2.1 存在问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服务快速向着规范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4]。各级农业科研部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的实力也快速壮大,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稳步提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5]。然而,必须看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进程在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农业科技服务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农业科技服务在精准性、有效性、低成本、高效率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改进。

传统农业科技服务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服务效率低。农业科技资源分散,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上下联动机制没有建立[6],“最后一公里”问题存在多年,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农业技术与生产上的实际需求不对称。二是农业科技服务的效能有待提升。传统体系下,针对某一技术环节,单项技术的农业科技服务效果立竿见影[7],但对区域产业链打造、供给侧结构改革、价格波动平抑等服务于全局的农业科技服务往往效果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主流农业科技机构中农业经济研究力量相对薄弱、市场研究欠缺[8]、品牌建设的方式方法有待提升。三是农业科技服务的精准性有待提高。不同项目、不同经营主体,其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差异很大,传统的农业科技服务团队及单项技术很难满足这种精准化的需求[9]。

2.2 调整方向

结合“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实际科技需求,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科技服务供给方式:一是思维导向调整。从“我能做什么”调整到“需要我做什么”。目前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在提供服务时,往往不注重对当地科技服务需求的挖掘,而是从自身的资源出发,组织一些与基地表面相近但实际未必相符的资源,这种思维导向下提供的农业科技服务自然不尽人意。二是管理导向调整。从“提供服务”调整到“管理服务”。目前的农业科技服务单位以专家提供服务为主,对专家提供服务的质量管理、服务后的反馈跟踪等做得很少。三是技术导向调整。从“专家为主”调整到“技术平台为主”。传统专家为主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具有服务内容受个人因素影响大、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制定标准,则可大大改善这一情况。

3 基于“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特点

针对基地的科技需求,课题组提出基于“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服务新模式,该模式以产业链为服务对象、以整合专家团队及集合成果和技术资源为抓手、以提高要素利用率为目标,构建综合科技专家团队,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中以全产业链为对象,融“多环节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品牌服务、规划服务、政策服务”于一体,变专家单体服务为团队服务、多点服务,直击农业资金、信息、技术等产业痛点。

3.1 以产业链为服务对象

粤东“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建设农业设施、农业工程等为主,广东省农科院在提供农业科技服务时,着眼于产业链整体价值的提升,以区域差别定位、优势农业产业带规划等为指引,引导资源投入到适合粤东地区未来发展的种业、特色经济作物、加工、旅游等环节,不断做强做大产业链优势环节,引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整体提升产业链市场竞争力。课题组在为和利农种业研究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以蔬菜产业链为服务对象,从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入手,就蔬菜新品种(品系)引进与研发、设施大棚的设计、肥水一体化设备及技术难点、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关企业技术规程的制定等全产业链内容进行田间技术培训指导,效果显著。

3.2 以提高要素利用率为目标

粤东地区人多地少,提高土地、资金、设施等要素的单位产出是保障粤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10],这也是当地政府、企业需要高质量的农业科技服务的原因所在。广东省农科院在提供农业科技服务时,以提高要素利用率为目标,为广东光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了高值石斛品种,为韩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了优质柠檬品种,大大提高了单位土地产出。此外,我们为6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均引进了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劳均产出大大提高。

3.3 变专家单体服务为团队服务、多点服务

在科技服务中,我们改变以往单一专家仅能提供单一技术的方式,通过组成专家团队,融面向市场的多环节的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品牌服务、规划服务、政策服务于一体,为项目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既节省了当地寻找科技服务的成本,又提高了科技服务的完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充分利用政府促进科技创新的有利政策,通过成果转化促进企业发展,提高服务专家的经济收入,取得了双赢的合作局面。在针对江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科技服务过程中,课题组利用广东省农科院资源,组成汇聚13名专家的服务团队,先后10次提供各类服务,一揽子解决了企业的各项需求。

4 基于“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实施效果

通过新模式的实施,广东省农科院有力促进了粤东“五位一体”示范基地的发展,6个基地在种植品种、种植技术、设施等方面均有了较大进步,综合带动了粤东农业的发展。

4.1 科技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科技服务,6个示范基地的科技水平明显提升。实施两年来,初步完成了现代农业设施化与“互联网+”的结合。6个示范基地引进新品种累计达30个,其中“芥蓝杂交一代新品种选育”进行了分子育种研究,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提升了示范基地的科技创新能力。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火龙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与各示范基地的生产实际相结合,得到大量的应用和提升,特别是对广东利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多年的大棚名优蔬菜种植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出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并形成标准,申请了5个专利,准备出版一本科普书籍,为设施农业在广东的大力推广提供了示范现场、生产技术体系和生产技术规程。“五位一体”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成为当地生产技术的高地,设施农业和“互联网+农业”的样板。

4.2 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课题组将信息化作为科技服务的重要组成内容,每个基地均完成了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线上销售平台已经初见成效。基地的平台成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示范点。例如,广东利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示范基地的绿色农产品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资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实现了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24 h查看生产情况,并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立了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信用。潮州市韩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建设了电商网络平台,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通过与淘宝、京东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韩金果”、“邻家果院”等网店,积极参与并成功展开了青柠檬网上销售,仅2015年9月、11月两次在淘宝、京东的“聚划算”、“秒杀”等活动就销售青柠檬果品50多t、订单10万多个,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全面推动了潮州市农村青年深刻认识农村电商运营模式,了解农特产品品牌打造机制,开拓了“互联网+乡村体验”的旅游模式,体现出本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示范基地与专家建立了微信群,专家与基地及时联系,科技咨询、科技交流方便快捷,有效地推动了项目实施和基地的科技推广工作。同时,课题组将科技推广资料综合整理并系统编著成书,将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推介给基地和农户,通过基地平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4.3 标准建设成效显著,支撑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

项目完成了6个标准的制定,其中青柠檬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鲜食型番茄水培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铁皮石斛、无公害豇豆生产技术规程、红肉火龙果生产技术规程、红蜜火龙果田间管理规范已经完成。广东利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及和利农种业研究院的生产技术标准已实施多年,技术体系较为完善。

4.4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效益大幅提升

通过农业科技服务,各企业的品牌意识大大增强,品牌建设成效显著。以韩金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韩金果青柠檬”2015被评为“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广东利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证书编号WNCR-GD15-0073),利泰樱桃蕃茄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编号WGH-15-12073)。2016年12月,通过与共建单位广东省农科院深度合作,广东利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获得揭阳市“农业龙头企业”称号,江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火龙果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

4.5 科技合作更加紧密,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通过技术指导,承担项目的公司在示范基地建设中充分与专家交流合作,在合作中不断加深认识、加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按照《广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同时,通过项目带动,两年来,广东省农科院30位专家在当地参与组织培训班7个、现场会4个,培训专业农户和新型农民超过5 000人次。

5 结论与建议

基于“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对农业科技服务有以下4个启示:(1)未来农业科技服务更加系统化、注重产业链、注重精准化。未来农业科技服务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长期跟踪服务的过程,服务更加注重产业链条的梳理,注重从产业链整体提升的角度提供针对性服务。服务也需要更加精准、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注重实效。(2)标准、品牌、营销、规划等非技术环节在农业科技服务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网络在农民中的应用,获得种养技术的门槛不断降低,而标准、品牌、营销、规划等非技术环节将越来越得到农民重视,这些方面的需求必将快速增多。(3)集成运用信息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微信等工具,建设信息平台有利于降低农业科技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尽管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发展迅速,各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不断出现,但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数量仍然不足,质量也有待提升。各类信息平台的建设将成为推动未来农业科技服务的重要力量。(4)广东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服务业的运作模式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在政府指导下,建立省市县联动的多学科联合的科技推广专职岗位专家团队,在机制体制上解决科研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充分用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推动专家带着品种和技术等科技成果系统地与产业联盟、协会、龙头企业或示范基地开展合作,在“互联网+”等技术的支持下,促进传统服务模式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服务模式,为广东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孙美美. 农户视角下浙江省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需求分析[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16(3):188-191.

[2]何晨曦,赵霞. 农户对农业科技服务满意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53-56.

[3]孙开. 公共产品供给与公共支出研究[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6-19.

[4]俞培果,蒋葵. 农业科技投入的价格效应和分配效应探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6,13(2):82-85.

[5]张永升,杨建肖,陶佩君. 农户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意愿与供给评价实证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16(3):71-75.

[5]张开云,张兴杰,张沁洁. 优化农业科技服务供给体系的策略分析—— 以广东农村284户为例[J]. 贵州社会科学,2012(3):32-34.

[6]赵宇,姜海臣. 基于农民视角的主要农村公共品供给情况—— 以山东省11个县(市)的32个行政村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2007(6):66-68.

[7]王敬华,钟春艳.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53-56.

[8]岳靓,孙超. 我国当前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13.

[9]毕亮亮,李强. 对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思考[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16(3):190-193.

[10]曹一化,刘东. 中国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张辉玲)

Study on the mode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based on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base

LIU Jian-feng1,LUO Hao-wen1,DUAN Hong-yang2,LIN Yue-xin1
(1. 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2.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

With the 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e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 is also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view of lack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model,this paper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mand and service model of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based on six bases,which included of “Hanjin fruit cultivation cooperatives” in Chaozhou,etc. And the research suggested a new mode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which was composed of “technical services,information services,brand services,planning services and policy services”,it made the expert monomer service into a team service,provided multi-point service and breakthroughed the industrial difficulties,such as funds,information,technology and so on.

five-in-one;modern agricultural demonstration base;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system;service mode;industrial chain

F324.3

A

1004-874X(2017)03-0158-06

2017-01-03

广东省2015年省级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项目

刘建峰(1961-),男,研究员,E-mail:973823930@qq.com

刘建峰,骆浩文,段洪洋,等. 基于“五位一体”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7,44(3):158-163.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现代农业基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我的基地我的连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