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宾地区中茶302引种适应性、适制性评价

2017-06-07王春梅刘跃云陈大海叶玉龙陈叙生

广东农业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芽叶早茶宜宾

王春梅,刘跃云,陈大海,叶玉龙,陈叙生

(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宜宾 644600)

宜宾地区中茶302引种适应性、适制性评价

王春梅,刘跃云,陈大海,叶玉龙,陈叙生

(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宜宾 644600)

以福选9号为对照,在宜宾市引种中茶302 并进行适应性、适制性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中茶302独芽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整体芽叶萌动期较对照晚6~26 d,有效错开了芽叶采摘洪峰。适应性强、定植成活率高(87%~98.4%),芽叶肥壮、生长势旺盛、持嫩性强、耐寒旱且较抗病虫。水浸出物含量45.21%~46.33%,咖啡碱含量32.98~41.19 mg/g,茶多酚含量12.61%~17.69%,氨基酸含量最高达4.53%,酚氨比值最低达3.12,儿茶素品质指数最高达2 418.7。以滚筒杀青—理条机二青—理条4~6次(适时加棒2次)—去毫—干燥—提香工序所制芽茶得分90.9分,感官审评结果均优于对照。说明中茶302 具较强适应性及适制性,具有早产早收高产优质的综合优势,建议引种推广。

中茶302;适应性;适制性;农艺性状;生化成分;感官评审

宜宾早茶以早抢市,“过新年喝新茶”已成为宜宾茶区一大特色。优质宜宾早茶应芽叶扁平挺直、大小匀齐,冲泡后芽叶浮沉如宝剑般立于杯底、嫩匀饱满,在品鉴茶汤清香鲜爽的同时亦能达到怡然自得陶冶心灵的观赏效果。茶树品种决定茶叶适制性及茶叶品质,目前用于制作宜宾早茶的主要品种是早白尖5号、福选9号、名山131、乌牛早、四川中小叶种等无性系茶树良种,各原料品种芽叶性状存在差异,“宜宾早茶”成茶品质存在参差不齐现象。2014年四川省政府一号文件对打造千亿川茶产业进行具体安排部署以后,宜宾茶产业迎来了又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四川省宜宾市国家农业科技园——早茶科技组团的建立,引进适制芽茶且品质审评表现优异的茶树新品种进入宜宾地区进行推广应用,已迫在眉睫。

中茶302 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人工杂交繁育而成的绿茶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生、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等优良特性,适制单芽或一芽一叶类名优绿茶,产量表现较好,从氨基酸、儿茶素含量等方面表明其具有制作高鲜爽度绿茶的生化基础[1]。自2010年11月通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品种鉴定以来,区试表明该品种适合在浙江、贵州、河南、四川、湖北和河南信阳等宜茶地区栽培[2-7]。为此,我们引进中茶302茶树品种并进行适应性、适制性综合评价研究,对中茶302是否适宜引种宜宾、是否适制“宜宾早茶”、是否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对研制中茶302配套加工宜宾早茶工艺、整体提升宜宾早茶成茶品质、促进茶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茶树品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中茶302,以宜宾当地栽植面积最大的福选9号为对照品种。为增加试验随机性,选择宜宾市高县羊田乡中心村(种植规格采用双行双株,大行距1.5 m、小行距33 cm,窝距33 cm,种植时间为2011年12月2~5日,种植面积1.67 hm2,对照品种面积0.33 hm2)、江安县江安镇同义村(种植规格采用单行双株,行距1.5 m,窝距20 cm,种植时间为2011年12月19~24日,种植面积5.33 hm2,对照品种面积0.67 hm2)两个地点进行定植。两个地点均为宜宾茶树大面积栽植地区,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厚、肥力中等,管理水平基本一致,土壤pH4~6,排水条件良好。茶树种植前土壤深翻、复垦平整,施基肥。

1.2 调查项目及方法

1.2.1 适应性 于引种定植期间观测记录中茶302的萌芽物候期、芽叶性状、春茶生产枝密度、生长势、田间抗逆性、成活率,进行生态适应性评价。

1.2.2 适制性 留鱼叶标准采摘一芽二叶新梢,微波杀青法制备生化样,送中国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茶多酚含量、儿茶素总量、氨基酸总量、水浸出物含量、咖啡碱含量。其中,水浸出物含量采用GB/T 8305-2002进行检测,氨基酸总量采用GB/T 8314-2002,儿茶素、咖啡碱含量按照ISO14502-2/2005进行检测和定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RP-MAX 4μm,250 mm×4.6 mm,C12反相柱,以咖啡碱标准物质定量计算),多酚含量按照ISO14502-2/2005进行检测和定量。

按宜宾地区常规茶叶加工方式加工芽茶、龙井茶、毛峰茶,送中国茶叶研究所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参照名茶审评标准[8]进行感官审评,评分采用百分制,其中外形占25%、香气25%、汤色10%、滋味30%、叶底10%。

运用Excel 2003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9],采用DPS 7.05数理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Duncan多重比较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态适应性评价

2.1.1 新梢物候期 随机选择15个以上的越冬芽自萌动起开始观察,每隔3 d观察1次,以20%的芽头到达该物候期为标准,记录各品种的鱼叶期、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结果见表1。芽叶萌动期数据表明中茶302为早生品种,与同地区对照品种相比,中茶302在江安种植期间萌动期晚6~15 d,在高县种植期间晚17~26 d,整体而言,中茶302在宜宾地区发芽期较福选9号偏迟15 d左右。

表1 中茶302新梢物候期调查结果

2.1.2 芽叶性状 在宜宾种植期间,中茶302芽叶色泽黄绿色,芽头月牙形、肥壮尖挺、芽形较大、少茸毛、持嫩性强,更便于采制独芽,深受茶农欢迎。留鱼叶标准采摘独芽(即茶树正发芽至独芽时期)、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测定芽叶的百芽长、重,调查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中茶302独芽百芽重为对照品种的107.68%~135.96%,平均长度为对照品种的89.52%~96.36%;一芽一叶百芽重为对照品种的132.53%~135.96%,平均长度为对照品种的87.60%~95.41%;一芽二叶百芽重为对照品种的144.88%~152.75%,平均长度为对照品种的94.74%~97.56%。独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百芽重、平均长度绝大部分显著重于、短于对照品种,表明中茶302芽叶略短偏重实,潜在产量高于对照品种。

表2 中茶302芽叶性状调查结果

2.1.3 抗性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按五级评分法[10]在整个引种期间对中茶302田间抗逆性进行鉴定。因无极端天气,中茶302在江安县和高县的耐寒性及耐旱性均为1级,无明显寒、旱灾害表现。在两个引种地区按常规病虫害防治管理后,表现出较差的抗病虫性,尤其在江安县抗病虫性5级,每年4月和7月易发生赤叶病,易受茶树黑刺粉虱为害全园发生霉烟病,小绿叶蝉为害也比较严重,受灾严重时被害叶片在75%以上。

表3 中茶302田间抗逆性调查结果

表4 中茶302生长势调查结果

2.1.4 生长势 茶树树冠的高矮、宽窄、形状、结构等直接影响茶树生育、产量和质量[11-12],采用随机抽样法,对茶树树高、蓬面宽度、树幅、当年新梢长度、当年新梢着叶数、当年新梢芽叶节间长度进行数据调查[13],同时于茶蓬正中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33cm×33 cm内春茶生产枝密度,每个调查数据抽样不低于10次,调查结果见表4。采用相同的修剪培养方式,两个地点中茶302树高、蓬面宽度、树幅、春茶生产枝密度分别为对照品种的100.20%~110.40%、103.15%~111.34%、 98.14%~102.50%、92.74%~97.47%,差异不显著。两个地点中茶302当年新梢长度为对照品种的91.48%~95.33%,当年新梢着叶数为对照品种的105.66%~118.30%,当年新梢芽叶节间长度为对照品种的73.45%~76.65%。结果表明,在宜宾种植期间,中茶302生长势旺盛,在树高、树幅等方面与对照品种相差不显著,但在相同的当年新梢长度范围内节间长度显著偏短、着叶数偏多,从芽叶采摘数量方面表现出高产优势。

2014—2015年对茶树成活率进行调查,两个地点茶园由于管理方式、区域性气候及病虫为害情况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成活率。2014年由于假眼小绿叶蝉为害,江安县成活率仅为87.00%,其余情况下成活率为95.08%~96.50%,与当地主栽品种福选9号成活率(94.00%~97.20%)相当,表明中茶302适合在宜宾地区进行引种并推广应用。

2.2 适制性评价

2.2.1 生化成分测试 茶叶的滋味主要是由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决定的[14]。分析测试了高县、江安县两地2013—2015年度所制中茶302春梢一芽二叶生化成分,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中茶302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含量与对照品种相当,为茶汤呈味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表5 中茶302春季一芽二叶生化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氨基酸具有鲜味,是茶叶中重要的滋味物质,竹尾忠一[15]研究发现各种氨基酸与滋味评价之间的复相关系数达0.984。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酚氨比)[16-17]也是反映茶树品种特性的生化指标,一般认为酚氨比小于8适合制作绿茶,若用酚氨比较高的茶树品种鲜叶加工绿茶,往往滋味苦涩、欠鲜爽[18]。2013—2015年,江安、高县所测中茶302氨基酸含量为对照品种的92.3%~110.4%、101.2%~110.2%、154.3%~160.6%,酚氨比为对照品种的84.3%~141.4%、77.3%~96.2%、46.5%~49.9%,仅2013年高县茶样氨基酸含量值略低、酚氨比高于对照品种,其余茶样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对照品种、酚氨比均小于对照品种且远低于8,最低值高县2015年茶样酚氨比仅为对照品种的0.46倍。儿茶素品质指数是表达茶叶品质的经验参数,数值上等于(EGCG+ECG)×l00/EGC[19],儿茶素品质指数愈大,鲜叶嫩度和品质愈好,绿茶质量愈高[14]。通过计算发现,两个地点中茶302儿茶素品质指数均大于对照品种,为对照品种的1.04~7.29倍,2015年度江安茶样值最大达2418.7。

综上所述,从生化成分角度来看,中茶302具备制备优质绿茶、特别是名优绿茶的内质成分基础,芽叶鲜嫩度好,所制绿茶应滋味鲜爽、香气高鲜,且苦涩味应略低于对照品种。

2.2.2 样品感官评审 为探索中茶302的最优加工工艺水平,2014—2015年度春季结合宜宾地区主要加工工艺进行多批次芽茶试制研究,工艺过程及成茶品质感官审评结果见表6。针对芽茶加工工艺,通过滚筒杀青后补杀二青、理条机多次理条结合适时加压,对于芽茶成形、提升色泽翠绿度、脱毫净度有着积极作用,且各批次中茶302茶样得分均高于对照品种。表明中茶302在宜宾地区更适制高端优质芽茶,成茶品质感官审评得分与送测生化成分结果相对应。

表6 中茶302芽茶样品感官评审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3.1 中茶302具有较强适应性

中茶302作为新型无性系茶树良种,引种期间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生长势旺盛、持嫩性强、产量高,抗寒、抗旱性强,较抗病虫,芽叶黄绿柔软、茸毛中等、育芽能力强、独芽较肥壮且芽大易采,具备制作优质芽茶的外部特征基础。宜宾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左右,与国内其余产茶区相比气候回暖早,茶树发芽期提前。中茶302在宜种植期间独芽期为2月下旬至3月初,芽叶萌动期虽比福选9号晚15 d以上,但是较其原生地杭州[2]却提早了1个多月。茶树品种物候期是合理选择栽培品种的重要依据,引种中茶302不仅延长了芽茶的采摘时期,且在物候期上有效地缓解了采摘劳动力的紧张,避免了茶季“洪峰”,使得劳动力安排与制茶机具得到高效利用。由于其萌动期较晚,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倒春寒冻害,提高了潜在产量产值。

2011年以前宜宾地区仅宜宾县花古乡花古农场由于穗条繁育引种少数中茶302进行种植,总计面积低于6.67 hm2。2011年起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宜宾综合试验站工作的开展,对中茶302进行引种并示范推广,至2015年4月,宜宾中茶302面积达到3921.35 hm2。2010年全市茶叶面积42.67万hm2,2014年全市茶叶面积65.33万hm2,新增22.67万hm2,新增面积中中茶302占1.7%,中茶302发展趋势日渐走强。凭借四川省“重振川茶雄风、打造千亿茶产业”这一有利时机,宜宾市政府委托北京金必德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编制了《宜宾市标准化规模化生态茶园建设规划》。规划至2023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86.67万hm2,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80万hm2,茶叶总产量达10万t。综合各地老茶园改种换植、新茶园扩建、茶农接受程度以及本研究所调查的茶树生理品种特性基础数据,建议在茶产业发展中根据需要适时引种部分中茶302,丰富品种基础,优化品种搭配,调整宜宾茶树品种结构,增加优质原料用于茶叶生产,提高茶产品市场竞争力。

3.2 中茶302具高品质适制性

中茶302茶树品种水浸出物含量45.21%~46.33%,咖啡碱含量32.98~41.19 mg/g,茶多酚含量12.61%~17.69%,氨基酸含量最高达4.53%,酚氨比值最低达3.12,儿茶素品质指数最大达2418.7。对于感官审评结果,尤以江安县2014年以滚筒杀青—揉捻—辉锅—干燥—提香工工序所制毛峰茶得分最高(92.85),外形条索卷曲壮结、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鲜带花香、滋味较甘醇、叶底嫩而黄绿。其次是江安县2015年以滚筒杀青—理条机二青—理条4~6次(适时加棒2次)—去毫—干燥—提香工序所制芽茶得分90.9分,外形月牙形、色泽嫩绿、汤色浅嫩黄清澈明亮、香气尚清高带嫩香、滋味醇和尚鲜、叶底肥嫩较鲜。表明中茶302更适制芽茶、毛峰绿茶。

宜宾早茶以早抢市,胜在其“早”,更胜在其“优”。早春又以芽茶为主,叙府龙芽、早白尖、龙湖翠等宜宾芽茶先后荣获国际、国内多项金奖,成为宜宾最闪亮的名片之一。2011年,“宜宾早茶”还被中国国际品牌协会授予“中国最具影响力早茶品牌”称号;四川省政府还决定将“宜宾早茶”作为全省三大茶叶公共区域品牌之一来打造,目前“宜宾早茶”属全国最大的早茶公共区域品牌。宜宾早茶从广义角度是指早春所产芽形茶,要求外形扁平呈月牙形、色泽翠绿略黄、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鲜高锐、滋味清爽而醇、叶底嫩匀明亮。宜宾地区主栽茶树品种为福选9号、四川中小叶种、早白尖5号、乌牛早等,茶树品种混杂,各品种芽叶性状存在差异,成茶品质参差不齐。综合本研究结果,以中茶302独芽所制芽茶滋味更为鲜爽、芽叶更为饱满直立,口感与视觉得到了精神境界的升华,提升了芽茶整体价值。

从芽叶性状、春茶鲜叶产值、生化成分基础、加工适制感官审评结果来看,中茶302各项指标表现均明显或显著优于对照品种。从宜宾早茶区域品牌发展趋势而言,引进中茶302品种对于稳定茶产品品质、提升宜宾早茶市场竞争力有着无可厚非的品种基础优势,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收。因此建议宜宾地区根据区域规划,适时引进中茶302进行种植并推广。

[1]郭雅丹. 四川茶区引进茶树中茶108、中茶302和中茶102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 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3.

[2]杨亚军,杨素娟,曾建明,等. 早生优质绿茶新品种中茶302 [J]. 园艺学报,2011,38(9):1831-1832.

[3]贾尚智,闵彩云,金孝芳,等. 不同绿茶品种区域试验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1,24(6):2122-2126.

[4]龚自明,郑鹏程,李传忠,等. 不同低氟品种青砖茶适制性研究初报[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4):5690-5692.

[5]陈正武,赖飞,刘红梅,等. 茶树无性系良种山地适应性栽培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4):179-187.

[6]方志宏. 几个茶树品种的绿茶适制性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8(10):7-9.

[7]曾建明,金基强,叶阳,等.西南茶区茶树良种化现状及新品种引种试验[J]. 中国茶叶,2009(6):26-28.

[8]陆松侯,施兆鹏主编. 茶叶审评与检验[M]. 第3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82,148.

[9]乔永刚,宋云. 利用EXCLE制作核型模式图[J]. 农业网络信息,2006(10):96-98.

[10]汪昌俊,茶树育种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4,95-99.

[11]骆耀平. 茶树栽培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4,27.

[12]陈亮,杨亚军,虞富莲,等. CN-NY 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茶树[S]. 2007.

[13]宛晓春. 茶叶生物化学[M]. 第3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4]竹尾忠一. 绿茶茶汤的滋味评价与化学成分的相关[J]. 茶叶译丛,1973(3):37-47.

[15]陈岱卉,叶乃兴,邹长如. 茶树品种的适制性与茶叶品质[J]. 福建茶叶,2008(1):2-5.

[16]邵济波,唐茜,周晓兰,等. 四川引种安吉白茶主要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学,2012,33(16):179-183.

[17]张泽岑. 对茶树早期鉴定品质指标和酚氨比的一点看法[J]. 茶叶通讯,1991,18(3):22-25.

[18]肖俊松,袁英髦,张爱雪,等. 茶叶中茶多酚和生物碱的测定及聚类和线性判别分析[J]. 食品科学,2010,31(22):343-348.

(责任编辑 杨贤智)

Introduction adaptability,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Zhongcha 302 in Yibin

WANG Chun-mei,LIU Yue-yun,CHEN Da-hai,YE Yu-long,CHEN Xu-sheng
(Yib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Yibin 644600,China)

Taking Fuxuan 9 as the control,this article carried out comprehensive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about Zhongcha 302 in Yibin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hongcha 302 budded during in late February to early March,the buds of whole shoots were 6-26 days later than the control,effectively staggered buds picking peaks. Zhongcha 302 had strong adaptability,high survival rate (87%-98.4%),strong leaves,strong growth potential,strong tenderness,was resistant to drought and more resistant to pests and diseases. For Zhongcha 302,water extract content was 45.21%-46.33%,caffeine content was 32.98-41.19 mg/g,tea polyphenols content was 12.61%-17.69%,the highest amino acid content reached 4.53%,the ratio of phenolic to ammonia was as low as 3.12,and the catechins quality index was up to 2418.7,and the sensory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with quality score of 90.9 by roller fixing-two green machine processing - processing 4 to 6 times (plus timely rod 2 times) - tea to cents - drying - improving aroma. In summary,Zhongcha 302 is well adapted to the regional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actual tea production in Yibin,has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of early harvest yield and quality.

Zhongcha 302;adaptability;suitable system;agronomic traits;biochemical composition;sensory evaluation;

S571.1

A

1004-874X(2017)03-0039-07

2017-01-12

国家现代农业(茶叶) 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23)

王春梅(1986-),女,硕士,农艺师,E-mail:357833164@qq.com

陈叙生(1962-),男,高级农艺师,E-mail:1220815045@qq.com

王春梅,刘跃云,陈大海,等.宜宾地区中茶302引种适应性、适制性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7,44(3):39-45.

猜你喜欢

芽叶早茶宜宾
茶树夏季紫化芽叶制作绿茶与红茶的主要内含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应对茶园春季霜冻害的减灾新途径
——霜冻芽叶产品研发思路与实践
扬州早茶的烟火气
独爱早茶
衰老茶树如何重修剪
品早茶、吃火锅、撸串儿 大理至川渝150万人乘高铁“快旅漫游”
群体种茶树紫色芽叶的信阳红茶适制性研究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宜宾(外四首)
宜宾豆腐乳毛霉分离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