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中写人,让人物立起来(下)

2017-06-06牛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42期
关键词:肩膀祖母小伙子

牛锐

【点读】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说:“哎,我说,你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背回去!”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跪,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半晌说不出话。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僵硬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

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求你为我保密,保密!”

——王恒绩《三袋米的故事》

这两段文字中矛盾冲突很激烈。文中描写了矛盾的双方,一是母亲,二是学校的熊师傅。主要矛盾是母亲送来了杂色米要熊师傅收下,而熊师傅不了解实情从而不愿收下这样的杂色米。母亲双膝一跪,两行热泪涌出,这一“跪”,一“涌”,写出了母亲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令熊师傅更令读者大吃一惊。“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僵硬的变形的腿。”这一“坐”,一“挽”,一“露”,进一步提示母亲行讨的原因。“母亲抹了一把泪”,这一“抹”字,写出母亲心中长期装着的无法言表的辛酸。每天天蒙蒙亮,母亲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去外村讨饭,天黑后才“摸进村”,这里的“揣”“拄”“摸”,写出母亲行讨是万不得已的,是在暗中进行的。母亲之所以不敢“光明正大”行讨,是因为顾全儿子的自尊心。读到这里,让我们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无私、坚忍不拔。面对这样的贫弱而坚强的母亲,有谁不感动?有谁内心不震撼?熊师傅更是潸然泪下,“扶”起母亲。透过这一“扶”,使人感觉到了人间真情处处有。当熊师傅表示立即告诉校长,要学校组织捐款时,母亲“忙摇着手”,说如果儿子知道了有个讨饭的母亲,就会毁了他的自尊心,所以母亲请求熊师傅不要揭开秘密。这个“摇”字,表明了母亲抚养儿子成才的决心之大,也表明母亲早已作好了充分的准备,继续忍饥、挨饿、受冻、忍辱负重,以自己微弱的肩膀撑起儿子的未来晴空。

【品悟】

通过具体的矛盾冲突,突出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品质。

【点读】

小伙子奋力踏着车子,顶风,又增加一个人的负担,看来有点吃力。他身体前倾,宽宽的肩膀一上一下。而雯雯坐在这宽肩膀后头,倒能避雨了。雯雯抬起头,望着他的背影,脑子里老缠绕着一个念头:他会不会有歹心?他完全可能拐进任何一条小路、小弄堂。马路上静悄悄,交警下班了,可是他一直顺着亮晃晃的汽车路线骑着,没有一点要拐进小胡同,拐进黑暗中去的意思。已经骑过三个站牌了,在骑过一个街心花园时,他忽然松开车把,满头满脸抹下把雨水,一甩,不偏不倚正好甩在雯雯的脸上。雯雯紧闭眼睛低下了头,心里有点暗暗好笑自己的多疑。

——王安忆《雨,沙沙沙》

这段文字的特色就是借用烘托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如果这段文字只保留“小伙子奋力踏着车子,顶风,又增加一个人的负担,看来有点吃力。他身体前倾,宽宽的肩膀一上一下。”这些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顶多只能表现小伙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加上“已经骑过三个站牌了,在骑过一个街心花园时,他忽然松开车把,满头满脸抹下把雨水,一甩,不偏不倚正好甩在雯雯的脸上。”则表现出小伙子心中只有自己,不在意身后还有人。小伙子还将雨水“甩在雯雯的脸上”,令人感到可恶。然而,这段文字不惜笔墨着重描写坐在车子上的雯雯的心理,小伙子的行为与雯雯的想法完全不同,这样就从侧面表现出了小伙子的善良、淳朴、真诚。小伙子将雨水“甩在雯雯的脸上”,可以看出小伙子朴实得就像丰腴的泥土。这样看来,人物的内在精神品质就自然而然地突显出来了。

【品悟】

借用烘托手法,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实践】

两年前,因祖母年纪大了,为了更好地照顾她,妈妈把祖母接到我家同住。妈妈细心地照顾着祖母,每天忙里忙外。可是人老了,嘴也唠叨了,有好几次我受不了,险些和祖母顶嘴,却被妈妈拦住了。那天,又听到唠叨声不断地传来,“我受不了了,受不了了!”我烦躁地说。“华华!”妈妈叫住我,示意我住嘴。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对祖母吼道:“你烦不烦,一张嘴就没见你停过。”“啪!”一个耳光扇过来,“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啊!啊?”我捂着麻麻辣辣的脸,泪水一涌而出,转身出了房门,呆呆地坐在沙發上。

天上的星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若隐若现,我也感到有阵阵寒气向我袭来。“华华,回房吧!”妈妈焦急地望着我。我一转脸,仍不理她。“唉!”我听到了一声叹气。妈妈走进她的房间,房里的灯久久没有熄,我知道妈妈在呆滞地坐着。

(张振华《争吵》)

点评

上述片段对妈妈的动作描写是放置在“我”和妈妈的矛盾冲突中进行的,感染力强。“一个耳光扇过来”,“扇”写出妈妈因“我”对祖母的“吼”而义愤填膺;“焦急地望着我”“呆滞地坐着”,妈妈的“望”“呆滞地坐”,表明妈妈担心自己的行为伤了“我”的自尊心,也写出了妈妈的懊悔,懊悔她的鲁莽。

猜你喜欢

肩膀祖母小伙子
桂花
灯泡先生
反击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Shaanxi Dialects on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要借你个肩膀吗?
聪明的小伙子
这是我的肩膀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
撑不下去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